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迎来了第33个全国教师节。
清晨,张老师早早的来到校园,走进尚空无一人的教室,随着她的进入教室里的灯光自动的亮起。光影里,黑板旁多了一台崭新的壁挂终端设备,这吸引了张老师的注意,很薄,很纤小,就是它为这间教室带来了人工智能吗?
央视《开学第一课》中两次提到了人工智能,AlphaGo和柯洁的围棋博弈、机器人特奥和郎朗的钢琴竞技,人工智能带给了张老师极大的震撼。而今天在这间新建成的中庆智课教室里,她将第一次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进行教学,对于这节“人工智能第一课”张老师的心里有些忐忑。
人工智能第一课
孩子们陆续进入了教室,他们大多没有注意到教室有了改变,教室的变化确实很小,除了那台壁挂终端和前后墙壁上的两个摄像头。
上课铃声响起,窗帘徐徐合上,显示大屏被点亮,在这些设备自动启动中,张老师走向了讲台,人工智能第一课终于开始了。张老师看了一下大屏显示的出勤信息“出勤率97.5%,沈奥星缺勤”,看向沈奥星的座位,那里果然没人。准确的数据让张老师增强了对人工智能的信心。
先回顾一下昨天的作业,张老师用智课助手对几份典型的作业拍照,然后发布到大屏逐一进行点评。智课助手是张老师手机中的一个app,除了照片,智课助手还能拍摄上传视频,可以替代实物投影仪,确实很方便。
正式开始今天的讲授内容,张老师通过智课助手拖入了云端的课件并发布到大屏,这是一个动态的PPT,很活泼,是张老师花了好几个小时精心制作的。一个知识点讲解完,张老师用手机给大家推送了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测试题,结果很快从学生Pad反馈回张老师的手机,只有3个同学没有答对,“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可以继续下一个环节,这3个同学我可以后面再辅导他们。”
课在继续,摄像头在安静的录制课堂视频,智课终端也在默默进行人工智能的处理,专注授课的张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感觉到他们在工作。
眼看课就要结束了,张老师看了一下智课助手里的知识点数据图,忽然发现一个原本要介绍的知识点竟然还没有被提及,还有10分钟,张老师果断调整了教学节奏,补上了缺失的知识点。
下课的铃声响起,课终于结束了。这就是人工智能第一课吗?是,但显然还有继续,你看张老师匆匆回到办公室,打开了手机,一组组的课堂教学数据出现在手机里,有课堂整体数据、教师行为分析,每个学生的行为数据等等,这些数据才是人工智能课堂更精彩的内容。
课堂数据用处多
面对这些数据,张老师想了解的内容很多。
班里有那么几个孩子,学习总是上不去,张老师也一直在找原因,看看数据能不能提供帮助。对比一下课堂中行为的节奏,这节课中我的授课行为比例是25%,这些学生的听讲行为比例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肯定是没有专心,点开学生个人的数据,有的孩子行为表现确实很不好,“仔细观察这些数据还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教学了”。
随后,张老师看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仔细思考讲授、提问、板书……等等不同的数据反映出哪些教学的问题,间或点击其中一个行为标签回看教学过程。忽然张老师想起,学科组长刘老师也刚刚上完同样一节课,我可以和他对比一下,说完张老师调出了刘老师的数据,通过雷达图进行对比。“刘老师的课中互动那么多啊,这是不是就是我和刘老师的差距呢”,听说学校还在安排教研员要利用这些数据开展教研,教研的时候一定要问个清楚。
结束了对数据的思考,张老师想到还要把课上拍的照片发到家长群里,刚进入微信,就看到李泽朴家长发来微信,说是手机收到预警,提示孩子上课总是打瞌睡,希望老师上课时帮助提醒,自己也会早些让孩子入睡,以保证他的睡眠。这时,张老师才想起中庆智课教室的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家长推送功能,能够自动拍摄孩子的个性化瞬间,有选择的推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个功能真好,家长终于可以同步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了,张老师这样想着。
微信回复了家长的信息后,张老师靠上了椅背,终于结束了。这才是“人工智能第一课”,一节很有意义的课。“中庆智课教室是这个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礼物吧。”张老师会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