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份美国的CES展会上,小间距LED显示领域的Micro LED技术迎来了新的支持者:在索尼之后,三星和Lumens两家公司也加入到这个阵营之中。同样是一月份,业内人士透露,华为、OPPO以及小米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mini LED背光面板的液晶显示手机产品,并以此应对OLED屏幕的供应不足。其中,mini LED是对低PPI Micro LED产品的一个别称。
奇视点:1月份Micro LED的好消息不断,如何看待这些发展成绩呢?
萧萧:从LED产业的发展历史看,LED晶体的个头总是越来越小——尤其是在显示领域更是如此。这可以让采用LED技术的显示器,提供更为精细的显示画质。按照这个规律而言,在小间距LED突破了500微米级别的颗粒产品之后,进入目前100*100微米*3原色级别的颗粒精度阶段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事情。
“100*100微米*3原色”级别的像素颗粒,也就是索尼、三星、Lumens和手机背光屏幕mini LED所拥有的“零件和工艺”精度等级。这是已经可以为市场提供产能的“量产产品”。当然,我们也看到Lumens还拿出了8um的 Micro LED样品——不过,这个瞄准小尺寸显示的产品,距离市场化的距离更远。
从今年CES的这些展品看,业内对Micro LED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共识:或者去发展LED晶体颗粒不是太小的产品,面对大尺寸显示市场;或者在8um这样真正称得上“Micro”的产品上,发展0.57英寸,这样的“小尺寸”应用,面对智能手表、近眼显示等应用领域——这两个选择的共同之处是“至少在一个维度上绕过‘量产’难题”:前者由于采用100*100微米的LED晶体颗粒,所以量产困难下降;后者采用最终成品只有0.57英寸的更小显示面积设计,降低难度。
也就是说,行业的市场共识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第一是,Micro化的LED应用是方向;第二是,现阶段工艺技术能力不足,如果要推产品,就需要“在指标上妥协”——或者更大的led晶体颗粒,或者更小的显示面积。其中, “更大的LED晶体颗粒”产品的技术最为成熟、应用市场最可能被打开。
奇视点:您提到Micro LED工艺技术上的不足,这主要是指什么呢?
萧萧:我们来看一下CES展会的展品。三星146英寸模块式LED电视,拥有2400万个LED晶体。对比而言,我们的家庭照明的LED灯具最多只不过几十个LED晶体。Lumens展出的.57英寸产品,虽然个头小,却也拥有90万个LED晶体颗粒。
一个Micro LED产品,这么多的LED晶体颗粒,要正确、稳定、均匀的焊接在电路板上。而且这些LED晶体颗粒只有100微米,甚至几十微米、几微米的大小。如何高效率的做这个事情,就是Micro LED产品的“最大难关”——业内称为“巨量转移”技术。
事实上,目前的索尼、三星、Lumens的大屏Micro LED产品都采用了“三层模组”的产品结构,以此降低产品生产的难度。首先作为LED大屏显示产品,Micro LED产品的视频墙依然由基本模组构成。这个模组最常规的尺寸是300*500或者300*300毫米。其次,Micro LED产品和一般的表贴LED屏不同,其拼接模组亦由10厘米见方左右的“CELL”构成。也就是,Micro LED大屏显示产品,巨量转移工艺要生产的产品,一般是10*10厘米的CELL。一个CELL上面可能是300-600个LED晶体颗粒。这种三层模组结构(最终显示屏、拼接模组、CELL)的架构,降低了大屏显示上Micro LED产品的制造门槛和难度。
不过,对于小尺寸显示产品,即Lumens展出的8um Micro LED样品,这种“绕过工艺难度”的方法不成立。在手机背光产品上,这种方法也不能应用。这实际导致三星、索尼展示的那种Micro LED大屏墙,是所有预想Micro LED应用中,“最容易实现”的产品。
奇视点:按照这样的分析,是不是说大屏市场Micro LED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技术呢?
