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CL与华星光电、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共同建设11代TFT-LCD及AMOLED生产线
搜 索

TCL大手笔:11代线项目推进落地!

更新日期:2016-09-09 作者:pjtime资讯组
分享到:
第31期

    TCL集团8月29日晚发布公告,称TCL将与华星光电、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65亿元。如果从07年11月,三星首次提出建设11代线设想开始,到TCL这次把项目推进到落地阶段,已经8年过去了。

    奇视点:华星光电去年底提出11代线建设的设想,到现在真正开始有明确规划,时间不短了。是什么导致华星光电这一项目上的谨慎呢?

    萧萧:从历史角度看,平板显示11代线是争议颇大的项目。07年三星、09年友达、10年京东方都曾提出过建设11代线的规划。但是这些设想最终都停留在了“口头上”。甚至,中电熊猫的10代线都未曾真正落地,最后变成了8.5代线项目。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11代线有严重的两面性:首先,对于大尺寸显示,高世代线有明确优势,11代线的市场前景还是被普遍看好的;其次,建设11代线技术难度比现在主流的8.5代线显然要高不少,所以很多企业“望而止步”。这也符合“收益高”、“风险也高”的投资逻辑。

    也正因为如此,TCL和华星光电对这个项目比较慎重,前期观望和论证比较多。而现在做成这个决策,也必将是深思熟虑的、足够科学的。

    奇视点:您讲现在建设11代线的决策是科学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您不是讲11代线技术风险比较大吗?

    萧萧:465亿的投资,不仅对于TCL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对于深圳市、甚至广东省都是历史性的巨资工业项目。其中,深圳市政府准备拿出80个亿,支持这个项目。这么多钱,投资人一定很谨慎的,不可能拍脑门决定。从这个角度逆推,足以得出这个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不过,如果非要几个具体的理由,那也很容易找出来的。

    第一, 从技术角度看,大尺寸高世代线的难点在哪里呢?答案是玻璃基板和光刻设备。前者,11年日本电气硝子(NEG)就展示过11代线尺寸的玻璃基板。可以说这个问题不是技术性的,只是产能性的——你不能指望玻璃厂,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建立量产能力。对于光刻设备,11代线有夏普10代线和京东方10.5代线做基础,某种意义上“提升是渐进”的,而不是像夏普当年8代线直接跳到10代线,基础差、研发成本,试制成本高昂。

    第二, 从市场角度看,60英寸以上产品是11代线的主要目标。这个尺寸的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只是近3年的事情。尤其是今年上半年,65英寸电视销量同比涨了一倍多。这使得,预期中的大尺寸时代,变成了现实中的成长数据。现在建设11代线不但心市场。

    第三, 从经营角度看,夏普10代线在2013年之后,由于鸿海的参与,实现了产能满产和盈利。此前这个项目一直亏损。这一变化有市场对大尺寸需求增加的因素,有鸿海自身下游消化能力强的因素、也有10代线相关技术成熟的因素,以及鸿海自身的供应链和生产管理经验的因素。但是,不管原因如何,结论是明确的:在全球液晶面板制造成本最高的日本,10代线是能赚钱的。

    所以,这些分析足以说明,现在建设11代线是有较为成熟的“综合环境”的。

    另一方面,建设更高的世代线已经成为平板显示的潮流。比如,手机这种小屏幕显示,现在都是再投入6代线产能。包括三星、京东方、TCL等都是如此规划。我认为,未来,6代线是小尺寸显示的标准配置,8.5代线是中等面积屏幕的配置,而10+以上的世代线则是大尺寸显示的标准配置。

    现在平板显示超大尺寸线,全球有已经建成投产的夏普一条10代线、京东方合肥在建10.5代线、LG韩国在建9代oled。如果TCL的11代线,年底开工,这将是平板显示世代竞争的又一个里程碑,也将是全球第四条超高代线,和第三条明确OLED方向的大尺寸线。从近年来行业的这些新线建设,也可以佐证TCL这一决策的科学性。

    奇视点:业内都知道华星光电的身后一直有深圳政府的支持,这次11代线也是深圳政府先明确80亿元投资,TCL才发布公报的。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吗?

    萧萧:从现有的产线结构看,华星光电对11代线的需求,并没有深圳市政府强烈。甚至,华星光电也可以像京东方那样全国布局。所以,深圳11代线,一定意义上深圳市政府是“大当家”。

    一方面,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深圳不仅不能例外,作为改革窗口还冲在最前面。但是转型、升级并不是“去工业化”。新加坡、上海这样的城市都明确GDP中工业不能低于25%,并在用地、财税等方面给予先进工业的倾斜。这个规律适合于深圳。甚至,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深圳还需要比上海、新加坡高一个量级。个人认为深圳最低维持在35%以上才合理。但是,近年来以富士康的搬离为标志,深圳传统的三来一补工业贸易正在萎缩。深圳腾龙换鸟,到了需要“新鸟入住”的关键期。

    从工业基础看,深圳早期以服装等轻工业起家,然后转型电子工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信息智能工业产品。这个路径下,深圳需要一个“领头产业”。显示面板行业非常符合深圳工业有序升级的需求:技术密集、投资密集、自动化程度极高、产出巨大、上下游拉动力非常强。这些特点使得一个显示面板大项目,就有可能是一个工业新城的基础。

    现在深圳已经有华星光电两条8.5代线,如果再加上一条产能“9万片每月玻璃基板”的11代线,深圳显示面板业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地位都将彻底稳固。这足以使得深圳借此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链,实现工业板块的升级。

