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并取决于一笔一划的字形本身,而是决定于“理解者”的认知。后者则是动态的过程,一个坑一旦“交过一定的智商税”,那么所有人都会学会避税:投影机的光源亮度就是这样的一个“选购”坑。
投影机三大亮度概念,谁靠谱
目前,选购一台投影机很是费心,因为不仅仅是厂商众多、品牌众多、品质层次不齐,而且“同一个应用价值的量度”,也有很多的标准。亮度是最典型的一个:包括,光源亮度、投影亮度、屏上亮度,三个标准都有应用。
光源亮度是什么?就是指激光器、灯泡、LED灯等能为投影机提供的“最原始的发光亮度水平”。这里笔者相信,使用这一标准的厂商,更有可能采用“光处理过程中”,可遇到的最大值,作为参数,标示出来。因为,采用这一亮度指标的产品,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个看起来更高的数字”。
投影亮度,是圈内数十年最常用的标准。它基本是投影机在理想情况下、理想屏幕上,投射的60英寸画面的亮度——虽然不同体系的测量标准有所差异,但是基本含义却相仿。这个亮度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投影机镜头射出的“光通量”。
屏上亮度是什么呢?这是激光电视行业 “有责任心”的企业,参照液晶电视等传统彩电产品提出的“新标准”。其含义是理想情况下,在标配抗光幕上,投射标配尺寸画面时,画面的平均亮度——从实际应用过程看,屏上亮度是消费者最终看到的亮度。这个亮度高低不仅受投影机影响,也受到屏幕采用的技术和画面尺寸大小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大亮度标准都有其固有的“含义”,没有一个是“无中生有”的。但是,这不等于三大标准可以“同等比较”。因为,一般情况下,光源亮度是投影亮度的4倍,投影亮度则可以达到屏上亮度的10倍;光源亮度和屏上亮度的差异更是在40倍以上。
“公认的亮度坑”,光源亮度何来何去
在三大亮度指标中,投影亮度是“行业传统”,其正统性不容质疑。屏上亮度虽然是新事物,但是一般只有300流明这样的值,虽然这代表了消费者真正看到的东西,却并不适合于投影营销:因为,1.这个值比较低,不好看;2.必须同时说明屏幕尺寸和技术性质,这与投影应用的灵活性不符;3.同一投影机应用条件不同,屏上亮度不固定。
但是,投影光源亮度,却是一个数字很高、对于投影机而言固定的值。这两点决定了光源亮度很符合“营销精神”:有大的不说小的、有多的不唱少的,王婆的瓜,好赖王婆都要夸!
2017年,某品牌率先在业内提出光源亮度,就受到了很多行业人士的质疑。因为,这个标准难保不导致很多对“行业规则”不慎了解的消费者“错误的将光源亮度和投影亮度混淆”,造成选购不当。但是,这个亮度标准对低亮度产品的确有“参数美化的心理作用”,所以,一经使用,自然就有人去模仿。
不过,更好的消息是,消费者已基本“被训练了”出来,成为辨别不同亮度标准的斗士:光源亮度也就不再是“必然跌”的坑。
这里笔者更想说的是,在消费者已经识别了这种亮度数据把戏的小儿科之后,依然采用这种“价值不大”的标准,而不是老老实实的用标准的投影亮度,或者去用“定义更苛刻的屏上亮度”,只是显得“品牌不够诚实”、最终损伤自己的“市场美誉”而已。笔者相信,在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中,光源亮度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最终臭掉、腐烂掉、并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