萧萧: 从技术角度看,更大的LED晶体+三层模组,Micro LED在大屏显示上的确可以“量产”了。不过,从市场角度看,这个产品还是要过“成本关”的。
首先,LED大屏显示从来不是一个“数量规模性”的市场。在液晶显示上,京东方可以依靠早期的巨额投资和国有资本对较长亏损期的忍受力,实现后来居上的超越。在半导体芯片上,紫光赵伟国更是公开表态:“展讯可以不赚钱,联发科能不赚钱吗?因为我的资本比它强大,我每年可以赔钱,我可以一直赔……联发科会赔掉更多钱,它慢慢就受不了了。” 赵伟国的这种豪气的基础,也是建立在移动CPU巨大的市场规模上的。
但是,即便是三星这样的巨头,在LED显示板块,也不会有“烧钱烧出市场”的魄力。因为,LED显示本身不是多大规模的产业。同时,这个行业的很多需求,是大像素间距的产品——Micro LED的优势却只是在室内的、超微小间距产品上。这更使得Micro LED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
在2016年索尼首次推出Micro LED商用化产品的时候,其主要瞄准广电等工程化的应用市场;今年CES展会,三星的Micro LED产品则以“电视墙”的概念出现,似乎三星更看好“标准化”一些的商用显示市场。这种差异,亦说明业内对“大屏Micro LED显示”到底作何用途,并没有极具信心的“目标市场”:Micro LED大屏显示的市场方向和定位还在摸索之中。
市场规模狭小和方向的不确定性,外加没有国家资本后盾的支持,使得“亏损烧钱”的策略在Micro LED大屏产品上并不可行。这就决定了Micro LED大屏产品必然是极度昂贵的——每平米显示面积的价格必然在20万元以上。这与P2.0标贴小间距产品每平米2万元的价格,或者COB技术的P1.2小间距LED屏产品每平米不到10万的价位,差距还是很大的。
所以,即便Micro LED大屏产品找到了克服量产工艺的技术和产品方案,成本价格依然是其市场推广的重要障碍。且Micro LED的厂商无法在经营策略上承受“长期大量的经营亏损”,这导致高价销售是唯一选择。而,高价会强化市场销量的有限性;市场销量低本身亦会强化Micro LED大屏产品的边际成本、增加销售价格。
奇视点:也就是说,即便技术无碍,Micro LED型的LED大屏依然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了!
萧萧:事实很可能如此,除非Micro LED找到一个“规模化”的应用,来摊平自己的初期成本,并迅速压低产品售价。这方面,其实手机背光、电视背光,更应该被看好。因为这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即,如果Micro LED技术利用液晶显示背光市场,实现大规模的普及——那么对于小间距LED大屏行业的格局,就是一种“降维打击”。正是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这个被称为Micro LED的技术才引起小间距LED大屏市场“那么大”的关注。
假如只是依赖大屏显示市场自身的需求,慢慢驱动Micro LED产品对表贴技术LED和普通COB LED的替代进程,估计5年能取得15%的小间距LED屏市场份额就是“非常好的成绩”了。但是,如果Micro LED的发展主要从液晶背光开始,并大规模成功,可能三年的时间,Micro LED就会对传统小间距LED大屏技术形成压倒性的替代趋势。
所以,Micro LED在大屏显示,例如三星和索尼展示的那种产品上的发展如何,更多的不取决“LED大屏”市场,而是取绝于液晶背光市场。这方面,台系厂商非常务实,他们的目标是今年中期,能够打入手机用液晶屏背光市场,而非在大屏显示上有多大的突破。
奇视点:在您看来Micro LED大屏显示发展规律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了。那么小间距LED屏企业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呢?
萧萧:目前小间距LED屏市场占绝对主力的是表贴LED产品。同时,COB技术也在兴起,2018年可能会有两位数的市场份额。这是小间距LED屏行业必须做的事情。
同时,小间距LED屏企业必须意识到,Micro LED也是一种COB技术产品。也就是说,如果要为Micro LED做准备,就需要更快导入COB技术的小间距LED屏。这是目前可以做,也有利可图的市场方向。
而,在是不是最终导入Micro LED技术上,小间距LED企业要有“跟定”上游厂商的思维。即关注Micro LED在背光市场和国际大品牌厂商们的推广力度,关注Micro LED的晶体和封装企业的产能布局——因为,Micro LED的本质是“LED大屏的LED晶体颗粒总是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如何应对更微小LED晶体颗粒下,LED大屏产品的技术路线发展问题,是LED显示屏企业不可能绕过的话题。
总结起来就是,抓得住主流、跟的上创新、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这是目前大多数小间距LED屏企业可以采取的市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