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COB技术带来小间距LED屏“新一轮”竞争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8-02-07 作者:那山那水

    2018年国际市场首个视听产品展,ISE于荷兰当地时间2月6日,在阿姆斯特丹RAI展览中心举行。作为近年来市场成长最快的显示技术,小间距LED迎来新一轮“新品发布高峰”。其中,COB显示技术大放异彩,成为厂商们重点推动的新“工艺方向”。

    COB技术逐渐成为主流

    COB小间距LED显示产品,最早进入规模化应用是在2016年。这一年,威创、索尼这样的高端视听工程巨头纷纷以COB技术独特的“显示优势”,将小间距LED屏应用到超高端市场。包括制作级广电应用、高端调度指挥中心、高端会议室等成为COB一展身手的领域。

    2017年COB显示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市场认可。包括2018年1月份在美国CES展会上三星的展示等,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先后加盟。

COB技术带来小间距LED屏“新一轮”竞争

    本届ISE展会上,亦有中国雷曼光电的P1.5间距COB产品,艾比森COBALT技术、美股上市公司达科电子COB显示产品等崭新的业内巨头参与到这一技术产品竞争中来。更多上市公司的加持,在中国厂商,这个全球小间距LED显示板块的“一头独大”阵营中,COB技术的应用正在从非主流向主流技术稳步迈进。

    2018年将是COB小间距的普及开端

    业内人士估计,2018年COB小间距LED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可能上升到“两位数”:COB从前沿创新探索,到实用价值性主力产品的迈进,即将在2018年成为现实。

    从供给端看,传统的COB产品阵营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小间距LED屏显示市场是后发后觉厂商,三星、索尼这样的巨头都是如此;这种COB厂商不仅将COB作为一种体验更好地显示技术,也把其作为差异化产品牌来打,同时更是“后发企业在下一代产品上赢得时间优势、弯道超车”的机会。第二,传统的COB小间距企业,多在表贴式产品上处于劣势,这与其后发地位有关系;而在表贴小间距LED产品上拥有份额优势的企业品牌,则对推出崭新技术路线的COB技术态度格外谨慎——他们不想,自己新产品埋葬自家优势制造产业链的未来潜力。

    因此,2015-2017年小间距LED全球市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创新方向。一个是,很多企业以COB,这样的下一代技术为起点,力图实现超车式的市场突破。另一方面,很多传统LED屏企业,尤其是表贴技术的小间距LED屏企业,主要去突破1.0及其以下间距的“超微小间距技术”,实现自身产品极限性能的提升。而随着ISE展会上,更多企业,尤其是传统LED屏厂商、上市公司进入COB阵营,则意味着以上两个创新方向的合流——即,产业已经清晰意识到,即便表贴小间距LED能够实现0.7毫米的间距、表贴LED产品有着巨大存量产能和既得利益,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小间距LED行业最终进入COB时代。

    而更多的厂商的支持,必然是一项新技术走向普及的最基本“信号”:业内认为,2018年COB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将大幅提高,甚至翻番。COB小间距LED显示正在成为大屏工程显示最新的一个增量风口。

    COB技术撬动小间距LED产业结构的杠杆

    对比此前两三年内,小间距LED产业中很多巨头追求的0.8甚至0.7的极限间距产品,SIE展会上COB产品的“极限特征”却不明显。

COB技术带来小间距LED屏“新一轮”竞争

    例如雷曼展示的是P1.5间距的产品。这个间距技术堪称已经“白菜化”。那么为何厂商在COB技术上,更愿意推出“白菜”间距标准的产品呢?

