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旗下的液晶和OLED面板公司,华星光电正在大力开拓一个崭新的技术方向:那就是AM-Mini(Micro)LED。作为近年来热门的显示技术门类,Mini(Micro)LED已经不是“传统LED大屏”企业独家主导的“自留地”,而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显示面板“多元”技术选择。
华星光电涉及“三大”Mini(Micro)LED场景
8月30日,TCL集团控股子公司华星光电在深圳召开技术战略暨新品发布会,会上,华星光电全球首发MLED星曜屏,应用在75寸的电视上。——作为电视机或者显示器的背光源,是Mini LED的第一种应用场景。
但是,TCL华星光电星曜屏与行业大多数mini-led背光源液晶显示系统不同:这一产品采用了AM-TFT结构,也就是液晶面板或者OLED手机屏幕上“像素驱动”的技术,用作mini-led的背光源驱动。这种驱动技术可以让背光源的“点阵”密度更高、驱动灵敏性和精度达到极致,进而为电视机提供前所未有的HDR对比度效果。而且,作为高密度mini-LED背光源的驱动选择,TFT结构有可能在成本上比传统的印刷电路更“友好”。
9月6日在柏林开展的IFA 2019期间,TCL展出了一款名为”The Cinema Wall”的mini-LED显示屏。其具有132英寸的幅面,4K分辨率,1500尼特亮度及宽色域。据介绍,该款显示器由TCL子公司华星光电制造。——直接用mini-led作为小间距LED显示大屏,尤其是4K终端大屏,这是2019年mini-led领域最火热的应用场景之一。
诚然,4K的MINI-LED小间距显示屏,本身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但是,TCL这次展示的产品,达到4K分辨率只有132英寸的尺寸。像素间距大约在0.75毫米左右。这是目前以完整的成熟产品终端(非部分模组样品)方式展出的mini-led产品最小的间距指标之一。此前,三星也展示过类似解决方案,4K分辨率需要146英寸的尺度——作为一直将三星视为榜样的本土显示企业,TCL依靠华星光电不仅在液晶10.5/11代线上获得了大尺寸领先,在LED-wall产品上也在获得技术优势。
与以上两个“现实应用性”比较强的Mini(Micro)LED场景比较,在小尺寸屏幕上,Micro-LED技术的难度更高,更体现厂商的创新实力,但是距离实用也更远。不过这不妨碍,华星光电的“刻苦努力”:华星光电在2018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IGZO-TFT玻璃透明基板的AM-Mini LED RGB全彩显示屏。
该显示产品是全球首款采用IGZO-TFT驱动的Micro-LED显示屏幕(Micro-LED通常是指LED晶体颗粒比mini-led更小的产品),该屏幕的透明度大于60%,色域大于100% NTSC,Pixel Pitch小于0.55mm,Color Depth为8bit。行业预计类似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有比较大的市场可能性,因为LED显示的“抗光”效果是目前各种显示技术最好的。且AM-TFT-LED驱动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其他类型的产品创新上。
液晶背光源、LED大屏显示、LED小屏显示,这是Mini(Micro)LED技术目前最主流的三大场景。TCL华星光电已经悉数布局,并基本取得了产品层面的创新成果,这也成为华星光电液晶显示、OLED显示之外,又一创新显示技术发展空间。
创新进入无人区,华星光电开启新征程
以上列举的三个品类的创新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首创或者领先的技术优势。但是就市场而言,这些产品尚且处于未来式。在一个市场尚未展开,未来存在众多不确定性的技术领域,华星光电为何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呢?
一方面,Mini(Micro)LED技术是一个前沿性的热点。包括苹果、三星、LG、索尼等企业都投入了丰富的资源,研究这一技术产品的应用可能和基础技术创新。尤其是我国台湾省显示产业,更是将Mini(Micro)LED技术看成是“OLED”技术落后之下的“备胎”和“弯道超车”的选择。
对比传统液晶技术,Mini(Micro)LED技术的自发光优势,至少具有亮度、色彩、可靠性、抗环境光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制造成本优势。和OLED技术比较, Mini(Micro)LED技术体现了“有机物和无机物”自发光的所有“稳定性”差异,且具有光电效率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在100+以上大尺寸产品上、在0.X-2英寸的超小尺寸上,Mini(Micro)LED技术分别具有“无限大型化”和“更高的亮度”两大液晶与OLED没有的“应用优势”。“如果未来显示需求是多元性的,必然就会有Mini(Micro)LED的一席之地”,行业专家如此表示。
另一方面,华星光电在Mini(Micro)LED技术上的投入和储备技术研发,亦绝不是追概念、攀热点和心血来潮。在目前市场主流的显示技术,液晶产品上,华星光电通过两条10.5/11代线的投资,不仅在产能规模上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成为大尺寸面板全球领先玩家,而且在超大液晶产品上具有“技术领先性”。
同时,在小尺寸上,华星光电也在通过投资柔性OLED技术实现项目突破。通过布局1条6代LTPS-LCD生产线t3和1条6代LTPS-AMOLED柔性生产线t4,华星光电不仅打通了中小尺寸高端屏幕产业链,更抓住了OLED柔性化弯道的门票。同时,通过积极介入打印OLED/QLED,以及二者混合技术的开发,华星光电在主动发光显示的蒸镀和印刷工艺上也处于行业优势地位。华星光电亦期望能够在全球率先导入印刷OLED大尺寸线产品,预计2020年投入一条可小规模量产的实验线。
由此可见,即便是传统的OLED和液晶产品上,华星光电也已经站在创新前沿:华星光电早已经不是10年前“解决液晶显示”有无问题时的状态——今天华星光电的目标不同、战略不同,重要的是“起点”也不同。
行业专家指出,本土面板企业已经告别“跟跑”时代,进入“并跑”时期,即同步国际领先企业布局和开展前沿技术开发。当然,没有“模仿对象”的创新,就意味着进入“非成熟市场”领域,也也意味着这创新成功或者失败的风险,也有可能如历史上的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功,但市场失败:如长虹、先锋等此前孤注一掷投资等离子的企业都遭遇了重大挫折。
但是,“竞争深水区”,“不再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每一个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成长的“必然考验”。华星光电在印刷显示和Mini(Micro)LED技术的布局,显示的就是“风险性创新”、“前导型创新”正在日益成为华星光电的战略重心之一。这也代表了华星光电的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在华星光电星曜屏发布会上,华星光电首席科学家闫晓林称,过去,华星光电做的技术创新,绝大多数是跟随式创新,将别人已经实现的技术再极致化,现在已经逐步走向自主技术创新。研究机构TrendForce指出,2018年是Mini-LED的成熟期,2019~2020年Mini-LED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22年产值将达到将近17亿美元。
通过布局先进的“未成熟”技术,华星光电正在成为显示未来的创造者、显示机遇的领航人。Mini(Micro)LED技术无论未来的市场能有多大、经营业绩能有多高,华星光电的投入都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新高度:无人之境的创新虽然有风险,但是只有此领域的成功才能成为全球行业领袖——华星光电要的不仅仅是产能、品质的领先,也需要未来市场定义上的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