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生态平台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承载行业知识大脑的数字化模型和行业智能端应用成为平台交易重点。专家体系、机器体系和知识体系是钱学森综合集成方法三大要素,在实践应用中相辅相成,对其理解也应与时俱进。今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更便捷地面向场景搭建人机融合的群体交互平台,通过对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交互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采集、储存、传递、分析与综合,实现面向行业场景的知识体系构建。将人类专家的显性行业知识形式化、标准化,充分利用机器的高性能计算、处理和分析能力挖掘场景大数据中的隐性知识,人机融合扩大知识再生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行业“大脑”知识资源。CICC公共应急共享知识专委会提出"共享知识"新概念,且在公安领域实战落地,颇有意义,值得借鉴推广。
大数据是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是促进警务战斗力质变飞跃的新动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警务建设已然成为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据国家大数据战略规划,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目的是为促进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加强集成智能化应用创新,推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警务大数据发展战略,提升公安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018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南京市公安局、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起,在北京成立了CICC安全应急共享知识专委会。
“智力共享”的目标是通过协作、共享和赋能,促进个体智力释放传承、汇聚群体智力涌现效能、激发用户价值创新活力、提升行业整体智能水平,具有联通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CICC安全应急共享知识专委会提出了“智力共享”体系的三层架构:理论层,主要是研究智力共享活动的基本内涵,为体系的发展构建顶层设计,包括概念共享、思维共享和机制共享;支撑层:关注智力共享活动的实现方式,为智力共享活动提供平台环境的支持,包括平台共享、算力共享和数据共享;交互层:是开展智力共享活动的主要阵地,输出最终的智力产品,包括创意共享、模型共享和应用共享。
结合智力共享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专委会搭建了“智力共享云平台”,开展智力共享的实践落地应用。“智力共享云平台”以协作模型、知识分享、智能场景应用为支柱,通过打通业务知识与应用的联系,克服跨区域公安实战协作难题,实现跨区域业务协同作战,形成协同作战合力,从而推动全警知识和智慧的固化、聚集、分享和传承,为一线基层实战精准赋能,全面提升数据侦查核心战斗力。
以往,各地市的数据、模型、场景和应用都是独立的,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把资源打通,进行协作,搭建跨区域的实战场景。平台在共享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运营的理念,建立以用户价值贡献为核心的积分运营机制,激励平台用户不断上传优质资源,形成良性循环的平台生态。
“智力共享云平台”搭建完毕之后,为扩大智力共享的影响力,保障智力共享的日常工作开展,专委会于2019年5月24日-25日在南京联合举办以“协作、共享、赋能”为主题的跨区域智力共享警务协作论坛,并成立了“智力共享运行管理中心”,旨在建立内需驱动的长效紧密地市伙伴关系,打造跨区域新型警务协作模式。
CICC安全应急共享知识专委会在论坛上给出了“智力共享”的定义:智力共享是以场景为驱动,采用大数据处理和知识形式化技术实现个体智力的知识封装,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群体智能技术构建智力开放共享平台,从而使行业用户能够快捷地分享知识、传承知识、应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最终实现群体协作、共享和赋能的目的。是知识社会创新体系生态的体现。
智力共享运行管理中心接受安全应急共享知识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中心以“智力共享”为创新路径,采用“警、用、产、学、研”五位一体合作模式,智力共享运营管理中心属于“警”的部分。中心按照知识产生扩展的四个阶段,配合“研、产、学、研”形成了四大职能中心。
“警、用、产、学、研”所代表的用户,依托智力共享云平台,与四大职能中心创新中心(知识创新,创造知识)、运营中心(共享运营,分享知识)、赋能中心(基层赋能,应用知识)、实训中心(教育实训,传承知识)进行交互,达成知识创新、智力共享、警务协作、基层赋能和教育实训五大业务。
智力共享运行管理中心的最终愿景,是通过支持跨区域的警务协作,打破传统警务合作的地域壁垒;通过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实现算力数据的互融互通;通过跨区域的智力共享,创新智慧警务建设的全新生态。通过区域警务协作横向地域扩展,最终形成全国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