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对于一直鼓吹制造业回迁美国的特朗普而言,是一个可以纪念的日子——美国总统亲自出席威斯康星州鸿海富士康液晶面板项目的“动工典礼“。这也是首次有大国元首莅临大型液晶显示项目的动工现场。
随着富士康美国项目的动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被关注起来:即,液晶制造会“回流”美国吗?对此,大屏君认为,从产业链、市场的角度加以分析,要比看特朗普的脸色更“科学”。
美国——液晶显示强国
显然,在富士康项目之前,全球主要的液晶显示项目集中在东亚地区:日本、我国台湾省、韩国和我国大陆地区。其中,近5年来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我国大陆地区;日本地区则处于“去产能”阶段,东芝、日立、松下先后退出或者削减液晶面板产能,夏普被台湾富士康系收入囊中。
但是,如果要从“根”上找(大屏君觉得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液晶显示技术其实是1968年由美国科学家乔治·海尔迈耶(George Heilmeier)发明。该人后来成为了美国国家工程院,国防科技委员会,国家安全局咨询委员会院士和专家。液晶显示技术整体上经历了从美国到日本,在从日本扩散到台湾和韩国,以及后来我国企业从日本、台湾和韩国企业获得一定的技术的“产业转移过程”。
既然液晶显示的根在美国,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很多企业在液晶产业链的广泛涉足。例如康宁是全球最大的显示玻璃企业,3M是最大的液晶用各种光学薄膜和胶类产品的供应商,应用材料等公司是重要的上游设备供应商。也正因如此,大屏君觉得,美国是“当之无愧的液晶显示强国”,尤其是在上游产业上美国和日本的实力在伯仲之间,且日本很多上游产业与美国的资本、技术有紧密关联。
然而,就是这样强大的液晶鼻祖,美国却没有分享现代显示产业大爆发的红利——日本也未能成功分享多少液晶显示爆发的红利。真正在这个产业赚大钱的只有韩台产业界(我国产业同仁,整体还处于追赶性投入阶段)。那么为何“液晶显示的红利于美日距离遥远呢”?
液晶产业的成功之门——补贴
大屏君首先需要解释一个问题:为何鸿海富士康敢于到美国投资面板厂——对于液晶面板这种技术性产业,美国工人的成本是中国的5倍。媒体报道富士康承诺为当地带来约1.3万个、平均年薪达5.4万美元的就业机会。(看看这工资,台湾或者大陆的面板工人是不是很想出国打工啊。)
但是,相对于工人工资而言,液晶面板业更是技术密集型、投资密集型和产能密集型行业。这类产业对人力资源成本的依赖很低,反而对“市场依赖很大”。据悉富士康美国项目是一条10.5/11代线,按照国内建设的相应生产线看,这样的一个工厂,一年能够提供3000-1000万块,50-70英寸的液晶面板。所以,保证上游部件供给稳定,下游需求稳定,才是建厂的关键。
而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彩电消费市场之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商用液晶显示、军用显示等领域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大屏君认为,富士康美国项目投资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看到了美国大市场”,尤其是在美国不断打“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制造也许“有肉吃”。
解决了产能出口,还需要解决“进口”问题,即上游产业链配套——这方面大屏君已经说过“美国是液晶显示强国”,上游产业能力之强位于全球第一第二的位次上。配合富士康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上游产业布局不成问题。
当然,产业链能理顺的前提是“投资准确”到位。从这点看,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具有“资本驱动”的特征。国内大陆地区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入股和银行贷款,特别是国开行的开发贷款——反而是面板企业自身的投入不是决定性因素。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产业也曾经获得大量的政府“优惠政策”,这是他们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日本液晶面板产业一直处于资本饥渴状态,这导致日本该产业的“萎缩”(虽然大屏君依然承认,日本的技术实力、上游产业链完整度首屈一指,然而“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如果竞争对手都有,或者曾经得到过‘政府金源’,富士康的新工厂不能得到类似优待,显然就会生存堪忧。”富士康对此了如指掌:大屏君注意到,富士康面板厂得到美国地方政府约40亿美元的支持。包括预计高达3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约7.64亿美元的设厂公共开支补贴以及约1亿美元的相关联通道路兴建费用。
历史上,韩台大陆面板业的崛起都离不开政府的真金白银的支持。现在富士康美国项目,显然也学习到这一点。这将是其迈向成功的“最关键”一步。
美国做对了——我们该害怕吗
从政府补贴,到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再到美国的巨大市场需求,美国在液晶上游产业链上的技术和实力,富士康美国项目的确做的不错。
而且,大屏君必须郑重指出:富士康项目中的美国地方政府补贴,不是“白白亏钱”。因为,液晶显示产业的链条漫长。液晶面板制造,更类似于加工和组装。原材料和设备行业的需求,下游整机端的市场带动,都还有“大量配套投资”。一般情况下,100亿美元的面板厂投资,能带动几乎同等规模的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考虑到富士康的百亿美元已然包括下游产业链的部分投入,该项目至少也能再带动三十亿美元的产业链投入)。这一点也是国内地方政府愿意抢液晶面板项目的原因所在。
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很多人开始担心,国内大规模建设的液晶面板产业会遇到“产业回流美国”的压力。对此,大屏君认为,这些人有些“想多了”。
一方面,东亚地区的显示产业上下游集群是难以搬离的,这一地区更是显示产品最大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显示产品代工的最大制造基地。仅仅是国内大陆地区,每年制造的液晶电视就占据全球市场的近半数。从这个角度看,液晶面板全面回流美国,意味着放弃上下游产业链、距离东亚地区的大市场更遥远。
另一方面,从参与全球竞争看,美国建设液晶面板项目无疑是“成本高地”。这种项目的产能如果主要在美国国内消化,成本的提升还可以容忍。但是,换作全球竞争,美国项目和我国大陆地区项目比较“恐怕无有优势”了。即,很可能所谓的显示制造美国化,只是美国市场的自我满足。
同时,从富士康自身的战略看,台湾和大陆地区是其最大的重心。在富士康美国项目开工之前,其在大陆地区的10.5代线早已经开工建设。如果计算上京东方、华星光电的10.5代线,类似的项目国内大陆地区已经开工5个,还有一个惠科郑州项目在筹划之中。
更何况,大屏君还看到如下这则不知道真假的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披露,富士康可能会把日本夏普(富士康控股)或台湾的生产第6代面板的旧生产线直接搬到美国去,因为这两地的生产线设备折旧摊提都已完成。——因为,如果在美国生产先进的10.5代大尺寸面板,因为所需的材料、基板、设备都在亚洲,在美国生产的成本将比在中国和台湾制造多出50%到80%。
所以,在富士康美国项目上,大屏君要说,站在美国人的利益角度看,他们真是做的不错!把政治、经济和战略工具充分的运用了起来,总统特朗普亦亲自站台。但是这些因素还不足以支撑,美国在显示制造产业上赢得全球市场,美国的现有优势仅仅支持他们“自给自足”而已。当然,大屏君不是让产业界对美国显示行业的发展“掉以轻心”,料敌唯宽、时刻准备,还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