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9日,第7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于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今年展会上,激光光源的应用可谓大放异彩。为此,投影时代网(PJtime.com)记者对ALPDTM激光显示技术发明者和领创者光峰光电产品总监吴希亮先生(以下简称吴总)进行了采访,请他就激光投影技术发展以及在教育等行业的落地应用与行业分享观点。
光峰光电产品总监吴希亮先生接受投影时代网记者采访
技术领跑,产业布局谋先机
从近年来的各类视听相关展会不难发现,“激光”已经成为一个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业界甚至有“无激光,不投影”的说法出现。那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光峰光电是如何保持自身领先地位的呢?针对这个问题,吴总表示,其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在于ALPDTM激光显示技术的先进性。作为该技术的发明者,光峰光电在该领域的研发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深厚积累,目前已拥有超过一千项全球专利,其中80%为发明专利。同时公司亦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全面升级至ALPDTM3.0。
领先者总会被模仿,自光峰ALPDTM激光显示技术问世以来,模仿者日益增多。尽管市面上的激光显示产品在外行看来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其背后可以很有“门道”的。吴总指出,当前激光的大热引发了相关产品的“扎堆”上市,但是一旦经过对比,就会高下立现。比如,一些企业为了绕开光峰在激光显示核心层面的专利采用了添加红光LED光源的方式,而这种非纯激光的做法,就会形成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效应,拉低亮度标准。事实上,ALPD技术正是光峰行业深耕十年的技术“精华”,即最优路线,其不仅在同等体积下做到了亮度最高,更在亮度、效率、色彩、散热、整机噪音控制等方面独具优势。
除去技术的先进性外,光峰在产业层面的先行也为自身带来了先发优势。吴总介绍,就整机层面来讲,一些企业由于产业链某些环节的缺失,更多停留在整机整合层面,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设计,使得整机性能指标也不尽完美,更无法满足用户的客制化需求。而光峰则拥有从发光材料到荧光粉色轮,再到光源、光机、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条,可以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从产业链全程进行针对性的研发优化,设计整合,以及及时调整。
不仅如此,光峰在激光光源落地应用层面也走在人前。从最早电影放映机高端应用推广开始,伴随行业的成熟和应用下沉,光峰也相继完成了各领域产品线的完善。当前,公司已形成从激光电影放映机到激光工程投影机,到激光商教机,激光电视,激光拼接墙,激光微投等的全系列产品线布局,具有满足细分领域用户多元化业务需求的核心实力,坐实了公司在市场中的领跑地位。
匠心坚守,实力颜值两不误
就激光显示技术而言,近年来就出现了单色激光+荧光粉色轮,双色激光,RGB三色激光,混合光源等多种方案,面对日益丰富的技术路线,光峰是如何进行抉择的呢?吴总指出,其实双色激光并非全新的技术,ALPDTM3.0中已经采用双色方案,该方案被运用于高端电影放映领域,光峰也是该技术最早的应用推动者。但是双色激光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引入红色激光,可以改善色彩表现,但是由于红色激光的温度稳定性不如蓝色激光,因此在热处理、光学设计、解决散斑等问题上,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工夫去研究解决。目前一些品牌为了改善色彩表现或者绕过光峰专利在产品中引入了双色激光方案,但是在红光稳定性、寿命、散斑等问题上仍无法完全克服,同时带来体积变大、成本上升的问题。
而经历潜心研发,光峰在电影放映机的应用上已经成功攻克了相关难题,更积极探索多元化产品线布局。同时,仍可保证产品具有理想的性价比。吴总指出,光峰第一代产品定价较高的原因在于由国际巨头代工以及进口税费等带来的高成本,为推广带来了一定阻力。但是,自第二代产品开始,公司已完全实现整机自主开发,包括光机、镜头、光源、ID都是如此,从而大幅拉低了成本,使之达到普通消费者也能接受的标准。吴总还透露,公司一款消费级新品将在两三个月内重磅推出,其性价比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其核心原因正是关键技术的自主化,不但能将所有环节做到极致,更可将性价比做到最优。也正是这种前瞻性技术研发,极致的细节追求,以及最亲民的定价,使得光峰在面对众多仿品竞争时更有底气。
展会期间,投影时代网记者注意到,与前代产品相比,光峰在外观上更具设计感。对此,吴总介绍说,产品初期,公司将精力更多集中在产品性能的完善上,而采用合作的方式由外部团队提供产品设计,这也的确带来了产品外观不够完美,内外不匹配的问题。公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自小明微投开始,公司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其中不乏具有多年从业经历的知名设计师,自此,可以说,光峰产品的颜值终于和实力相匹配了。就以小明举例,其采用了金属一体成型外壳,简约时尚,极具设计美感,做工亦在同类产品中首屈一指。光峰未来的产品,将不仅在核心技术和性能配置上为行业树立标杆,ID设计上也将同样惊艳,这也是光峰对产品细节极致追求的体现。
教育助力,用户需求不脱节
