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以来,大尺寸液晶产品的增产、扩量、减价消息不断。例如,1月份和2月份,被誉为下一个主流尺寸的65英寸液晶面板价格连续两个月下降12美元,成为了液晶产业“降价之王”。业内预计,2018年将是一个“不断降价的大尺寸年”。
市场猛增,2018年大尺寸液晶降价可期
2017年我国彩电零售销量4752万台,同比下降6.6%。但是,同期彩电零售额1630亿元,仍保持4.5%的增长。其中的秘密就是“高价的大尺寸产品销量更多”。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市场60英寸以上产品销量增长超过3成;60英寸及其以上产品2017年底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10%。
从行业供给看,过去三年65英寸以上液晶面板供给量亦大幅提升。全球市场,2015-2017年的供应规模先后迈上了近300万片、超过500万片和1000万片的台阶。尤其是2017年,面板产为应对手机屏幕上OLED产品的增加,6代和8.5代液晶面板线产能不断回到TV面板上来。其中,6代线适合切割2块65英寸面板;8.5代线则会在采用MMG混切时提供6块32英寸和3块65英寸面板——后者也是2017年8月以来,65英寸和32英寸产品几乎保持同幅度供给和价格波动的原因——因为,很大程度上,二者是被按照1:2比例同时制造出来的。
在2018年,大尺寸液晶产能将进一步增加。2017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式点亮投产。2018年1月28日,中国电子成都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并正式点亮。2017年12月20日,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BOE(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提前投产。这三条线总投资高达近1020亿元,其都会在2018年第一极度结束的前后脚“量产出货”。其中,8.6代线主要面向50到65英寸产品,10.5代线主要切割65和75英寸产品。三条线满载产能皆为12万片。
业内预计,中电子咸阳和成都8.6代线,按照主要切割58英寸和65英寸产品、并偏重65英寸设计产品结构,每条生产线大致能提供年均生产65英寸390万,58英寸260万的产能。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如果完全用于制造65英寸面板,则可提供高达1000万片以上的产能——即,仅仅这三条线的投产,就足以远超2017年全球65英寸及其以上面板的供应量。
因此,行业认为,在2018年60英寸以上级别液晶面板供应将进入“翻番周期”。全年市场都会面临价格下降的趋势。这将有助于大尺寸液晶电视的进一步普及。
大尺寸铸就未来,液晶电视越来越大
看好大尺寸显示需求的发展,这是彩电业基本的共识。例如,LG Display(简称LGD)预计将在2018年将其OLED电视面板的生产重点转移至65及77英寸机型。其中,2017年三季度投产的E3工厂将主要面向77英寸OLED电视面板量产。相对而言,2017年及其以前,LG OLED面板中65英寸及其以上产品占比不足35%,大多数产品则是55英寸。LG预计2018年这个比例会变成1:1, OLED面板半数产品是6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产品。
据IHS数据研究预测,即便不考虑8.6代线的意义,仅10.5代线在2017年至2020年之间就能维持大尺寸液晶保持59%的复合增长率。目前虽然已经投产的10.5代线只有京东方合肥一条,但是华星光电深圳、群创广州线已经开工一年多;京东方武汉第二条10.5代线会在2018年一季度末开工。此外,鸿海群创美国项目和LG韩国新的OLED大规模量产项目,也被认为是10.5代线;国内惠科正在与河南等多地政府紧密接触,力求短期开工自己的第一条10.5代线。——这些项目如果尽数按计划落地,2022年前,可提供至少折合7000万片65英寸面板的产能。而全球彩电市场2017年销量不过2.11亿台。
能够增加大尺寸显示面板供给的方式还包括中小尺寸OLED的兴起。目前大量在建设的OLED 6代线主要面向手机市场。而手机市场的屏幕供给是呈现过剩状态的。这会导致此前供给手机屏幕的液晶面板线未来更为倚重彩电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彩电市场,8.5代线亦在增加产能。例如群创台湾省2016年投产一条8.6代线、2017年9月26日,滁州惠科第8.6代线液晶面板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京东方福州8.5代线产能亦主要在2017年开出、2017年,LG在广州则开工了一条新的8.5代OLED产品线。
总之,无论是液晶和OLED的8.5/8.6代线,还是10.5代线,或者OLED的大量6代线,都意味着显示面板产业投资盛宴依旧。而在手机、PC、电脑、TV等产品销量规模稳定的背景下,吸收消化新增显示产能的方式只有“越来越大”的显示屏幕。其中,全面屏手机、大尺寸液晶电视,是目前最主要的新增需求方向;而可折叠手机,则渴望大幅度消耗柔性OLED面板线的未来新增产能。
然而,更大的显示面积,却不能让“消费者买单”。65英寸电视比55英寸电视显示面积大4成。但是,目前二者价格差却高达一倍。如果这个价格差降不下来,65英寸产品就难以大量普及,即起不到消耗更多产能的作用。手机市场亦是如此:所以可以看到所谓全面屏手机的遍地开花并未导致手机价格同步提高。
也就是说,显示市场拥有“在价格不发生质变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显示屏幕尺寸”的基本行业规律。这是为何彩电尺寸能不断变大的根本所在。也正因如此,行业预计2018年在供给加码背景下,65英寸液晶电视恐有3成左右的价格下降机会。
加码大尺寸前提下,8K迎来机遇
与65英寸以上超大尺寸产品增加相伴而行的是8K彩电的风口也正式打开了。超大尺寸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很可能是8K标准主导的时代。且8K产品符合液晶制造坚持“高标准与经济性相结合”的策略。
从液晶面板制造角度看,液晶显示产品都是由“大尺寸基板切割开来”的。及液晶显示是“先大后小”的制造过程。这个过程即决定了,大尺寸显示产品的成本瓶颈主要是“生产效率”(10.5代线能切割8块65英寸面板,6代线只能切割2块)、玻璃基板等原材料利用率(10.5代线切割8块65英寸面板,玻璃基板利用率超过9成;8.5代线切割3块65英寸面板,玻璃基板浪费超过三分之一),以及成品率决定(好的生产线往往有9成的成品率)。
决定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是玻璃基板面积;决定原料利用率的因素主要是找到经济切割尺寸,并利用MMG混切工艺;决定成品率的因素主要是“新工艺水平和精度需求”。对于成熟的世代线,工艺和精度需求则主要是指“像素颗粒的大小”。
液晶面板行业已经用8.5代线制造手机面板很长时间。积累了足够多的0.05毫米颗粒大小的像素精度制造技术。这个技术指标足以使得大尺寸液晶面板,具有任何“想要得到的分辨率”。即65英寸以上的8K显示面板,在“像素颗粒尺寸控制工艺”技术上丝毫没有“压力”。这就使得8K技术,虽然是一个高标准的产品,但是对于大尺寸液晶面板而言并不意味着成品率和“成本”上的显著变化。
所以,8K对于大尺寸液晶是一个显著提升性能指标、卖点和经济利益的因素,而无关最终成本和技术困难:显然任何大尺寸面板厂商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技术升级。这是8K在大尺寸液晶发力趋势下必然不断普及的根本原因所在。且在大尺寸液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8K与大尺寸的组合,将是一个保持少部分高端市场“高附加值”的关键手段。
综上所述,2018年液晶彩电市场会发生的不仅仅是大尺寸产品的进一步普及、价格层面的较大的降幅,也会在8K层面有崭新的市场突破。这些技术性因素亦决定了2018年的彩电晚买一点、等一等将会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