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6日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一场疫情倒逼加快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中间离不开的话题中心就是“新基建”。
从短期看,新基建为稳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从长期看,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前几天,北京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和《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方案》)。
至此,北京、上海、广州,均已发布新基建政策。那么北京与上海和广州的政策相比有何不同呢?
先来看看北京的政策。
在《意见》中提出,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为抓手,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起来,形成“1+5+N”的政策体系。其中的首要重心就是“新基建”,"把握新基建机遇,进一步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而随后发布的《方案》中,则明确了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重点包含的六大建设任务、30个重点实施任务: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5G网络、千兆固网、卫星互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政务转网;
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新型数据中心、云边端设施、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区块链服务平台、数据交易设施;
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共性支撑软件、科学仪器、中试服务生态、共享开源平台、产业园区生态;
科创平台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研究平台、产业创新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促进平台;
智慧应用基础设施: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传统基础设施赋能、中小企业赋能;
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能力设施、行业应用安全设施、新型安全服务平台。
可以看出北京的“新基建行动方案”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定位新基建的作用,在政策协调、宏观定位、部门协同、组织实施方面都有细分,体现了北京市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也更有能力承载全国其他城市在新基建方面的标杆和带头作用。
与上海和广州的方案相比,北京版本的“行动方案”并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的预期指标。
上海目前已初步梳理排摸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上海版“新基建”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赋能。四项重点领域中,“新网络”“新平台”是上海“新基建”的重点,也是投资最集中的领域。新设施、新终端更多的是围绕行业需求,进行点状布局,充分释放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潜力。
广州版的“新基建”将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四大新基建领域实施专项行动,遵循数字新基建与产业创新、融合应用、新消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并明确了38项重点工作。
图:中新社
首批73个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已在5月集中签约,包括来自华为、百度、京东等全国300多家企业及“鲲鹏+昇腾”生态伙伴,签约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
这些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主要在三大领域布局:
一是以5G、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互娱网络、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二是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电、BIM技术+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转型、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代表的融合类项目;三是以华为“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京东供应链科技总部等为代表的“硬核总部”创新类项目。
相较来说,北京的新基建行动指南方案是对首都发展的顶层设计的系统规划,重视网络、数据、平台、应用的同时,更加强调生态和安全。除了大体指向,其下更具体的考虑维度和一些明确的量化指标,更是各行各业从业者需要对照着找到自己位置的切入点,也为其它地区提供了参考。
虽然现在北京防疫再次进入战时状态,但是我们相信政府高效的处置能力,通过各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协助,以及自觉遵守防疫措施,我们定能平稳的度过难关。
向一线防疫人员致敬,加油北京!
本文资料综合自: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北京日报、人民网、智东西、雷锋网、“网信北京”微信公众号、解放日报、北京联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