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是差异化的‘升级’!”家电圈对新冠疫情的总结不只局限于“总体下滑”,更注重挖掘“绝对反弹”!
例如,第一季度内,手机下滑三成,但是5G手机占比已经攀升到近四分之一;大件白电不景气,小家电,尤其是厨房家电迎来后疫情高峰;黑电行业也是如此,传统彩电销售惨淡,大屏巨幕和智慧屏产品却“季度绝对增量”历史新高……
这种差异化的“消费升级”格局,不是疫情的必然结果,而是长期产业趋势。但是,疫情却意外的充当了“结构性需求升级”的助推器。特备是“家用大屏影院”产品正在迎来“黄金时刻”!
内容端创新“破冰”
2020年,就如同在疫情下,各种生活物资的“电商化”飞速发展一样,娱乐视听的内容也在“线上”争霸的道路上“急速前进”。行业戏称,所有企业都在裁员,但是快递公司却在扩招、娱乐影视行业一片惨淡,但是“我们现在却需要更多IT专家”!
据数据显示,全国电影院从1月24日停业至今将近3个月,全国已经注销或吊销了近6000家影视公司。这凸显了徐峥将《囧妈》卖了6.3个亿,选择网络上映的“创新性”!——大片通过网络变现,而非传统影院渠道,这是第一次!此前,只有影院排不上号的影片才钟爱“网络平台”。
4月19日凌晨2点,由美国女歌手Lady Gaga策划,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公民公益组织合作举办的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同一个世界:团结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正式上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这场历史性的义演发去视频致辞。目前,慈善音乐会已为世界卫生组织筹得1.279亿美元抗疫资金。——虽然这场音乐会没有顶级的“硬件设施”,但是顶级行业大腕却比比皆是。全球消费者或从未想到,在家能够欣赏这样的高规格音乐盛宴。无独有偶,截止4月25日,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三场在线播出点击量突破1亿次,消费者在家里也能享受顶级音乐盛宴,这无疑改变了“音乐传播”的历史。
2020年4月10-11日,是精华版《牡丹亭》武汉站演出的日子。但是受到疫情影响,演出不能按原计划进行。江苏省演艺集团决定,将《牡丹亭》武汉站演出搬上云端,在原定的日子,与广大戏迷相约“云”剧场。据不完全统计“文旅演出上云”的“重磅级”作品已经有数十部之多。——《囧妈》触网还有特立性,但是文旅演出上云现在已经是“大趋势”!
“大片”、“大音乐会”、“大文旅演出”……这些内容的触网、上云、居家观看,都是此前不敢想象的事情!高端内容从“保护线下渠道”到“积极谋求线上生存”的变化,戏剧性的在两个多月的时间“转过了弯”。而此前,行业认为,这一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之久。
“大内容触网”,商业价值几何
对于疫情下“大制作”内容的“线上”化发展,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这是趋势,还是只是应急”。疫情结束之后,市场会不会“转向”。
对此,必然需要综合考察多方面的“商业模式”转变。作为线上直播和演出,是不是与“线下”演出争夺观众,行业内的观点主要是两点,1.好的内容、线上看自然不过瘾,消费者由于线上看过的“营销”性,可能更愿意线下现场体验,或者影院超级大屏体验;2.内容口碑不佳,线上观看后,必然更多的“砸掉招牌”,线下市场也就无从谈起。
对于这个二元思考法,一个补充性的内容是:目前网络资讯高度发达,利用演出画面、片段、内容提前爆料,吸引人气是通行做法。这些经验表明,线上内容展示的“拉动人气”作用是明确的。而且,这些线上的相关信息,除了官方的、更多的部分是“民间”的:也就是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线上评价”体系的运行。
同时,必须客观看到“线上观看的天然缺陷”、“家庭设备的体验感不足”。这一点使得“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的竞争不是“同一层面”,而是错位的。或者说,“线上的大制作内容”,可能是抢占一些“错位市场、商业价值”的手段。例如,消费者不可能每场电影都去看、不可能每个音乐会都去听、不可能每个文娱演出都去现场——能够线下参与的比例是很小的!这决定了线上云应用具有独立的“大客户群”特征。
另一方面,“有没有特别适合线上演出的制作内容呢?”这是内容行业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比如网络互动性、比如5G+的跨平台直播、比如VR/AR内容应用等等,可能都要求“制作技术升级”。这可能意味着一种独特的“云网络文化内容创新”机遇。
