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8年,小间距LED行业创新涌现;展望2019年,行业又将有哪些看点值得期待?以下是投影时代网观点:
2018年,持续增长仍是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的主旋律,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增速放缓的同时,行业发展从早期的粗放型逐步过渡到精细型结构,由普惠型向极端化转变,由面增长向点增长突破。总体的表现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个“普遍性”的红利时代告一段落。
展望2019年,增长仍将延续,而增速可能将进一步放缓。原因是由于小间距LED屏在现有优势领域对传统设备的替代已经接近饱和,在DLP、LCD、小间距LED无法互相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三者新的平衡关系已接近确立,此种情况下,小间距LED上升的速度必然会放缓。
此种情况下,寻求新的增长点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新市场:伴随各种国际性体育赛事以及“一带一路”出海政策推动下,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将不断加大;
新领域:会议室拓展力度加大、电影院领域开启新生,或将出现其他新的应用领域,加速融合创新;
新技术:COB应用更加普及,mini LED应用落地,micro LED也可能会出现技术突破。此外,围绕SMD的创新还会持续更新;
新应用:围绕应用端的新模式出现,譬如2018世界杯上的视频裁判。
压力与机遇并存,在此背景下,2019年行业仍将体现出创新引领的大方向,各种层次的创新将颇为值得期待。
如果说,2018年,一个“见者有份”的时代逐渐远去,那么,2019年,这种变化将更加深刻。一对最突出的矛盾将是:对于常规产品,入行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但同时,盈利的门槛将逐步提高。这个游戏似乎变成了“谁都能玩,但并非谁都能赢”。
事实上,近年来行业自身也逐渐暴露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同质化凸显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行业洗牌的不断加剧,以及品牌集中化显现。2019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其结果是,品牌阵营的分级化进一步加剧,处于末位的玩家甚至很可能出现一波退市潮。
要想生存发展,找准自己在新业态下的定位,修好内功就显得十分迫切。对于一线品牌而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并综合在资金、渠道、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体量优势,有助于保持自己一线阵营的地位。
二线品牌则可以通过在细分市场、业务模式、渠道能力等方面的特色化定位,找准自己的立足点。
而中小品牌则可以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优势,以针对用户痛点的“点状”精准业务模式来寻求生存空间。
总体而言,2019年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都不会感到太轻松,真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伴随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和深度渗透,小间距LED将迎来崭新的商机。
有业界人士指出,2018-2020年的三年,将是AI产业爆发的关键时期。其中,最受关注的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已经在国内多地陆续落地实验。而与之相关联的智慧交通行业一贯是大屏显示的重要行业领域。AI的参与,无意将带来更加海量的数据,推动交通行业朝向智慧化方向迈进。这其中,交通监控、指挥调度、智能化生产以及维护保养服务等都为小间距LED提供了新的商机。
再如,传统医疗行业,特别是诊断环节,对医生的经验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这也是导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AI和大数据学习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AI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度,使诊断对少数人的依赖逐步转向对可以批量制造的诊断设备的依赖,带动如“网络诊断”等服务模,而这又将为以小间距LED为代表的大屏商显设备创造机遇。
不仅如此,在智慧工厂、智慧学校、智能家庭等领域,小间距LED也可大有作为。
2018年8月,壹品光电联合百度展出了“LED透明屏+AI”技术,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智慧LED屏应用的广阔前景。
数据经济的盛行,正在加速AI应用普及,并将使得“数据来源”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些都为小间距LED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mini/micro LED将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几乎已成为小间距LED业界的共识,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mini/micro LED凭借“大小通吃”的本领,很可能未来在显示设备行业“一统江湖”。这种说法目前来看尚属遥远,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此类技术的应用落地不断加速,给小间距LED行业的品牌格局带来变化是必然的
在传统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无论SMD还是COB阵营,事实上,创新都还只是“量变”的过程,而参与的玩家,也不外乎圈内的企业,而所谓的竞争,也不过是企业实力的此消彼长。但是到了mini/micro LED时代,不仅技术端的变化堪称“质变”量级,就连玩家阵营都会发生巨变。目前已知的,中国台湾面板制造商已开始在mini LED领域发力,背光应用即将落地;此外还有三星、索尼等“非传统”小间距LED屏制造商推出micro LED原型机,抢占先发优势。
