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数据评价系统支持的仍然是讲听练考,这些看起来很高端,很热闹的东西,依然散发着一种浓浓的“老酒”味道。
信息技术的“新瓶”+传统教学的“老酒”
我国推动的“互联网+”行动,引领信息技术进入创新应用的新阶段,提出了“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教育生态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学习特别是中小学课堂学习,没有发生变化,信息技术仍然支持的是教师的教,而大量教师的教,仍然是教学主义的。
电子课本:
就是原来纸质课本的PDF化,有些图片变得可以动起来,鼠标一点,就能告诉孩子如何听、如何读、如何写……
但这种课本依然打着明显的知识本位的印记。不管点到哪里学哪里多么方便,它依然“告诉型”的教学模式,不用孩子主动动脑思考。
多媒体教学:
主要是支持老师教的一种手段,如微视频,主要的方式还是听讲,只是变课上老师讲为网上老师讲,好处是可以反复听,听最优秀的老师上课,但依然是以老师为中心讲授型课堂。
数据分析与评价:
题库和刷题,是原来题海战术的升级版,根据做题目的对错、多少,会自动生成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和分析看起来很科学,但支持的是不断训练,无法对孩子学习给出科学评价与反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
不少人只是把教育信息化看成是技术与工具的应用,不能从时代的高度,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在一些课堂上,旧的教学方式在技术的支持下,反而变本加厉,数字化课堂似乎走进了一个难以走出的困境。
思考一: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划时代的技术,像蒸汽机、电气化一样,代表一个时代的到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整体思考教育改革创新。
信息技术为学习的革命“展现了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需要把教学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统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互联网技术、学科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心理等诸多要素,融合创新,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思考二:教育信息化不只是用技术
面对新技术,现在往往是有什么技术就拿来用,没有细细地思考如何用,如何与我们的新课程完美融合。
实际上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我国好些地方已经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给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但新的技术不能仅仅是传递学习,而应该是支持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体现学习者的深层学习行为,要更多支持的是个性化学习。
我们需要的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课堂的变革转型,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应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进而大面积促进课堂转型。
思考三:互联网+教育,是融合创新
互联网+开启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阶段,它以应用为导向,通过融合创新促进课堂的变革与转型。
未来我们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模型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开放的环境、共享的资源、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完全适用我们的教学改革。
什么才是信息化下的新课堂?
新技术+新课堂,努力改变的是班级授课制下,大一统的、整齐划一、缺乏个性、极少创造的课堂,形成民主平等、互动对话、主动积极、个性创造的课堂。
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但个性化并非没有标准,每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仍然是教学的依据,新的范式追求的是有标准的个性化学习。
新技术+新课堂,综合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数据及时生成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是在拓展运用中实时形成,可有效提醒和改善孩子的学习。
新技术+新课堂,是以机器为中介的。
支持的是学生的学习,追求的是新课程和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线上线下融合、交互探究的课堂,并且积极探索学科内外课堂内外的融通,逐步构建互联网+学习新生态,不断优化育人方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