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55英寸4K突破,印刷OLED显示到底还有多远
搜 索

大尺寸OLED,民族企业如何上位

更新日期:2018-12-10 作者:那山那水
分享到:
第108期

    2018年12月份,印刷显示又迎来一轮“关注”高潮:京东方和JOLED先后展示了55英寸4K印刷OLED显示产品。面对这一轮“新突破”,很多人问大屏君:印刷显示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突破、突破,持续的突破

    大屏君查阅的资料显示,大尺寸印刷显示技术的崛起自2012年,此后先后突破了10英寸、20英寸、30英寸的关口,并在今年实现了55英寸4K产品。

    在BOE(京东方)对其55英寸4K OLED显示屏的介绍中,包括采用全球领先的RGB全打印技术,对比度达1000000:1,高色域为NTSC 96.8%,材料利用率能达到90%,在设备和耗材成本控制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等等内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采用RGB三原色印刷技术,这比简单的单色印刷,以及今天大尺寸OLED采用的白光OLED蒸镀技术显然高出几个档次。

大尺寸OLED,民族企业如何上位

    12月6日,JOLED展示的首款大尺寸OLED——55英寸4K OLED显示器,并没有详细的技术资料。不过,JOLED方面称一款21.6英寸4K医疗显示器已经商业化生产,一款21.6英寸4K华硕ProArt PQ22UC将很快发布。可以说在印刷显示的商业化上,JOLED走的比较快。

    此外,11月份,国内显示产业另一家巨头,华星光电再次表明了将在下一条10.5/11代液晶面板线中配置部分印刷OLED产能的规划——这是得大屏君已知的,印刷显示产品唯一具有明确项目时间表的大尺寸产线计划。形成对比的是,JOLED方面明确表示过短期没有投资彩电等应用的大尺寸印刷显示产品线的规划。

    当然,除了大尺寸显示外,国内外显示企业在小尺寸印刷显示的“高精细度”像素实现方面也有不少的发展。2017年底,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的建立,更是让印刷显示成为了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以深圳和合肥为中心,华星光电和京东方两个显示巨头为后盾的印刷显示产业化研发军团。印刷显示上,我国已经呈现出起步虽然晚于国外,但是进度已经迎头赶上,或者部分领先的局面。

    OLED成竞争中心,大家更关心印刷何时落地

    年底以来,显示产业的另一个巨大的消息也与OLED有关系。即三星可能在2018年中期,将一条8.5代线L8-1转换为QD-OLED(量子点OLED)面板生产基地。这是一条月基板投入量达20万片的大型液晶面板线。如果能够逐步顺利转换成新的QD-OLED,意味着三星渴望在OLED电视领域对LG形成奋起直追之势。

    对此,大屏君认为,OLED次世代彩电的决战战役即将打响。在过去两年,OLED彩电销量连续翻番,LG广州工厂有条不紊建设,韩国10.5/11代线更提上日程之时,三星对OLED的加码可谓之“薪火相助”。

    显然,OLED是左右面板企业未来的必争之地。京东方、华星光电也不例外。从京东方来讲,2016年曾经推出过采用白光OLED蒸镀+彩色滤光膜工艺(即LG路线图)的产品样品,但是并没有最终大规模量产。同时京东方亦在持续研发大尺寸印刷工艺产品,并在今年底推出55英寸4K产品——这是2017年建设的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印刷显示实验平台的最新成果。

    对此,大屏君的评价是:京东方真的想在OLED上“大干一番”——不仅在中小尺寸柔性OLED布局了3条六代线,更是在大尺寸化OLED上两条腿走路,蒸镀、印刷两个工艺都有深入的尝试和不错的成绩。同时,京东方合肥实验条件是每月300片8.5代线6切后的印刷工艺——55英寸已经是这个实验线最大的尺寸。然而,8.5代线6切印刷,这样的工艺流程效率不佳、亦不能制造更大尺寸的彩电。如果要大规模投产,至少要达到8.5代线2切印刷或者10.5代线4切印刷的“巨幅”尺寸才行。LG的蒸镀大尺寸OLED产品也是从最早的8.5代线4切蒸镀、2切蒸镀,发展到现在整版印刷的。

    尤其是从未来大尺寸电视机的发展趋势看,10.5/11代线正在成为主要的供给来源。面对这种面积近10平米的玻璃基板,能否一次蒸镀或者印刷OLED还是未知数:需要设备、材料和工艺各个工程环节的进步。

    对于JOLED这家看似领先的日本厂商而言,现在最大的问题则是,在2017年12月, 4.5代试验线上开始商业化小批量生产21.6英寸4K OLED面板之后,能够尽快筹措到足够资金完成2020年在石川县能美市建立大规模的5.5代生产线的计划——JOLED目前尚无大尺寸化产品的生产线规划。JOLED的55英寸样品,更多的是用来说明自己的技术实力,进而争取现有项目的融资。

