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拟显示?就是显示技术从“一块屏”变成“一个世界”。2018年IFC展会上,以AR概念为核心,大屏沉浸式体验创新应用,正日益成为包括投影、小间距LED等显示厂商“格外看中”的市场。
AR显示,改变“屏”的认知
在展会现场,人们可以发现很多显示案例不再是“单一的平铺屏幕”。显示体系包括上下左右等几个空间面,显示画面构成一个“充分覆盖视野和感知”的虚拟世界。甚至,显示画面还能因为人的“介入”产生变化和反馈。这样的应用场景就是典型的AR显示。
与会厂商指出,传统显示往往有一个“屏”的概念。不管这个屏是平面的、还是弧面的,或者异形变化的,这个屏总是“一眼能看到一个边界”——这个边界的作用则会告知观看者:你看到的仅仅是显示器中的画面。AR显示,沉浸式体验最大的变革是,用技术将这个“屏”的边界去掉,让观看者“掉进一个画面构成的空间和世界”。
实现这种AR式的显示体验,需要屏幕显示技术的进步,亦需要内容产业能够提供“充分的制作、计算和存储能力”。AR式的大屏工程足以带动这个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亦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方面,行业可以充分与计算机多媒体、视觉内容产业合作,建立起一个新的“显示概念高地”。
在IFC2018展会现场的展示中,很多沉浸式体验场景,即有内容产业方面的企业参与其中,提供系统设计、内容支持。与会人士表示,因为AR沉浸式体验自身属于“高度定制”的项目,所以必须构建全生态链的“稳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AR大屏不仅仅是一种显示方案,它还是一个全新的“产业”。
拓展文化应用市场,AR显示大有可为
对于AR沉浸式体验的市场可行性,IFC2018展会上,厂商的展示具有充分多元性。基本覆盖了舞台效果、广电制作、文化娱乐、博物博览与展演、教育与专业训练等诸多领域。
例如,在广电市场,AR沉浸式演播厅可以视为传统“虚拟演播室”的升级版。虚拟演播室的应用,依赖于后台制作技术。这使得这种技术只能被用于“高度专业化”的场景下。而一旦有大量“外围观众”参与,有非专业人士的现场互动,“虚拟演播室”的技术就不足以调动实践场景中的复杂过程。而AR沉浸式演播厅,现场所见即所得,完全可以把“外行”带入必须的情景之中。
在博物博览和展演市场,AR技术亦非常有效。一些科普类的博物馆可以形成从“单一展品到互动场景”的数字化革命;另一些不可以移动的文物,可以通过数字化制作技术,在任意地点展现它们的魅力;一些难得一见的景观、常人难以实验的科学过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都可以用数字技术“再现身边”。
除了以上的应用,AR显示技术还可以为教育和生产性领域带来全新革命。应用多种VR、AR和显示技术的专业教室,可以模拟生物、地理、历史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在航空驾驶、军事训练、特种工业工艺技能等方面,AR亦可以与模拟训练器整合,创造更为真实的“辅助训练和学习环境”。
当然,AR式的沉浸体验系统,更可以在娱乐领域大放光彩,比如舞台演出背景、沉浸式游戏体验和游乐场、沉浸式的虚拟现实影院等等。总之,只要是需要“增加真实感”的“内容感知”领域,AR沉浸式系统就有用武之地。
激光投影、小间距LED均看好AR显示
在IFC2018展会上,AR显示方式是激光投影和小间距LED产品的重要“应用场景”。这两种显示技术具有天然的“能够克服屏的边界存在”的优势。
激光投影技术,通过边缘融合的方式,可以在任意的空间场景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形成变化、可控的数字高清晰画面,为观看者提供身在其中的视觉感受。这样的工程应用几乎不受空间大小的限制,可以突破传统的常规显示认知:比如在即有建筑物上制作几十米大小的“科幻”效果——甚至可以让画面包围一片街区。
相比较而言,小间距LED显示屏更注重在有限的空间,主要是室内场景中的“幻像”应用。比如前不久平昌冬奥会上“冰屏”就以远距离立体透视显示火了一把。小间距LED屏的模组结构特点决定了这种显示产品在任意大小拼接、曲面化设计的时候,还能保持“完美的显示整体感”,不留下泄露“玄机”的缝隙。尤其是LED显示高亮的特征,让其在舞台、广电这种需要“高亮照明”的环境下,成为AR虚拟空间的最佳技术搭档。
在与会人士看来,显示产业的未来始终是由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双轮驱动的。IFC2018展会,AR沉浸式显示的场景创新,代表了工程显示市场一个巨大的新驱动引擎。业内专家表示,如果今天的单面屏幕,都变成AR沉浸式系统,工程大屏市场的规模将至少增长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