    另一方面,对于华星光电而言,产能上依然在面板列强中比较薄弱。全球排名为第五位。且随着中电熊猫系成都项目开工、咸阳项目上线,这一地位有可能被超越。面板是一个讲究产业话语权的行业:规模是持续研发创新实力的技术,也是行业议价能力的基础、更是客户稳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华星光电急需新的大尺寸产能。

    深圳市与TCL渊源;二者的需求一致性,让11代线规划可谓一拍即合。不过,从11代线项目选择看,深圳市要比TCL更需要这个。

    因为,毕竟华星光电需要的是产能。从保守角度讲,增加一条8.5或者8.6代线是最简单和稳妥的。建设地点也不一定在深圳,武汉市和华星光电在面板项目上眉来眼去很久了。但是,深圳方面,只有华星光电新项目落地深圳才有利深圳经济的发展,同时只有这个项目足够先进和差异化才对本地产业链配套发展最为有利可图。

    也正因为后者,深圳才舍得80亿元投资来加盟TCL新项目。有国资背书,TCL也可进一步降低这个新项目的经营风险。这也是为何大家看到,是深圳市先决定了投资事项,TCL后发布公报的原因。

    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中国的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和欧美有巨大不同。欧美地方政府基本就是管理者,最多做做规划。中国地方政府还是城市的建设者、经营者,且不同地方政府之间具有竞争关系。与欧美地方政府在城市成长上的被动地位比较,中国地方政府都是主动作为型的。这种特殊的地方行政职责结构,使得中国在推动先进项目快速发展方面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实力。

    奇视点:这次TCL项目中提到了OLED。大家都知道今年OLED概念很火。TCL的OLED真的要落地了吗?

    萧萧:现在全球大尺寸OLED只有LG一家供应,供给紧张。不过LG已经动工了一条新的9代线,为扩大OLED产能做准备。这条线最开始是液晶和oled共线,现在的消息是很可能已经调整为OLED和柔性OLED共线。

    其实,规划是一码事,建设又是另一码是。我举几个例子:京东方成都6代线规划是“液晶OLED对半”的产能,现在变成了OLED和柔性OLED对半,液晶不要了。深天马武汉5.5代线,规划是液晶项目,今年也调整成OLED项目。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首先是各个厂商要解决各自的技术问题。其次是,整个行业的需求和技术在发展。这与一条面板线18-36个月的建设周期,至少10年的寿命形成了剧烈对比。即也许技术难度会使得新线的新技术利用规模降低,但是技术进步也会使新线的新技术利用量增加。

    现在,OLED显示和印刷OLED技术正处于快速变化的时期。如,三星和LG 2017年要建设印刷OLED示范线。这种快速的技术迭代,使得面板线的技术选型变得难以一次确定。具体的市场表现是,2013-2015年,国内8.5代线都流行快速建设:因为当时市场需求明确、金属氧化物这个方向也明确、OLED也还未成气候,一般18个月就能点亮生产线。

    但是,2015年开始规划和建设的生产线,投入速度都降了下来。一方面,2015年开始面板跌价厉害,市场环境不好;另一方面,对OLED的观望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从以上角度看,TCL 11代线,有OLED不成问题。采用金属氧化物技术,这个成熟的技术,也不会有疑问。但是,液晶和OLED的比例各占多少,OLED首片何时点亮,甚至OLED采用印刷还是蒸渡技术都还有变数。

    大项目的周期都很长:所以,既要提前谋划、及早动手,也要把控节奏、适时调整技术路线。某种意义上,11代线的一些技术细节,还在等LG的9代线以及京东方的10.5代线率先“趟雷”。这也算一种后发优势。

    奇视点: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依据TCL公报所说的“2019年4月完成产品点亮;2019年7月正式达到量产”,来确定TCL的OLED何时到来?

    萧萧:我相信TCL的11代线规划是满足高灵活度工艺、设备和产能调配的。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TCL自身的需要。这种灵活性不是说“先不决定产什么”,而是“设计要满足2-3种产能和工艺组合”的需求。TCL第二条8.5代线,已经尝试过金属氧化物和非晶硅两种产品的组合弹性设计。

    而且,如果2017-2018年中,三星、LG、聚华印刷的喷墨印刷OLED、喷墨印刷QLED一下子成熟起来,也不排除这条11代线提前全面量产下一代产品的可能。一切变数都取决于新技术的发展情况。

    当然,即便是最早的设备和产能聚焦到液晶产品上,其采用的金属氧化物TFT也将是未来OLED和QLED印刷显示的必备基础、柔性显示的先决工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u工艺、POA等新技术的液晶产品,在工艺和设备上与OLED具有7成以上的通用性。且,液晶产品在显示行业占据销量规模大头的时间长度也还会很长。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以后的持续技术演进会遇到巨大的无效资产问题。

    总之,TCL的11代线,有些技术毫无悬念,如金属氧化物;另一些技术则“行业毫无先例”,如印刷OLED。与其说,11代线会为TCL提供产能、大尺寸效率方面的优势,还不如说这条线更承载了TCL“技术”从追赶到超越的转折。当然,这一转变也意味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甘于落后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新兴显示器件,我们现在有资源、历史产业经验、研发队伍、足够的人才和资本储备、足够大的市场、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个时候TCL不拼一下,还等什么呢?

   

奇视点

站在不一样的角度

我们如何剖析同一个问题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