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MINI-LED时代,小间距LED显示会有哪些不同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8-08-14 作者:那山那水

     对于LED行业而言,2018年最主要的市场方向都出现了“革命性”技术变化。例如采用紫色LED和全光谱荧光粉的“太阳光谱”LED照明产品;以及MINI-LED技术产品在显示行业(背光源和小间距LED屏)市场的落地。其中,后者对于不断成长,成为LED行业最大“产能消耗者”的小间距LED屏产品行业影响将及其深远。

    MINI-LED的本质是什么

    谈到MINI-LED技术,LED显示屏业内总是有些人将其与COB及表贴技术进行比较。但是,从本质上看,MINI-LED与后两者并无必然对应关系。

    一方面,MINI-LED本质是指,led灯珠中的LED半导体晶体颗粒的“尺寸”变化,即采用了100微米级别的晶体颗粒,而在最终的应用产品端并无“本质不同”。所以,联建光电等推出的第一批MINI-LED显示屏,不仅有超小间距的产品,更有P1.5这种常规间距的产品,且采用表贴工艺制造,而不是COB技术。

MINI-LED时代,小间距LED显示会有哪些不同

    另一方面,MINI-LED带来的终端产品的“体验改善”却是标准的COB化的。比如,灯珠中LED晶体面积下降,自然增加了周围的“防护层”的强度,进而,MINI-LED拥有COB产品类似的可靠性——即便采用表贴工艺,其终端产品可靠性也会增加。

    尤其是在目前采用的“四合一”MINI-LED灯珠的产品中,工艺路线等于首先制作了四个像素点的COB板,然后将这些COB板在最终用表贴工艺做成“成品单元”。这个过程与传统COB产品不同,与索尼主推的那种Micro-LED“曲高和寡”的最极致技术也不同,更与常规的表贴工艺有所差别。这种产品路线选择可以认为是“难度系数的折中”,同时也可以说是“表贴的成本优势”、“COB的效果优势”、“Micro-LED的极致追求”等进行了最佳的配比融合。

    所以,如果给MINI-LED下一个狭隘的定义,它只是新一代更小体积的LED晶体颗粒。但是,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这个技术影响了从晶体材料到封装封测、终端应用等整个完整产业链环节。从终端上看,MINI-LED完全可以视为新一代小间距LED显示产品的代表特征。

    MINI-LED带给小间距LED显示的诸多变化

    MINI-LED 产品时代的开启,意义是巨大的。这种巨大意义从供给端、技术端、竟争端和需求端不同层面改变了即有市场的竞争格局。

    第一,   从供给端看,MINI-LED在一定的上游晶圆供给量下,能够给下游提供的像素灯珠数量却显著增加。因为每一个像素灯珠消耗的上游晶圆面积减少了。2016年和2017年小间距LED显示的上游市场都曾经因为上游供给紧张出现“提价”事件。尤其是2016年第三季度,一些厂商甚至出现了“断货”危机。采用更多的MINI-LED技术,有助于在小间距LED对灯珠消耗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稳定上游产业链供给。

MINI-LED时代,小间距LED显示会有哪些不同

    第二,   从竞争端看,MINI-LED表现出对表贴和COB两种技术的友好性。这不是一个挑剔终端技术方案的上游成果。但是,相对而言,在市场份额和成本竞争力上占据主流的表贴工艺,从MINI-LED中得到的“体验提升”更为突出。这有助于稳定今天小间距LED产业下游终端的“基础路线图”,并进一步发挥表贴工艺的成本优势。这给COB与表贴的竞争较量,增加了变数。

    第三,   从技术端看,MINI-LED的成熟速度超过此前市场预计。绝大多数进入液晶背光源或者小间距LED产品市场的上游晶圆和中游封装企业都已经有所布局,基本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现在行业等待的只是应用端的市场突破。这种格局决定了MINI-LED对小间距LED市场的普惠性。而小间距LED从MINI-LED上得到的体验提升,则将扩大其市场拓展的边界、并为行业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   从需求端看,MINI-LED是对即有灯珠产品的替代。这种技术仅仅是进一步开拓了更小间距的LED屏市场,让1毫米以下间距产品的制造门槛和难度有所降低,更是成功在主流的1.2-1.9毫米间距市场打开了“效果升级”的大门。同时,MINI-LED自身在节能和轻薄型方面的优势,也会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价值;其在透明显示上的优势也会成为重要需求点。

    总之,小间距LED显示从MINI-LED中得到的力量是渗透进每一个产业环节的,是全面性的改变。这与COB更适合P1.2以下间距高端市场的情况并不一样。可以说MINI-LED比较COB更具有全局性的划时代意义。同时,COB和MINI-LED这两个技术之间亦具有“强强结合”的可行性

    MINI-LED是“路径”,而非“里程碑”

    对于MINI-LED产品的发展,小间距LED显示行业应该有“换代升级”性的战略认识。但是,这并不是说MINI-LED是一种确切的产品技术——事实上,它更代表一种方向。

    一方面,LED晶体发光效率不断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室内小间距产品的像素密度不断提升,导致对单一像素的亮度需求不断下降。两者相互叠加,导致未来市场上,很可能更小的晶体颗粒就足以满足小间距LED屏的亮度显示需求——毕竟室内显示所需要的单位显示亮度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小间距LED显示行业,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不断采用更小LED晶体的趋势。且更小的LED晶体颗粒,还具有“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今天推向市场的MINI-LED产品,亦并未体现出LED上游产业的“最终目标”。100微米的尺寸,与Micro-LED技术倡导的10-50微米的产品比较,差距还非常之大。在Micro-LED技术已经实现众多研发突破的背景下,MINI-LED的晶体颗粒尺寸不断变小,有“主观层面的足够动力”,也有技术层面的足够保障。

    事实上,MINI-LED更多的被视为在Micro-LED短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存在技术难度的背景下的一种“妥协”。既然是技术妥协的产物,也就意味着它不是最终目标和行业里程碑,而只是一个过程。后者的集中表现是,索尼、三星等品牌在高端应用上已经布局Micro-LED产品。国际巨头企图用技术上的跳跃,而非MINI-LED这种循序渐进,获得市场上的高度优势。后者也值得本土小间距LED屏企业高度关注。

    综上所述,MINI-LED技术是带给小间距LED显示行业巨大改变的一种新产品、新方向。同时,这个技术产品自身还在不断的前进,有可能很快出现换代性的发展。这种上下游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对于小间距LED显示产业整体发展有百利,但是对于其中不同地位的竞争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变化”的可能。小间距LED企业需要紧跟技术潮流和趋势,基于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目标,以适当的战略掌控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