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连发三文《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这是中国医疗主管部门为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制定的首批实施细则,对互联网诊疗的定义、范围、规范性做了细致的说明。全文的核心是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就医供需矛盾突出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互联网+医疗”,促进优势医疗服务共享,提升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就是有助于缓解饱受诟病的“看病难”问题。“看病难”问题的形成虽然与医疗体制缺陷、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还是由于医疗资源尤其是优势医疗资源供应不足,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全国千千万万的患者纷纷涌入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问题由此产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医疗,一方面可以使医生在同一时间内看更多的病人、开更多的药方,另一方面则能让很多患者实现“家门口”求医,不必再远赴外地去抢挂号、挤门诊。这些显然对纾解“看病难”顽疾极为有利。
其次是对整个医疗体制的优化升级大有帮助。打破医院、地域门槛,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互助和患者病历资料网上流转、互通,是推进医联体建设,落实分诊医疗制度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补足落后地区和小医小院医技水平短板,改变医疗建设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必然要求。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全国的医疗卫生整体水平都将实现新的进步。
再者,和其它互联网产业一样,医疗信息化不仅带来便利,同样也能带来节约。过去,各家医院的病历资料不能共享,患者换一家医院往往就要重新走一遍初诊程序,不仅麻烦,耽误看病,而且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如果能够实现病历跟着病人走,自然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如此,有了网上看病、远程会诊,很多时候可以不用去医院面诊,从而省去了多少来回奔波、等待的时间、路费,也减少了对诊疗资源的占用,这当然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节约。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医疗资源上下贯通,远程医疗让偏远地区不再是“孤岛”,不仅满足了患者就医需求,也提高了地区诊疗技术。远程医疗医联体不仅对建设主体医院,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优化病源结构;对基层医院来说,通过技术帮扶,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将患者留在基层,以远程医疗撬动医联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