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成为过去,在这一年中,大批技术创新涌入信号处理与传输产业,助力其发展,2019年的信号处理行业发展可谓热烈又精彩。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推动整个视频行业加速向高清升级换代,5G商用加速助推产业发展。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预计超过4万亿元,受益于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高速发展,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迎来巨大创新机遇。
首先, 对比传统信号而言,超高清4K/8K信号的数据流量增长剧烈:4K内容的像素规模至少是1080p的四倍以上、8K更是达到1080p标准的16倍以上。而目前,视频传输与切换设备主要普及的是1080p标准,大部分传输协议和编码技术均是为1080P信号准备的。而目前,视频传输与切换设备主要普及的是1080p标准,大部分传输协议和编码技术均是为1080P信号准备的,围绕满足4K和8K视频传输的低时延、高宽带、高可靠、高安全应用需求,传输技术和应用层技术都需要不断的创新。
超高清不仅仅是像素数量的增加。在很多领域而言,是根本画质质量的变化。国家超高清标准中就包括了“高动态范围(HDR)、宽色域、三维声、高帧率、高色深”等要求——这里的每一个新的画质要求,都意味着增加更多的“信息量”、需求更大的传输带宽和切换系统背板带宽。
其次,超高清时代视频的应用也会越发多元化。例如医疗领域的远程手术、智能驾驶领域的车联网等等——这些应用对“实时性能”的要求之高,是此前视频产业从未出现过的。要保证传输和切换实时性,就需要更多的带宽冗余、更高的处理与运算速度,要极大程度的消灭信号处理过程中的“拥堵”现象。
可以说,面对超高清的崛起,信号处理行业的技术标准上升空间是“数量与质量”双重高标准的。要实现4K或8K的传输和切换需求,对于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的企业来说面对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跨越,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创新机遇。
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在专业会议等领域,AMX、Crestron、Extron等国外厂商凭借着先发优势,在国内拥有稳定的渠道和客户群体,一直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显控系统使用者尤其是政府、公安、军队等行业的采购越来越向国内企业倾斜,给国产替代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面,出于安全的考虑,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产品的应用,在政府采购中逐步倾向选择具有自主知识权的国内品牌厂商。近年来,各类应急指挥中心和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建设,以及面向城市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其他类大屏展示的需求增长迅速,为国产信号传输与处理企业带来机会。在今年的一些大型项目如国庆70周年庆,世界军人运动会以及大兴国际机场等活动与项目,为不少国产品牌敞开了大门。
其次,技术的进步,也为国内信号传输与处理企业巨大的市场增量。随着超高清4K/8K应用的深入,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显控系统的应用功能从实现会议、培训等基础功能,扩展到与监控、管理、调度等系统进行融合,实现监控、联动、指挥等多领域,产品的应用和渗透越来越广泛,都为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专业AV领域, 传统的信号处理与传输的主要任务是将信号源输送到前端大屏进行显示在屏幕上显示。在这一过程中,信号处理与传输企业接触的直接“作业对象”是纯物理化的电波信号——包括前端显示屏、后端处理器、人机端的调度,都以“物理电气过程”的方式完成各种动作。
但是,专业视听进入到显控用一体化后,用户对大屏的应用需求,不再仅仅是将有限数据库内的信息上屏显示,从小屏变到大屏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整套系统能够对多元化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加工,并最终以直观的、用户用好的界面呈现出来,从而助力用户快速、准确、高效地做出决策。
在新的可视化系统综合方案中,信号的意义已不再局限在“物理电气”层面,而是深入到“业务逻辑”、“内容意义”、“相互关系”的“应用高度”和“决策深度”上。 换句话说,用户需要的,不只是一块屏、一套传输设备、一个拼接硬件,更需要其背后承担数据处理中心功能的“大脑”。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方案,用户需求的变化倒逼设备提供商们要不断的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对于这一用户需求的变化,虽然整个市场的空间与容量都成倍增长,但是却不是“传统AV传输企业”的春天。如果传统的信号传输与处理设备厂商不能主动去迎合这种趋势,在技术上又无法形成专业上的领先性,未来将毫无优势可言。
另外,随着AV/IT融合的深入,信号处理与传输设备去专业化、集成化和低成本化,为AV系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的同时,也让信号处理与传输失去了技术上的专业壁垒。以致于一些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的被运营商、大型IT方案供应商、与大型的安防供应商所包揽。值得一提的目前除了一些专业大屏厂商,不少安防厂商也已经开始从产品层面把信号传输与处理纳入整体方案中提供相应的配套方案,这对于传统的专业厂商来说并不是个有利的因素。
自我变革 在创新大潮中绽放
10年前的AV工程,基本基于小的私有网络——以中心大屏幕和信号处理器为核心,构成一个单纯心形网络,且网络总体容量有限;但是,今天更多客户提出“纵向分级、横向联合”的复杂性网络需求,甚至把安防、会议等不同应用也整合进来……
用户对大屏的应用需求,已不再仅仅是将有限数据库内的信息上屏显示,更需要其背后承担数据处理中心功能的“大脑”。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方案,用户需求的变化促使设备提供商们需要不断的自我调整或转型。
