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教育部发布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规,着重提升本科课堂质量

来源:智慧课堂研究 更新日期:2019-11-08 作者:pjtime资讯组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打造万门左右国家一级本科课程

    《意见》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表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

    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分别建成万门左右

    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总体目标中提到,要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双万”中的“一万”,是指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从2019年到2021年,认定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双万”中的另“一万”,是指认定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报教育部备案。

    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现象

    认定范围包括哪些学科?根据推荐认定办法,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推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意见》称,要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一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以及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

    在教学方法上,强化课堂设计,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此外,《意见》提到,要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

    对出现师德问题的课程实行一票否决

    认定方式上,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还需在教学理念、教学成果、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

    除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继续按有关文件实施外,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推荐材料包括申报书、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等)和其他佐证材料。

    教育部将分年度组织专家对推荐课程进行认定,经公示后向社会发布。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部称,将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实施动态管理,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

    高校教授将被转出教师系列

    《意见》提到,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对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教书育人是一个老师的天职。”

    《意见》还提到,应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完备师资队伍。同时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

    根据教育部做的初步统计,一年半以来,很多学校教授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从50%提高到80%多,甚至有的学校提高到90%多,幅度有较大的提升。在10月3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吴岩表示,“其实不是简单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讲台讲课,而是让高校老师明确,第一身份是教师、第一职责是上课,如果不教书、培养学生,就不能属于教师系列。”

    吴岩称,学生报考一个学校,是因为这个学校有名家、大家、专家。“而一个学生上了四年学都没见过这些名家、大家、专家,这个学校的职业良心在哪?怎么能够是一个好学校?”

    高等学校有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但人才培养是第一职责。自从有大学起,大学就要培养人,同样地,教书育人也是一个老师的天职。“所以我们要一直抓下去,直到每个教师把教书当成自然而然的工作习惯才可以。”

    9月23日,吴岩出席活动时曾表示,为了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必须让大学的“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

    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非第一次被提及

    实际上,关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非第一次被提及。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曾提到,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指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学校特别重视学术研究成果,强调教授的论文、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却被忽略。以前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但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制度也动辄被束之高阁。

    我们去年也说过,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全世界来看,高等学校的毕业率很低,中国相对较高,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简单对比。但让所有的学生进了学校就进了安全箱,然后一定能毕业,这个一定要改变。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庭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就要付出应该付出的代价。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

    研究院观察

    《意见》基本原则第4点指出: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意见》建设内容第4点指出: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学的到东西的事情是锻炼,学不到的是磨练。

    历史沿革

    2018.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观念更新、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环节进行实践和创新。

    2018.6.21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点强调“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提出“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2018.10.8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速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室作为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媒介,也是教育信息化体系架构的核心组成内容。智慧教室将教学范式、教学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既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需求,也满足了学校对教学创新与实践的需要。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部分,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也直接影响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新时代对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的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探索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变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得以不断推进,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推进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探索新型的课堂形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目标应立足于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灵活、舒适、先进的教室环境。

    同时,还要设置多样化的、能够满足不同课堂需求的智慧教室,如面向互动教学的智慧教室、面向小组研讨的智慧教室、面向跨校区授课的智慧教室等,促进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提供支撑。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