总之,“大内容上云上线”,在2020年春天具有“疫情偶然性”,也具有内在价值逻辑的“长期性”。特别是当“文化内容”面临供给端过剩和激烈竞争的时候,利用科技工具的商业模式创新“必不可少”。“直播卖货”“网红经济”不应该和“文化产业”没有关系,更应该是“文化产业”消费升级的方向。
更好的内容,我们怎么“欣赏”
传统的家庭视听娱乐,无外乎“电视剧、综艺和新闻”三大件。至于体育、纪录片和电影,都是“小众插曲”。而电视剧、综艺和新闻,显然都不是“震撼效果第一”的内容。
对比而言,音乐会、大电影、大文娱演出,则个个强调“体验效果”。这一点的变化,必然改变彩电等家庭视听设备的“价值定位逻辑”。即,行业企业已经提出“家居大屏正在成为,家庭连接虚拟世界的‘门户’”!这个概念,实现起来,似乎比“智慧家居中心”能够更快,而且现实意义更大。
什么叫做虚拟世界的居家门户呢?包括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网络教育、云办公、网络文娱内容、5G+的直播业务、网络体育、虚拟互动需求等等都需要“更大的、更具震撼性”的画面效果支撑——居家视听和网络虚拟空间升级的方向,尤其是“用户感受的提升方向”,必然是“更大的屏幕视界”。
与10年前比较,今天国内市场百英寸居家巨幕的年度销量近300万台套——这是10年前的近20倍。如果将65英寸及其以上产品视为“居家大屏”,那么这个数据的差异会更大:因为仅仅65英寸电视的年度销量就已经接近年度300万台规模,而且还在高速成长。
且从媒体调研的“关注度指标”(关注度代表前瞻性的未来购买趋势),6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电视机,已经几乎占到50%的关注度。2020年以来,彩电企业新品发布会,能够站在C位的产品,都是65+大尺寸。彩电显示的未来属于“更大”的时代,成为行业上上下下的共识。并配合大尺寸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大踏步走向市场普及。
“未来消费者需要在客厅有一面显示墙,来连接越来越丰富的虚拟世界,并欣赏越来越高品质的视听娱乐内容!”行业专家指出,“大小屏分工”的潮流已经在家庭市场出现。比如创维的双屏电视机、比如智能音箱进化成屏幕显示产品。这些变化,使得大屏彩电的“功能聚焦”特性更为突出。彩电大屏化与“内容大制作”化的共振越来越明显。
大屏普及的航迹就是“高质量内容”
目前,大屏显示设备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而消费者的文化生活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两者之间唯一需要连接的就是“更好、更多的内容,上云、上网”!2020年的疫情压力,恰为市场送来了这样的一声“炮响”。
从历史角度看,真正让创新电视普及的因素从来都是“内容升级”: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都是这样的过程。但是,以前的内容升级依然局限在“基本技术参数”硬性的技术变化,而不是“震撼感”这种内容紧密关联的“体验价值升级”。“大制作内容如何触网、如何满足家庭娱乐升级”,恰是让内容升级从“参数型”向“体验型”转折的里程碑。
另一方面,5G网络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广电系统的5G化,也在带来崭新的“数字电视应用时代”。5G+广电的应用创新,广电媒体的“融合化”发展,到底能够驱动什么样的行业应用变革还是未知数!但是,业内普遍认为,5G+广电的能量释放,不会弱于4G+手机的“移动互联网”革命。这也是华为系智慧屏在彩电红海中坚决参与的原因所在。
有内在的动力逻辑,也有外在的大环境支撑,“大电视”普及这条路“早已是康庄大道”。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技术产品、什么样的产业形态、生么样的价值逻辑,来驱动一个属于电视大屏时代的“新文化与娱乐阵地”争夺战。
“电视成为一面显示墙,对文化娱乐行业而言就是一次‘阵地’升级!”“大屏现场感、追星新方式、娱乐工作教育三元虚拟空间大门!”这种逻辑判断必然也会推动“内容产业的升级”。例如过去5年报纸和广电轰轰烈烈的“融媒体”革命,就是面对“屏端”变化做出的——只不过,过去5年的命题是“解决移动小屏的阵地”问题;而未来则是“挑战巨幕大屏TV的新阵地”问题。
“家用显示大屏化不能是显示企业独自推动的独角戏!”事实上,乐视投资超级电视的商业逻辑并没有问题;爱奇艺力推自主VR产品的方式也很先进……这些先驱的探索不在于驱动了多大的市场规模,而是打开了“市场成长的想象空间”!疫情之下,“大内容”和“大屏巨幕”的共振不断升级,只不过是这一逻辑的“延续和再次加码”。
综上所述,疫情下很多行业的格局被重新定义、更多的结构性市场机遇被发现和曝光。大屏电视在疫情下的“逆势成长”也是如此;居家大制作内容娱乐时代的开启更是“神级助攻”。行业人士认为,彩电大屏化已经开启“世纪级”的行业快车——大屏巨幕彩电时代,将重塑家庭娱乐和文化体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