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都提蓝光危害,可有人真正关心过观看者的感受吗?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8-04-24 作者:pjtime资讯组

    近年来,伴随各种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设备的普及运用,显示屏已经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每天陪伴时间最长的电子设备。随之而来的,各种因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引发了人们关于蓝光的热议。

    蓝光为何成为大屏显示行业热议话题?

    将视线转回我们身处的大屏幕显示行业,近年来,关于蓝光伤害的话题也似乎突然走热,各大显示类展会中,主打“护眼”功能的屏企也日渐增多。那么,为什么关于蓝光伤害的话题突然成为大屏行业的热点呢?

    笔者认为,这是源于大屏商显近年来在应用广度上不断拓宽,特别是伴随小间距LED等新兴技术应用的不断下沉,大屏商显的应用逐渐从传统控制室、指挥调度室开始向大中型会议室、展馆、企业展厅、主题公园,甚至教育领域延伸。观其本质,也就是大屏与用户的距离更近了,这也不由得用户更加关注蓝光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

    蓝光究竟有什么可怕?

    那么,蓝光究竟有什么可怕?这还要从发光原理讲起。我们所使用的显示设备,要发出白光,其实都是通过混色多种色光来实现的,这其中,蓝光的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但问题是,蓝光(特别是波长在400-450nm的蓝光)由于波长非常短,因此携带能量较高,可以直接穿透人眼的晶状体,直达眼底的黄斑区。

都提蓝光危害,可有人真正关心过观看者的感受吗?

    据专家观点,当蓝光辐射达到一定强度,时间持续2小时以上,就可能会对人眼造成伤害。这种伤害尽管是慢性的,但却是不可逆的,日积月累之下,可能会造成人在衰老后眼底黄斑区病变,引发视力减弱甚至失明。而当前,由于生活、工作等原因,日常人们每日观看显示屏的时间可能长达8小时,甚至更长。对于每天工作中需要时刻面对大屏的工作人员,比如指挥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等,以及需要长时间参会的人员,这个问题十分突出。

    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其晶状体的光透射率较成年人要高很多,因此对蓝光辐射也更加敏感。考虑到大屏显示系统在教育系统、博物馆等的应用,有效减少大屏蓝光伤害的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

    你认为的“防蓝光”就真的防蓝光吗?

    在消费电子领域,人们可以采用防蓝光贴膜、佩戴防蓝光护目镜等方式来预防蓝光危害。但在大屏行业,这显然行不通,所以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如果有效减少和控制大屏对人眼的蓝光辐射值。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这种强度值要如何来测量和评判?

    目前大屏行业通行的做法是,在大屏幕前方对屏幕的直接蓝光辐射值进行测算。初看来这个做法合情合理,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种测算方式的前提是:评价一款大屏设备的蓝光辐射值对人眼的伤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大屏发射出的蓝光强度。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事实上,“屏幕前的蓝光辐射值=人眼伤害效果”——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原因就在于,蓝光辐射强度并不是其对人眼视力健康造成损伤的唯一要素,特别是在实际使用中,考虑到使用环境、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者的族群、性别、年龄、职业、视觉敏感度等复杂因素,这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

    因此,基于上述不合理理论得出的“防蓝光”产品,通常是被主观地“认为”具有防蓝光伤害效果,但其却并不直接等同于对真正使用者的保护效果,更多地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这就好比,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帮助成长的所谓提高班,就等同于这些辅导班真的对每个孩子都有帮助吗?

    所以,笔者认为,要解决蓝光伤害问题,首先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大屏是否伤眼,不是屏说了算,而应该是用户说了算,把看问题的出发点从屏端转移到用户端,这或许才是“以人为本”思维的原点。关于这一点,还有待行业同仁共同的探讨和努力。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