具体到教育行业,作为3LCD和DLP双线并行的光峰,在技术层面又是作何考虑的呢?对此,吴总表示,公司目前以DLP技术为主线,但在教育领域则主打ALPD+3LCD方案,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教育用户的使用特点。
具体来讲,3LCD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存在色彩分离问题,以及DLP有的彩虹效应。对于教育用户,特别是中小学生而言,其视觉发育尚不成熟,对于光线的影响相对更加敏感,这方面,3LCD对视觉疲劳的影响更小。此外,由于教育演示通常以PPT或黑白课件为主,对于画面对比度要求并不苛刻,使得3LCD在对比度上的短板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针对中小学教育产品以3LCD为主。而对比度更高,亮度更高的DLP技术则主要针对高等教育阶梯教室等大中型应用,量需求而定。
当前,业界一种观点认为,高亮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吴总指出,这的确是目前行业发展的一种导向,光峰也顺势而为,推出了新品S3系列,亮度覆盖4200流明至5200流明。不过,事实上某些特定环境应用,对于高亮度并没有特别的需求,亮度过高反而带来刺眼的问题,而如果适当降低亮度,还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单纯追求高亮度,可能并非用户的需求推动,而是竞争趋势。为此,在S3系列中,光峰特别增加了护眼模式,机器可以智能调节亮度输出,以达到最佳的舒适观看效果,这也是顺应教育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而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光峰在追求技术领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用户的细节需求,即以用户为导向,从而加快技术落地应用的进程。
携手共赢,智慧方案助教育
当今的教育行业,智慧导向日益凸显,那么,光峰是如何看待智慧教育的发展呢?吴总认为,教育智能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未来的教育行业,将走向云端化、同步化、资源共享,以及更加便利的交互。内容将走向云端,而各种显示硬件作为智能终端,再加上交互体验,使得所有人身处不同地点都能共享到同样的教学内容。例如同步课堂,其功能类似于商用领域的远程会议,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同一位老师讲课,可以是实时,也可以是课件形式,方便大家随时看。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产业化,就是力争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把最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对于企业而言,也应该顺势而为,将产品和方案尽力做到最好。
这方面,光峰早有布局,目前针对不同的教育环境应用,已形成了智慧课堂及校园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常态化的同步课堂、班班通、轻录课、未来教室等。吴总指出,光峰的优势主要在于光源光学整机设计制造,而在大数据云端互联领域并不十分擅长。光峰将持续专注自己的优势领域,在整体方面层面与其他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强强联合为用户呈现完整的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的新需求,推出新的方案,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以“一站式”方式为教育用户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和应用升级。
这种方案化的需求升级,同时也带动了企业层面竞争的升级。吴总指出,当前的行业竞争,已经从以往硬件时代的整机竞争,延伸到了配套硬件、软件、交互互联等方面,进而上升到了只能解决方案的竞争,可以说竞争层次又提高了一个等级。相信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许多企业都已经感受到了这种趋势和压力。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在硬件和软件配套商坚持双重高标准,更加注重以解决方案克服用户用户难点,提升使用体验。
进军教育,自有品牌布棋局
众所周知,光峰自去年开始切入教育市场,采取了合资公司等方式。对于这些举措背后的战略部署,吴总指出,公司最初从电影放映机市场切入,彼时对于教育市场尚不熟悉,因而采用了合作方式。但光峰的目标比较长远,公司瞄准的是自有品牌,原因在于,自有品牌可以完全自主掌握,自主规划。而合资方式,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对于一些产品或市场的推进速度就会想相对较慢。但是,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更不会等人。因此,公司目前采用双渠道策略,目标也是尽可能在市场上迅速普及激光化应用。由于推进速度不够快而使先行者被仿品淹没的事例在很多行业已经给出了惨痛的教训。因此,光峰在品牌方面也有这样一层考虑。
当前,在品牌建设层面,光峰的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品牌树立起来,确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壁垒,让真正原创的技术和应用为消费者熟知和认可,让领先的技术真正转化成提升生产力,带动智慧化应用前行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