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来,关于“中国资本”进驻JDI的新闻“此起彼伏”。甚至,比京东方10.5代线满产,即将推出55-75英寸全系8K面板更为惊爆:对此,大屏君认为,京东方的成绩是“意料之中”,而JDI的变化则更代表“行业未来的非确定性”
OLED成为全球中小屏幕新热点
JDI的最新变化有“四重深意”
对于JDI的最新变化,业内分析文章已经很多,但是未必能够尽露真容:
首先,大屏君和所有人的看法一样,JDI的新一轮融资“标志着显示产业的日本时代结束了”!无论是80年代末三洋占据全球CRT显像管第一的位置,还是90年代索尼特丽珑的画质神话,或者本世纪初日本显示界在液晶、等离子产品上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以及东芝佳能等在SED上的努力,或者2007年索尼率先推出OLED电视,夏普2008年开工10代液晶面板线……日本显示产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始终是“全球显示行业的标杆”,其他显示企业进步的“导师”。
然而,作为夏普被台系资本鸿海收购后的又一桩“交易”,我国大陆和台湾省的资本注入,让日本显示界最后的“还在量产的独苗”“JDI”实质性易主。JDI官方表示,中国投资者包括中国内地投资基金嘉实基金(Harvest Fund)和中国台湾地区触控面板厂商宸鸿科技(TPK Holding)及台湾金融富邦集团组成的Suwa财团,他们将通过购买JDI股票和债券的形式对JDI投资800亿日元(约合48亿日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中国投资方将拥有JDI 49.8%的股权,成为JDI最大股东。——这意味着日本显示产业称霸全球的40年历史终于“有了一个句号”。
第二,大屏君最想提出的问题是“JDI”的新资金用途更为代表行业“不确定性”的变量。这就是“OLED”技术的推动。目前,包括韩国的LG和三星、我国大陆的众多面板投资的方向已经不是LCD,“真空蒸镀”柔性技术量产OLED显示面板是未来中小尺寸屏幕的既定出路。
对于JDI而言,其最大的客户苹果已经全面转向OLED面板,没有OLED产能是JDI 2017-2018年巨额亏损的核心原因。投资oled是JDI活下去的唯一选择。同时,在技术上JDI早已经发展过OLED产品的研发,但是苦于资金问题,无法“建厂”。如果JDI真的实现OLED面板的“规模化”制造,其无疑在长期战略竞争中扳回一局:正式进入全球市场近“万亿人民币”的OLED大赛。——虽然48亿元人民币不多,但是它或将开启日本显示产业的下一次技术升级大门。(日本另一家OLED制造企业,JOLED力推印刷显示技术,号称掌握量产工艺,却始终未能完成投资建厂,和真正的规模制造:业内戏称,也许JOLED永远是一个实验室而已。)
第三,也许也很多专业人士已经关注到这次牵头注资JDI的台系巨头“宸鸿科技(TPK Holding)”——这是全球第一位的独立触控屏幕制造商。在显示产业界,显示面板企业投资触控项目并不少见,几乎面板巨头都有相应的资产和技术投入。但是,纯触控企业投资显示面板企业“这是第一遭”。
为什么宸鸿科技(TPK Holding)看上了JDI呢?大屏君觉得,也许并不是看得上与看不上JDI的问题,而是来自于TPK自身的危急感:因为采用in cell和on cell技术的“显示面板内置触控”技术方案一直在不断发展。假设未来面板全都采用“内置触控”,TPK的饭碗就没有了。所以,理论上所有的触控企业都有欲望进入面板制造业。但是,面板业投资巨大,不是一般的触控企业所能承受的(二者资本投入差距在十倍以上)。不过作为触控业全球老大,TPK有实力在面板行业上“插足一下”,进而丰富自己的战略选项。
第四,这次对JDI的注资报道,我国大陆媒体甚至比台湾省媒体都“积极”。原因很简单,因为JDI传说要在“大陆设厂”。甚至很多媒体曾经报道“浙江建厂”的规划,乃至于连银团贷款都描述的有模有样(虽然事后被多方澄清暂无此事、仅仅是初步意向协商)。
但是,大屏君依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大陆的资本究竟在这次注资中占据多大的话语权!据媒体报道,Suwa财团由三方构成,包括台湾地区的触控面板厂宸鸿(又称TPK)、中国大陆嘉实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嘉实科技)、富邦蔡氏家族之私人投资公司Cosgrove Global Limited / Topnotch Corporate Limited(下称CGL Group),嘉实科技及CGL Group分别占Suwa财团股权的34.5%及23.6%。
也就是说Suwa财团中TPK占据“最大比例”,是相对控股的地位。同时,大屏君了解到嘉实科技及CGL Group此前的投资业务基本是“财务投资”、“不参与经营管理”。TPK则是显示和触控界的产业大拿——由此可见,未来JDI的投资布局、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会由TPK决定。而TPK的“工厂”很多在大陆地区,仅仅福建省内就有至少10家公司。——按照TPK的产业布局,JDI未来在大陆设厂应是“大概率”事件。加上日本显示产业的持续收缩、制造成本上处于竞争劣势,这一趋势就会更为明显。
总之,关于JDI的交易是一项“全球显示领域”的大事件:涉及全球最大的独立触控面板企业、涉及日本显示业的实现量产的最后独苗、涉及全球下一代OLED面板制造技术的升级、也涉及全球显示技术进一步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与集中等“重大行业问题”。大屏君认为,借助JDI巨额亏损、资产贬值的机遇,48亿元投资撬动这样一个“行业大格局”可谓之“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性壮举。
全球产业版图的重构与我国大陆地区的机遇
JDI这一轮融资背后“中国财团”四个字格外醒目:从内心讲,大屏君非常理解日本产业界同仁“不期望中国财团”成为JDI大老板的心态——将心比心,谁都不希望本国企业忽然成了外资,尤其是这种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但是,另一方面,2018年全球面板产业新增投资“7-8成”在中国大陆地区,这个事实必须被重视:我们有钱、有人、有技术、有市场——四大优势之下,很难让“生死存亡”之际的JDI拒绝中国力量的橄榄枝。
实际上,大屏君认为,JDI这次融资中的“中国因素”,不过是过去十年大陆地区显示产业茁壮成长的缩影而已。更是全球产业资源在技术、资本和市场驱动下不断“优化地域”布局的结果。从这个大格局看,JDI的未来生存离不开“大陆建厂”这个选项。——即便不说这是唯一选项,也至少是最优选择了。
从JDI自身来说,至少三大问题要解决:2016、2017、2018年三年持续亏损,营收下降,日本地区的落后产能必须“重整”;多年投资研发的OLED技术理应成为“产品”,并形成规模,但是这需要的持续资金流,恐怕远不止这轮融资的数目;日本地区面板业的高成本性,要求制造基地转移——值得一提的是,鸿海系收购的日本界显示器公布的2018财年业绩再次亏损284亿日元,凸显日本制造厂在面板业上的劣势。
总之,大屏君认为JDI的新一轮资本注入,放在显示产业的大时代下看,其意义要比简单的分析JDI一个企业更为有意义。在JOLED未能实现量产之前,JDI的率先“股权结构转变”,是日本显示产业量产能力“衰落”的最终标志。甚至,大屏君觉得JOLED即便5.5代印刷线投入建设,其前景也未必明朗。——尊重产业转移的全球规律,方是日本显示同仁“保住饭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