昨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主办的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论坛暨第二批实验区、校、项目启动会以直播形式圆满举行,约2500名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区的教育界同仁齐聚云端,围绕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当天,由启动会主持人及该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彭红超博士进行课题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以及启动会流程内容介绍。
该项目课题组首席专家祝智庭教授、子课题负责人闫寒冰教授以及郭炯教授依次分别进行了《技术赋能教育过程公平:信息化时代的新文明》、《信息化促进学生适性发展:技术路劲与实践模式》、和《同步课堂价值的实现历程》主题的讲座报告,分享了很多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先进经验与方式方法。
专家报告后,由该课题第二批39个立项的子课题实验区、校级、项目遴选的14个优秀案例代表进行子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汇报分享,优秀案例中包含了由希沃录播协助推进的“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示范区江西省赣州经开区、赣州市兴国县2个区县。
据悉,为了更好地汇聚实践案例与研究成果以及各个层面的研究力量,推动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关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于2021年5-7月面向全国进行了第二批实验区、实验校、实验项目的征集,经课题组专家评审、前期课题指导与立项预答辩,共39项课题获批立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4个案例作为优秀示范项,在课题启动会上重点分享。
作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首要政策,“三个课堂”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格外受关注。课题启动会上,由赣州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刘小东讲解的《校际网络教研环境下的“名师课堂”常态化应用模式研究》引发了观众的热情交流。
赣州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刘小东
他提到,从2017年开始,经开区开始尝试建设“三个课堂”,目前“专递课堂”已基本常态化应用,正在推进的基于校级网络教研环境下“名师课堂”常态化应用模式,则可以尝试从教师工作量、信息化设备、参与者激励制度三大维度切入,探索一个可行性高、可持续应用的模式。
而另一个由赣州市兴国县教育体育局主导推进的“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子课题研究案例,由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李燕玲老师进行分享,兴国县的研究主题为《基于“智慧作业”提升“专递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该研究内容以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专递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江西省本地“智慧作业”应用系统以及希沃录播远程互动教学应用系统的技术环境,搭建了完善的教学实施流程和策略,以及高自主性的学生学习流程体系等特色模式,并建立了校际的专递课质量检测体系,促进专递课堂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李燕玲
据了解,两项优质的实验区项目均融入了教育科技品牌希沃的录播解决方案,通过借助希沃录播软硬件设备以及“三个课堂”管理应用平台,以远程同步板书互动、异地拍照上传等多元的互动教学形式,优化专递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让主讲教师的教以及农村听课端学生学的方式方法近一步得到优化。
在管理应用层面,实验区通过希沃“三个课堂”管理应用平台,构建校际间的网络研修共同体,以城区优秀教师带动农村普通教师水平提升,沉淀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教育公平。
希沃录播“三个课堂”平台
“三个课堂”政策落脚点在于教育公平,在于城乡资源的流通与传播。在推进“三个课堂”落地的进程中,希沃录播深度参与多个学校构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的过程,深入到区县中解决实际建设难点,为学校提供全套技术保障与培训服务支撑, 从科技赋能角度提供教学教研指导,构建新的课堂质量体系与激励制度,同时,希沃录播注重优质案例校、区的实践经验沉淀,打造标杆案例,帮助更多区县学校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搭建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