众所周知,小间距LED时代,国内制造商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全球,部分技术领域甚至领先国际对手2-3年。再加上近年来小间距LED屏市场高增长表现,不难理解,会有一些在小间距时代落后的显示巨头想要利用mini/micro LED实现“弯道超车”。
于是,对于国内的小间距LED屏企而言,在小间距LED时代积累下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将会面临颠覆性的挑战。目前已知,国内多家小间距LED屏企也已经有了相关技术储备,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更大的赛场上,面对更多的玩家,将现有的优势延续到mini/micro LED时代?这将是2019年最有看点的。
据商务部消息称,2018年3月27日,美国Ultra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控国内11家企业在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LED灯驱动及其组件(Certain Light Engin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侵犯其专利权,请求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对此做出了郑重声明,予以回击。
事实上,这并不是国内LED屏企的首次责难。不完全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美国针对我国LED产业和企业的337调查申请已经至少有6起之多。且近三年来呈现纠纷“高发趋势”。其背后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是部分国家单边贸易保护思想指导下,针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定向打击”,更是打压我国在小间距LED显示领域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的流氓行为。
所幸的是,我国屏企一向具有极强的专利保护意识,绝大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建立了相应的专利池,相应显示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市前,均做过大范围的专利侵权检索,积极主动防范出口产品侵犯相关专利知识产权。
但无论如何,事件再次为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敲响了警钟,构建更加完善的专利保护体系,提升关键技术环节的自主研发比例,掌握核心技术领域的主动权,是一根时时刻刻不能放松的弦。这将是接下来包括小间距LED屏企在内的我国科技制造企业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两年来,小间距LED显示屏领域价格战硝烟弥漫,尽管期间有过几次因上游市场涨价引发的短暂涨价潮,但仍未能阻止行业整体驶入降价的轨道。在2018年,P1.5几乎已成为入门及高端产品价格的分水岭。伴随这样的趋势进一步延续,到2019年,P1.2很可能会成为新的临界值。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小间距LED产能的急速扩张,供与需基本达到平衡,并且,更有可能出现供大于需的局面,这就促使行业整体跨入“买方市场”时代。而买方选择权的扩大,再加上技术进步、规模扩张带来的制造成本下降,也就意味着下游价格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P1.2以上的常规主流产品领域,P2.0以上产品甚至可能出现“白菜价”。
而在P1.2这个拐点上,尽管价格也将出现下降波动,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技术难度,决定了其价格不可能白菜化,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跳水式的下跌。同时,伴随P1.2产品价格的渐进式下降和推广普及,P1.2很可能将在2019年取代P1.5而成为市场主流。
在P1.2以下,特别是P1.0以下,仍将是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领地。2019年,COB阵营将有更大动作,促使这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SMD和COB各具优势,因此其关系更多的是互补,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而非简单替代。这一领域价格下降的空间极为有限。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mini LED将开启量产化应用,届时可能会对小间距LED行业的价格结构带来一定影响,尽管其初期价格仍将十分昂贵。
近年来,“智慧城市”日渐成为热搜词,小间距LED屏企也已经深度参与了多个此类项目案例。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挖掘,更多商机将在2019年显现。
Digitimes Research数据表明,全球有超过500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将朝向成为智慧城市的目标迈进,进而带动相关显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需求逐年增长。
据行业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报告,预计2025年智慧城市将创造超过2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人工智能(AI)的增长为该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预计中国将主宰亚洲智慧城市市场,报告预测,亚洲智慧城市中有超半数将在中国,到2025年其将产生3200亿美元产值。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今的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而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科技,最终都离不开显示屏的运用。作为智慧城市落地应用的显示终端,小间距LED屏未来将大有作为。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大数据战略,并带动了交通、能源、公安、应急指挥等领域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其中,小间距LED屏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相关项目均具备高投资额和高利润特征,对于推动小间距LED市场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伴随智慧城市概念的深度渗透,2019年小间距LED屏企还将享受到更多项目红利。
