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用越慢,用了两年的智慧互动液晶大屏,速度明显下降!”这是很多一线教职人员对于“智慧黑板”产品的“一大抱怨!”
消费级的设计,工业级的应用
对于教室里的交互大屏,其使用强度往往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电子化教案、信息化教学发展较为充分的学校,高中和大学的教室大屏,几乎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但是,这一“信息教育”的核心窗口,现在却在被抱怨。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交互大屏的大规模普及,主要是过去3年的事情:这三年的销量几乎占到智慧教学屏幕存量的七八成以上。而三年时间足以使得很多应用问题“显现”出来,这是2019年市场中“性能不足抱怨”较多的“时机”性原因。
同时,智能互动大屏的自身产品设计,也有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地方,这些方面也成为用户抱怨的重点:
例如,智能交互大屏,采用的硬件SOC和软件OS技术,脱胎于“智能手机”等“移动应用”产品。本身就有极高的换代性——因为手机的SOC和OS技术还在快速进步,消费者的手机产品平均换新周期在2年左右:后者在中低档机型上更为显著。这种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进步性,反应的是既有产品和“潜在应用”的不匹配。在智能教学屏幕上,同样存在这种“换新周期”的问题。但是,教学大屏往往不会像个人手机那样快速更新,这就造成了“老款产品服役后期的性能不足”。
同时,教学采购本身又有“高度注重经济性”的问题;教学产品的设计厂商也愿意采用当时最成熟、且成本较低的技术方案;教学产品的厂商,往往也不具有手机等大宗性产品那种“强有力”的核心系统设计与研发能力……这些方面的特点使得智能交互液晶产品,很多时候“新品的性能冗余”本就不足,应用时间较长之后,性能速度变慢,是常见问题。
尤其是考虑到液晶交互教学屏幕,几乎处于一种开放性的高强度的使用环境之中,是典型的工业性使用产品;而产品的智能部分开发,多数以“民用”消费级技术为模板改进。后者造成了更多的“长期性能”稳定性不足。特别是在增加更多的应用APP后,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承载力,严重不满足应用场景需求。
土方法解决问题,实践给出新答案
面对智能交互大屏可能“不够好用”的事实,一线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放弃”,他们用一些土方法解决了问题。
第一部分方法是用大屏幕直接连接电脑,利用电脑丰富和冗余的计算能力,提升课堂效率。这时候教学智慧大屏,就成了“纯粹”的显示器和互动输入设备,不需要额外的APP,也不需要更多的运行数据,产品的工作状态,保持在“最低功能”选项下,借此提升产品运行的流畅性。
第二部分的方法,也是尽量降低产品的APP负荷——教师使用自己的PAD作为主要的计算设备、数据单元、通信设备,并拥有“书写”性能。同时,以智能设备之间的传屏应用,把PAD的显示画面同步到教室大屏幕上。这种方法也能很好的满足教学过程中的流畅性。
一线教学人员还反映了另一个问题:既,作为教师、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教师,总是需要笔记本电脑或者PAD产品,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而后者作为个人应用产品,很多时候是个人采购:总是采购那些最合理、应用性能更佳的产品,且更愿意“及时”更新最新的产品。
“用其他设备做计算功能,这是解决智慧大屏速度变慢的最简单方法!”行业专家指出,智慧大屏的设计上想做到教室完全依赖这个设备教学,省去课堂电脑,但是实践中似乎还是“传统的教师电脑”占据了上风,这可能说明“智慧大屏”的“计算功能”定位出现了偏差——本应该是辅助功能,就不需要追求“完全做智慧教室的主角”。
结构性产品升级,路向哪里走
面对智能交互大屏可能出现的“两三年后系统变慢”的问题,厂商和业内人士也给出了“多个解决方案”:
第一是,有些厂商提出“可更新式”的“SOC主板”架构。也就是在大屏幕的显示、音效和互动等主要成本部分不变的背景下,通过更新SOC主板,实现计算、通信、存储三大功能的升级,并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APP的性能需求,保持产品的持续流畅性。
第二个方案是,产品可以实现多种“规格”:既,如果有些客户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可以配备顶级的SOC和OS系统,实现更高的功能。另一些产品则主要考虑经济性和财政承受力。甚至,部分产品可能仅仅考虑显示、交互、传屏等固定应用,复杂的计算功能用额外的PC或者PAD实现。
第三种方案则最为激进,提供一套完全基于云端的服务体现。既课堂智慧系统的计算、存储功能在云服务器上,课堂所有设备简化为基本功能+高速通信的组合——后者符合5G时代和目前高速光纤普及的“通信技术进化”进程。而基于云端的计算和数据能力,甚至复杂功能设计,可以实现“足够充裕”和“弹性成本”的应用体验与采购部署。
在这三种方案中,智能大屏在教室智慧化和教学智慧化中的“地位”是逐渐退步的。第一种方案,就是依靠智慧大屏实现一切,不断改进和升级智慧大屏满足一切;第三种方案智慧大屏成为一个视觉和交互节点,其他功能全部转移到云服务器上,且学校不仅需要硬件设备的供应商,而且还需要一个“全时”的服务功能供应商——既产业采购格局也彻底颠覆。
行业人士表示,从既有的应用看,第一种方案可能技术投入最小、风险可控性最好;不过智慧教育的发展,一定是要突破教室“四面墙”的限制的:所以第三种方案,代表了未来的产业趋势和智慧教育云端化、无处不在、广泛互联的基本格局。但是,第三种方案的投入是系统化的、长期的,更是巨大的,不是短期可以全面实现的。当然,这种大规模投入也有“省钱”的地方,既现有的智能互动液晶不需要硬件变化,就足以获得性能和功能上的翻天覆地的革命。
教室智慧化、教学大屏智能化已经发展数年。作为崭新的应用模式“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手段不断提升解决方案,让未来的产品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