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展会能得到的有价值信息不一定是“看到”的,更有可能是“听”到的:美国CES展会上,海信说“我们是一家OTT媒体公司”——拥有类似想法的还包括创维、长虹、乐视等众多彩电企业。但是,本届展会却真的没有多少彩电OTT的展品可看。这是为什么呢?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技术。在全球市场苹果机顶盒、海信智能电视最早在2010年开始向客户提供相应服务。但是,彩电OTT早期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像智能手机产品那样“风起云涌”。
一方面,OTT市场规模按照台数计算:彩电和手机比本来就占据绝对劣势。一家一台彩电和一人一部的智能手机无法对抗数量。另一方面,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比较长,高达5-8年(这还只是液晶电视实际可用寿命的三分之一不到),与1-2年换新机的智能手机比较,彩电新机型、新技术产品、高性能产品的普及速度更慢。
以上两个技术特点,在加上电视的应用对视频的过渡依赖,导致彩电OTT发展之初的“步伐缓慢”。但是,2017年伊始,海信、创维等巨头品牌智能电视产品的长期在线用户都已经上看2000万(相当于影响至少5000万+的人口),OTT彩电媒体的发展问题,是时候成为一个“重大战略”话题了。
2017年CES展会,围绕彩电OTT的问题,行业进行了比较多的沟通和介绍。这些介绍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存量市场规模、跨平台应用、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但是,对比手机市场OTT的广泛影响力,彩电行业的OTT问题还缺乏“系统性”的思考。
对此,业内认为,彩电OTT市场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是,彩电企业,尤其是那些硬件出身的企业,刚刚适应了智能时代需要软件生态的产品结构,还更本没来得及为OTT媒体身份“备课”。
第二,从监管层面看,彩电一直都是一个“强管道”控制的行业。而OTT恰意味着水平化的自由应用和内容往来。这是一个历史与未来的冲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涉及到广电行业、电信行业、互联网内容和监管、广电内容和监管等着多方面制度的、技术的、利益的复杂问题。且,彩电OTT作为手机OTT的后来伙伴,亦必须避免手机OTT时代过渡开放的政策所带来的系列化社会问题,如广泛的隐私和利用电信技术诈骗问题。
第三,媒体人和客户端还缺乏对彩电OTT价值的认可与思考。或者说,国内市场包括智能电视、智能盒子,近亿台长期在线的彩电类OTT设备,只是为一个潜在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场地”,而应该入场的“球员”大多数还不知道“有这样的球场”。
以上这些决定了2017年CES展,彩电OTT拿不出像样的“展品”,所有信息更多的只能从“嘴”里说出来。这也是彩电行业OTT媒体发展的基本特点:即停留在构想阶段,实际的市场操作与行业潜在规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正因为潜力和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人们才愿意大谈彩电OTT。因为巨大的空白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谁会成为彩电OTT时代的新媒体巨头,将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话题和财富传奇。CES2017,彩电OTT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