除去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外,2019年聚焦于应用端的创新仍将是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果将核心技术创新看做是市场增长的长线驱动力,应用创新则不同,其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呈现效果,更容易吸引海量厂商的参与,因而成为重要的“业务升级方向”。
譬如,围绕视觉效果的创新。在平昌冬奥火了一把的冰屏就是代表,不过,厂商在关注透明度的同时,也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在保持透明度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更高的分辨率上。再如,柔性LED屏在商用和广告领域的受欢迎程度日益提升。
另外一个应用创新的热点主要围绕产品形态。比如联建光电的32:9拼接单元,就是根据商显市场超宽窄屏拼接需求研发的。2018年上海LED展期间,还出现了“可穿戴的广告LED衣”,为传单发送、活动礼仪等岗位提供了另类的显示信息支持。
此外,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化也将成为行业一大热点。除去显示屏针对行业应用特点进行优化外,还会配合周边部件及相关软件、系统,形成针对细分行业的系统性应用解决方案。以“系统性”代替产品而成为新的卖点。
事实上,近年来行业在应用端涌现的大量创新,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事实,面对产品同质化困局,以“新”构筑“壁垒”,自然也成为许多厂商共同的选择。而伴随竞争压力加大、行业增幅下滑等因素的持续,应用创新仍将是2019年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业内人士认为,工程大屏显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主要取决于“数据经济”的规模。以AI为代表的信息新技术,正在使数据来源更加多样化、海量化、复杂化,而数据可视化恰恰是工程大屏行业的价值所在,因而,伴随新价值的产生,以小间距LED显示屏为代表的工程大屏将从中获益。
近年来,大屏行业热推“可视化”概念,形象地描述了这些信息新技术与工程大屏的关系,即工程大屏将从日益增长的数据总量、数据处理需求、数据可视化需求中,获得持续成长的市场动力。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标志着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已经从“主要解决通信问题”向如何利用“数据资产问题”,发生深刻的转变。国家将数据经济和大数据利用视为一项“关键战略”。
实际上,无论是物联网、AI,还是5G技术都属于“数据经济”。国际上多个权威机构做过预测,大数据对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高达2%到4%。在我国,这将是一个2-5万亿的巨大市场,数据经济产业前景可期。
而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尤其是大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必然离不开工程大屏。业内人士预计,未来3-5年,信息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推动工程大屏行业再次实现总量翻番。
近年来,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技术与小间距LED屏的应用结合越来越紧密,带来了在电竞游戏、工业制造、军事演习等行业领域的快速普及。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组合也将有望在教育行业大显身手。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简称VR)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能够拓展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给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
具体到VR+教育领域。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环境,发展虚拟备课、虚拟授课、虚拟考试等教育教学新方法,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打造虚拟实训基地,持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水平,满足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需求。促进虚拟现实教育资源开发,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科普、培训、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
相比传统的显示屏,小间距LED显示屏在亮度、色彩、尺寸、无缝拼接方面更具备优势,能让VR场景逼真的展现给更多的参与人观看及协同交互。而虚拟技术的加入,使LED屏能主动和受众互动起来,带来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感觉。譬如联建光电将PH1.2小间距LED屏与VR技术结合打造的“智慧课堂”,集合了4K分辨率和超大尺寸画面,进一步提升了VR技术的体验度。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以及VR/AR显示技术的进步和配套完善,再加上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相信2019年在教育行业,小间距LED+VR/AR将有更多案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