威创多年来一直位居市场翘楚也是源于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把握。在数字经济和AIOT时代,威创敏锐的发现控制中心进化到超级大脑、超级平台、超级中枢,已成为行业市场的需求新方向,2019年,威创进一步推进“显控用”深度融合――整合跨行业数据的内在业务逻辑,利用标准化接口、软硬件平台,融和“远端”应用、“泛化挖掘”、“跨专业业务”的升级型需求。借此打造面向未来数字新经济的“平台化”解决方案体系,实现控制室中心节点与“泛应用平台”整合的大“显控用”跨越式发展。
德普也较早的地嗅到了这种变化。2019年伊始,德普战略转型的处女作——SmartView大数据可视化显控平台呱呱坠地。其在德普原有根基深厚的大屏幕拼接硬件的基础上,融合MCS云拼接的技术优势,并结合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将二维显示传统方式叠加上AR/VR的内容、对象、场景,形成针对大屏拼接显示系统的分布式多任务拼接显示、三维数据可视化、超高清显示应用,通过利用VR终端对大屏显示内容实现互动,并将定制的对象、场景置入VR终端中,形成多维度多功能的典型增强显示应用,向行业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可视化行业解决方案。
另外,上海寰视也根据今年的新形势,提出“寰视界联万物 信息无边界”的口号,即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广泛联结各行各业形态各异的音视信号为主,兼容多种传感器和数据的“显控应用平台”。 寰视高度重视客户需求的演变、产业基础设施的升级,并认为这是与核心技术创新一样重要的产业维度。
大数据时代,商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技术在变,营销模式在变,用户需求在不断升级。而作为企业,更应该与时俱进,去迎合用户的需求,才能不被你的用户抛弃和不被市场淘汰。
一套好的“信号控制”系统的标准是什么?稳定、可靠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过随着行业成熟度的提升,在解决了基本要求之后,更多客户提出了“好用”的新标准。
“用”是一件超级复杂的事情。如果单从信号从端到端的传输的角度讲――传输的根本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传输不能成为瓶颈。如,速度与带宽、实时性与可靠性、廉价和易用性、普遍性与高度可重构…这些要求的核心无外乎“传输要先行、要打好基础、要超前和冗余”。
但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再是原来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所经历的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这样的升级变化,而是产业边界的模糊与外延的扩大。“市场在变,客户的需求也在变,现在客户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而是提供商如何更好地把服务贯彻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去……正是这样的变化,给予了厂家巨大的拓展空间和舞台。
行业专家指出, “信息化、物联网和智能化,带来的大屏应用领域的渗透,正在超过传统的‘市场边界’”。而更为宽广的市场边界,才是大屏产业未来成长的重点,如何拓展和满足崭新“场景”的应用需求和构建更为丰富的系统方案解决能力,也成了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里的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
在这几年举行的INFOCOMM展上,各种场景化的解决方案遍布全场。从厂商布展变化可以看出,各家企业间的博弈已从单纯的产品解决方案已变成了产品方案结合实际场景应用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这种变迁,考验的是企业的“生态经营能力”――除了要求企业有过硬的技术外,还需要企业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深入用户的业务流程中,将自身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在实战中更好体现价值。
在信号传输与处理产业,分布式是一个极具张力的系统化产品。目前在分布式应用层面的功能,很多厂商都已经做到。但是产品做出来是一回事,稳不稳定,是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又是一回事,除了硬件的功能实现,系统还需要借助软件的力量开发、引入更多“接地气”的功能,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需求。
以2019年IFC展为例,寰视展示了三大平台应用:全网多级多地指挥调度中心、多方实时交互远程会议系统和即时通讯可视化KVM云坐席。 其中KVM云坐席实现了公有云与混合云的指挥调度中心应用,不再完全依赖于私有云。云分布式与常规分布式的区别在于它支持云部署,所有的信息、内容均可在云端实现实时交互,用户的应用也就不再会受到限制,这是未来的趋势。此次,上海寰视创造性推出的“公有云分布式”信号传输和处理产品,无疑再次将产业创新推向“纵深无人区”。
与寰视将分布式概念进行扩展外延的做法不同,淳中科技将目标着重放在解决分布式产品的延时问题上。今年,淳中科技针对用户网络化、IP化的需求,开发的一套NYX无延时分布式系统。配合可视化管理软件,可提供无延时、高清无损的音视频体验。NYX采用的是淳中自有的无损压缩算法、延时控制技术,与高品质图像处理芯片一起,可实现视频信号的无损传输。在保障视频的全高清无损显示的同时,大幅降低音视频编解码传输所产生的延时。
魅视电子从核心算法上入手提升画质。魅视全新的DS.X分布式坐席协作系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在H.265算法下4:4:4的原画质呈现,有效解决了高码率产品在多路并行时画面卡死、撕裂不同步等问题。据了解,相对市面上大部分厂商300-900M的带宽,甚至有些算法要求10G带宽的占用,魅视创新算法仅需4-20m就可传输一路4:4:4成像图像。在保证传输高品质画面的同时,有效节省带宽,减轻网络压力,防止因网络压力过大而造成网络崩溃。
再看国外的企业,如爱思创Extron的NAV系统,可通过以太网以低比特率分配和切换具有超低延迟的高品质视音频信号。再如美国的Aurora也基于其专有技术——推出了IPBaseT的分布式产品。IPBaseT采用简化的拓扑结构,基于统一协议上,集成了各种4KIP技术和性能,等等。各种厂商都在差异化生态的模式下努力创新,强化自身优势。
目前在分布式的主要场景里,坐席指挥、多屏互动等基础应用功能已经普及,在硬件功能提升有限有情况下,基于分布式“核心”的研究,提高系统的附加值,才能面向未来不同的场景需求,实现更多功能的落地,这也是分布式的长期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