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14日《新闻联播》以“投资近900亿超高清液晶面板项目深圳投产”的标题报道了,TCL旗下华星光电总投资900亿元的超高清面板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运行的消息。《新闻联播》称,这座工厂将生产43-85吋液晶显示屏,及超大尺寸8K超高清显示屏,有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联播和央视的关注,本身就是对此次深圳11代线投产的重大意义的肯定。但是,新闻联播毕竟“寸秒寸金”,很多东西没有时间一一说清楚。比如以下这些内容,即是需要重新重点了解的:
液晶面板11代线是什么
液晶显示设备的生产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大基板上切割小块的产品。所以,更大的基板,就意味着可以切割更大尺寸的最终产品。而10.5/11代线采用的玻璃基板尺寸为3370mm×2940mm,将是有史以来显示产业最大的玻璃基板,渴望切割3块85英寸,或者2块90+英寸的显示单元,对于65和75英寸单元的切割更是高达8块和6块。将成为显示行业的“新巨无霸”。
但是,很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头大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实际上,玻璃基板扩大的难度,并不在面积上体现,而是在厚度上体现:3370mm×2940mm,近10平米的面积,这块玻璃的厚度却只有0.5毫米(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压缩到0.3毫米),即七八跟头发丝的厚度,这样的一张玻璃板“拿起来”都是技术活,何况要在上面进行从物理、光学到化学的数百道工序,制作出5-10亿个亚像素的微小显示结构呢?
所以,我们可以骄傲的说:10.5/11代线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工业制造工厂项目、拥有全球最大的洁净厂房、全球最先进的稳态动作自动化系统、超精细的光学和化学加工手段。
同时,对于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项目还需要纠正央视的报道:T6和T7的投资分别是463和426.8亿元,所以有了央视“近900亿元”的投资额——但是,这个数字相当不准确的。因为这个“巨型显示工厂还需要足够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例如,T6投产也就意味着由日本旭硝子与华星光电共同投资,一期投资额为30亿人民币,建设1条G11玻璃基板后段研磨加工生产线的工程已经“提前投产”:10平米的0.5毫米厚度玻璃基板不便于长途运输,因此10.5/11代线必须采用“玻璃基板共厂”的设计方式。因此,计算上下游众多原料、部件和整机产业链,深圳超级工厂的总投资要比900亿元还大至少一二百亿。
液晶面板建设的中国速度
在此次报道深圳11代线投产的新闻中,央视并没有用“提前投产”这样的字眼。但是,行业人士都清楚,华星光电原计划投产日期是“2018年底”。而目前的投产日期,使得这一项目的建设周期压缩到了22个月。
2017年12月20日京东方合肥采用同样大小玻璃基板的10.5代线投产,从2015年12月2日开工算起用时25个月。而此前采用更小玻璃基板的夏普10代线,从2007年11月开始动工到2009年10月1日正式投产,用时亦高达24个月。且夏普该工厂设计月产能为6万片玻璃基板,初期产能3万片;与京东方合肥10.5代线12万片玻璃基板和华星光电深圳11代线9万片玻璃基板有较大规模差距。
综合产能规模和建设时间,可以看到深圳11代线是目前“单位时间产能扩张”最快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之一。不过业内专家认为,这还不是极限速度,有了合肥和深圳两条10.5/11代线的经验,武汉10.5和深圳第二条11代线,投产周期渴望被进一步压缩到18-20个月。加上更早开工的富士康广州项目,未来两年,国内将再有三条10.5/11代线投产
而随着国内更多10.5/11代线的建设,液晶面板行业的产能格局势必会出现新的调整:有研究数据称,预计2019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中的产能市占率将超过40%,而到2022年将有望超过50%。到那时,中国在全球显示和电子产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10.5/11代线,不仅是更大,更带来话语权革命
如果仅仅是产能的争夺,恐怕深圳11代液晶面板线不足以够资格上《新闻联播》——这条线背后的意义更在于“产品定义权”的转变。
液晶显示产品的趋势是“显示面积”越来越大。不仅是彩电市场、公共和商用显示行业更是需要更大尺寸的显示器。在没有10.5/11代线之前,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主要依靠夏普日本10代线,和其他8.5代线切割供应。
夏普日本10代线的问题主要是,产能每月只有6万片玻璃基板——无论是从全球供给看,还是从工厂自身的规模看,都“比较小”。而8.5代线虽然是全球数量与规模最大的液晶面板线世代类型,却在切割大尺寸上“心有余力不足”:8.5代线只能切割3块65英寸、2块75英寸面板,80+英寸的产品更是只能切割一块,且拥有超过3-5成的“玻璃基板”边角料被浪费。
10.5/11代线的玻璃基板尺寸是8.5代线的1.8倍,对65英寸切割可以实现近95%的高效玻璃基板利用和8片的产出。制造效率为8.5英寸切割65英寸面板的1.5倍。经济效益和供给充分性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或者说,只有10.5/11代线的大规模投产才能促进大尺寸液晶消费的质变。作为全球第二条10.5/11代线,深圳华星光电T6恰起到了一个“消费产品升级换代转折点”的作用。(合肥10.5代线是有无突破、深圳11代线则是规模供给。行业意义进一步升级。)
且从本土面板产业看,在10.5/11代线投产之前的所有项目,几乎都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在走。而10.5/11代项目投产,距离前一条新世代线,夏普10代线已经有7年时间之久。这是中国面板业,首次引领行业制造工艺水平的升级、首次在新产品线规划与实施上处于“领跑”状态。
此前,液晶面板业的自给再实现全球3成的占有率,实现超过半数的自给能力,亦难以掩盖市场定价权掌握在国际竞争对手手中的事实。而10.5/11代线,通过在大尺寸面板上的产能、效率优势,国内面板企业将成功掌握大尺寸显示产业的“定价主动权”——包括上游材料和设备采购、下游产品供给的定价权。这对于我们的产业升级,意义最为重大。
不得不说的华星光电T6的小秘密
对于此次华星光电投产的T6 11代线,很多人注意到一个事实:为何京东方同样玻璃基板尺寸、几乎相同投资额度的合肥10.5代线,产能为12万片玻璃基板,TCL项目却只有9万片呢?
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T6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即,这条11代线还负责印刷OLED与QLED工艺在大尺寸基板上的验证工作。当然,也就预留了未来增加印刷OLED产能的空间。业内人士早有分析认为,华星光电这条线预留的流程改进、产能提升空间高达3-5万片玻璃基板。
此外,TCL的液晶面板线规划一向有“产能冗余预留较大”的特点。比如,华星光电第一条8.5代线设计产能月玻璃基板10万片,最终则实现了14万片的投片能力;第二条8.5代线设计产能月玻璃基板10万片,而最终实现了12万片的投片量;武汉T3项目规划产能月玻璃基板则为3万片。以上产能在2017年全年实现了“液晶玻璃基板投片总量为338.7万片,同比增长19.9%”,相当于每月投入28万片基板的成绩,比最初规划溢出高达22.5%。
当然,TCL旗下华星光电T6项目11代线如何安排产能爬坡、扩充和OLED技术验证是其最核心的经营机密。外围人士只能依据其投资额和其它产线的运营特点“不负责任的”推测其产能规模的“背后秘密”。
总之,央视的关注,尤其是《新闻联播》这样节目的报道,本身就是对华星光电T6项目巨大意义的“加冕”。中国显示产业自此真正进入领先时代亦只是时间问题。该项目充分代表了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动能,也会为本土彩电、商显终端产品和品牌出海提供更为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