    首先,从工程实践角度看,P1.5间距是小间距室内应用中销量比较大的一个品类。更是“数据显示”(非视频)显示应用中,市场占比第一的间距指标产品。因为,对于巨幕显示而言,更细腻的分辨率的意义,不仅随着分辨率的增长成下降趋势,也伴随着显示面积的扩大成下降趋势。同时,更高的分辨率,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且成本增长是几何级数的。

    这就导致,大屏工程显示中,小间距LED屏幕应用“单纯追求间距指标”的市场价值是不明确的。更多的时候,在大屏幕显示上,1.2-1.5的像素颗粒才是“体验效果、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方面,传统大屏拼接技术,DLP产品也表现出“对超高分辨率”的“不待见”。或者说,厂商们有意让COB技术在比较高的应用层次上,快速获得市场份额,进而选择了p1.2-p1.5作为主推产品。

    第二,从小间距LED屏的竞争角度看,P1.2-P1.5市场,在过去两年获得了高速发展。产品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白菜化、普遍化”的趋势。这个时候,如何在这一“需求端决定的主流市场”提升产品体验,获得差异化价值,就成为了一个显著的产品创新需求。

    COB封装技术可以让小间距LED显示屏的视觉效果更为舒适、大幅度改善画质颗粒化的显示弊端,同时亦提高了整个工程大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于,P1.5产品,应用COB技术后,画面的5米距离观看效果,甚至要比传统表贴技术的P1.2产品不差,甚至一些性能上更为出色——但是,前者的成本具有长期优势。事实上,小间距LED屏产业研发1.0间距以下产品的一个重大目的就是“解决像素颗粒化”的视觉体验问题。但是,更低的间距、更多的像素数量,带来了成本和成品率难题。而COB技术则基本可以绕过成本大幅提升和成品率下降的问题,实现在既有P1.2-P1.5间距产品上视觉性能的大幅提升。

    第三,从经营和竞争角度看,P1.2-P1.5间距小间距LED屏已经进入价格下滑区间。即厂商面临一个毛利水平下降的危机。这时候,COB技术下的第二代小间距LED屏,则可以挽救P1.2-P1.5产品线上,价格下降的这一趋势,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

    同时,2017年小间距LED屏市场一个重要趋势是“市场集中度再次提升”。即虽然行业还在高速增长,但是增量基本被前五位的品牌所瓜分。在规模化趋势下,市场二线品牌亦需要新的“产品差异点”和竞争抓手:对于传统表贴小间距LED屏技术而言,越是市场规模大的品牌,越意味着巨大的既得利益和表贴产品线投资包袱(毕竟小间距LED产品兴起只有四五年的历史,很多产品线都是七八成新的设备);而二线厂商在一线品牌的巨大规模压力下,采用COB技术则具有“历史包袱小”、“差异化突出”、“高附加值和高品牌价值提升”效应。

    总之,COB技术在2018年的进一步发展、在ISE展会上的爆发,不仅仅是技术迭代的结果,其也包含了原有产品线效益下降、竞争激化,原有技术创新路径(更小的间距)缺乏实用性价值,二线厂商亟需逆转一线巨头们不断增强的“产业集中力量”等多种经营诉求。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得COB技术在2018年的格局更为利好,这一新技术已经形成“创新价值”—“工程落地与体验示范”—“厂商竞争需求”—“供给与选择扩大化”等为主要节点的“行业内在良性反馈链条”。

    COB时代一场新的小间距LED市场洗牌在即

    伴随COB技术的持续升温,该技术对行业市场格局的影响也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对比表贴技术,COB的变化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小间距LED屏制造核心技术向封装段集中”。

COB技术带来小间距LED屏“新一轮”竞争

    COB是英文chip-on-board的缩写,即“电路板上的晶片”。本质上,COB是一种封装技术。传统LED屏大多数将红绿蓝三原色各一个封装成灯珠,供终端厂商制作成LED屏。而COB时代,则是数百,甚至数千、数万个红绿蓝LED晶体颗粒被封装在一个整个的印刷电路板上。——用后者集成LED拼接单元,显然要比表贴三原色LED灯珠技术难度更低。

    更低的终端产品集成工艺要求,这对于小间距LED屏产业的终端市场意味着:1.高品质供给更容易实现;2.厂商的竞争进一步依赖客户市场拓展,而非产品技术差异。这两个变化,将使得小间距LED产业进一步导向“销售性”和“系统解决服务”角色。

    总之,ISE展会上COB已经即美国CES展会三星之后,打响2018年大进军的第二枪:而且,这股潮流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席卷整个小间距LED显示行业之势。对此,评论认为:2018年之前,业内拥有COB产品线的品牌是少数派,2018年之后不拥有COB产品线的品牌则将成为少数派!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