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头号玩家》的热映,让沉寂已久的VR行业再次火了一把。IDC和Unity发布的2017年虚拟现实年度回顾报告《2017 Virtual Reality Year In Review》显示,2017年全球VR应用(游戏)总消费额达到4.17亿美元,全球VR头显装机量截至2017年底达1310万套。
从2015年的疯狂入局之后,到2016年上半年的爆发式增长,VR行业虚高的泡沫很快被打破,2016年下半年,裁员倒闭、融资困难的消息频现,VR开始经历一场资本“寒流”的洗礼,身处VR旋涡的企业和资本也逐渐冷静下来。经历2017年的行业洗牌后,三年间,大起大落的VR行业如同坐了一次过山车。
《2017深圳VR产业蓝皮书》显示,从2015年至2017年,全国VR企业超过800家。2017年,中国VR市场规模约为60亿元。
VR作为一种复合型技术,集传感器、图形图像、数据可视化、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于一体,已经在娱乐、影视、旅游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未来VR行业的发展路究竟该怎么走?51VR的路子似乎告诉从业者们,不应该将VR仅局限于娱乐业,更多的行业,还有待与VR融合。
VR需要不断跨界融合
上月底,GMIC2018全球互联网大会上,51VR展示了基于“家居新零售”的产品,它结合虚拟现实,再配合智能推荐,用户行为分析,赋能家居行业,升级营销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兼具数据分析功能,可全方位统计用户到店后生成的所有数据,包括联系方式、户型、喜好的家居风格、阶层分布等,精准智能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帮助门店多维度优化销售策略,科学规划SKU(库存量单位)。
李熠说:“VR分三个层面,硬件层面国外处于领先地位;底层技术国外领衔,我们在追;但是商业场景开发,我们的VR企业是最厉害的。”他认为,做VR其实就是跨界,VR要和全行业去融合。这里面的融合是不断的跨界,不断的接收专业领域的内容,用虚拟现实技术去呈现,去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物种,一个新的业态。
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谭贻国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内VR行业已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虚拟样板间、多类型车辆的行驶、空间布置、设计虚拟演示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深入。谭贻国认为,虚拟交互中的应用体验,是未来十年的创业发展机会。
数据是核心竞争力
“虚拟现实其实本身就是大量的数据跟踪。”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骆东奇认为,VR+AI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它运用的场景非常广泛,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同样会获得大量消费行为的商业数据。他强调,未来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之争。他称,除了数据汇集存储的能力,更关键是数据深度挖掘能力的竞争。
“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在算力和算法两个方面差距并不大,因此,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落在数据上。”51VRCTO兼首席科学家王立峰博士也表示,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而现实中数据的获取成本很高,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人工智能训练所需的数据。而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各种条件下海量的虚拟数据,以满足人工智能训练的需要。目前,这种应用场景尤其体现在自动驾驶训练上。
这也给VR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这种虚拟数据可运用到自动驾驶训练无人机训练、以及各种机器人的训练之中。
5G或助力VR消费端发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遭遇瓶颈期,市场发展速度缓慢,在他看来原因有几个。比如,技术不过关、产品价格过高、市场消费力不足、使用环境受限严重等。他特别提到,体验感差,是消费市场乏力的主要原因。
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骆东奇也谈到,技术和市场的同步,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关键,“有技术,没需求,科技成果难以变现。有需求,没技术,消费端同样不会买账。”
“2018年或是一个拐点,挤压了VR行业的创业泡沫,5G技术或助力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李熠认为,5G等基础技术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核心硬件的加速迭代,会让消费者体验不断提升。另外,VR产品的降价,也会增强消费端发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应用广度不断扩展,一个良性VR产业生态圈初步建立,形成一条集工具设备、行业应用、内容制作、分发平台及相关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
在此前的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专家们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将突破百亿元大关。未来5年,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预计到2021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