    以上的分析,大屏君知道,不免让很多人对印刷OLED的落地有些“悲哀”:但是,实际上55英寸已经是目前最主流的彩电尺寸,这个突破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而且,工艺覆盖的玻璃基板面积总要从小到大的延伸——从专用实验线看,55英寸差不多就是“实验线建设投资研发产出比极限”。即大屏君判断,京东方、华星光电和JOLED等都在面临着在规模化的商业产品线上验证印刷显示工艺的任务——这将是大规模量产前,最后的“技术实验”。

    如果非要大屏君说一下“最后的验证”需要多久能够完成,大屏君认为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足以:也就是2019年之后,印刷OLED行不行必然会有一个结论。这个时间点恰赶上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第二条10.5/11代线的设备采购高峰。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大尺寸印刷不容易,为何要如此拼

    在国内显示行业,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两个巨头牵头,都各自动员了10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大尺寸OLED印刷显示的工艺研发之中。这显然是一笔不菲的投入——如果技术路线图失败,例如此前佳能和东芝的SED显示路线图的失败,这些研发投资基本会“打水漂”。

    那么问题来了!巨头为何要堵上这么大的本钱,来砸印刷OLED呢?

    首先,大屏君要说的是,别看LG的OLED(白光蒸镀)卖得欢,其实这项目还在持续赔钱。为什么呢?因为蒸镀工艺本身的材料损耗更高、成品率压力大、设备效率和维护成本高。而印刷OLED直接能将材料效率提升到90%——OLED材料是OLED显示屏中最昂贵的“零件”。材料效率是蒸镀的几乎5-10倍,同时还不需要昂贵的金属掩膜,印刷OLED的最终价格有望和现在的液晶电视不相上下。

    所以,可以说,突破不了印刷显示,OLED彩电就只能在“高端市场”混混,根本无法实现普及。如果有显示企业致力于提供一种普及性的OLED彩电,印刷技术是唯一可选的工艺路线。

    其次,国内显示产业最大的“心病”是什么?就是没有定价权。为什么没有定价权呢?因为你的产品技术路线和规格是跟着别人走的。大屏君认为,虽然利用大力建设10.5/11代线的机会,本土企业在液晶大尺寸面板上取得了主动权和成本优势,但是这顶多算是“平手”。而一旦在大尺寸印刷OLED上本土企业取得了领先优势,那就彻底扭转了自CRT彩电以来,四十年本土显示企业没有市场定价权的被动局面。

    或者说,一旦印刷OLED成功,那么本土显示产业的收益是巨大的:定价权、产品定义权、未来路线的引领、上下游的联动……好处就如同天女散花。如果将研发看成赌博,那么“可能收益”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敢于下多大的赌本。

    当然,大屏君知道京东方、华星光电在印刷OLED上的努力,不能用赌博来形容。他们是基于严谨的技术论证和实践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这一选择的成败也关系全球显示面板业未来格局和走势。

    资本,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京东方的OLED印刷实验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离不开10亿元的巨额投资。中国显示产业的未来,与中国企业和产业界的强大资本实力分不开的。

    对此,大屏君了解到,WOLED的发明人、日本山形大学有机材料系城户淳二(Junji Kido)教授就曾指出“由于投资能力的问题,将来大型的有机EL产线依旧不太可能在日本出现”。事实上,JOLED作为在印刷显示进程上最快的企业之一,却在融资上屡屡遇到难题,甚至成为威胁其生存的问题。

    媒体报道,为了实现2020年开始量产采用印刷式技术的5.5代线月产能2万片的OLED面板,JOLED计划增资1,000亿日圆,不过截至2018年6月29日为止,JOLED仅接获来自Denso(出资额300亿日圆)、丰田通商(100亿日圆)、住友化学(50亿日圆)和Screen Holdings(20亿日圆)等4家日企的出资,合计出资额仅470亿日圆、还不到目标值的一半水平。

    对比而言,京东方三年来启动的两条10.5代液晶线、三条6代柔性OLED线项目,总投资就高达2300亿元。是JOLED 5.5代线计划的几乎30倍。正是这种巨大的财力,让后来居上的本土面板业成为OLED时代规模化的唯二玩家之一:大屏君无数次看到业内专家的感慨——资本驱动下,未来的显示面板也就是大陆与韩国之争。

    由以上对比可知,本土OLED印刷技术的攻关是在强大的资本和产业力量推动之下的。这与一些地区和国家的纯技术性研发不可同日而语。大屏君认为,在这样的巨大的战略资本支撑下,OLED印刷工业的普及时间很可能远远超过日本专家预计的7年,乃至于在3年内就有望形成颠覆传统的趋势。——这是这个产业最好的方面,这更是得益于中国企业的巨大力量和战略魄力。

福说扒道

扒开迷雾

去除幻像

让真理视前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