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暑期国内电影票房已经出炉!2016年暑期档三个月(6月1日-8月31日)上映的影片总票房为124.29亿元,与2015年暑期档三个月的总票房124.31亿元基本持平(少了0.02亿元)——这一数据令很多人惊叹:电影要过冬啦!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大屏君觉得,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所有电影,这会伤透民族电影迷的心的——哦,对不起!其实电影迷的心已经被伤透了。
因为国产片暑期档实在糟糕。82部国产片过亿的仅仅有13部,票房占比52%,总票房勉强超过47亿元,相比去年79亿元的战绩,缩水约31亿元。当然,这结果可以怪罪在《捉妖记》上。2015年这部电影太成功,24亿的票房几乎逆天。《捉妖记》从立意、制作、特效、萌与动作结合,成人与儿童结合的等等角度看,绝对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再加上,去年《煎饼侠》虽然口碑一般,但是也爆火式的拿到11.6亿票房,可以说2016年国产暑期档票房就是输在“没有超级片”上。
不过,在国产片不争气的背景下,进口片还是顶住了压力:18部进口片贡献票房约60亿元,票房占比48%。2015年这一数据则是,47亿。即,在进口片整体质量不及去年的背景下,进口片票房依然增长了27.6%。
对此,大屏君认为,进口片这个票房增量有双重因素:第一,中国观影市场本身依然处于增长通道;第二,进口片质量不及去年,但是国产片阵营质量更烂,所以进口片会挤占国产片的票房。这两部分的作用力大小多少不得而知。但是,这不妨碍,在2016年整体暑期票房零增长的背景下,大屏君依然认为“国内电影院线”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判断。
事实上,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这7年的暑期档票房分别为23.3亿元、42亿元、42亿元、60亿元、92亿元、124.31亿元、124.29亿元。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三个规律:第一,增长在持续;第二,增幅比也在缩小;第三,部分年份受到影片质量“大小年”效应,市场表现出增长波动。
这些判断足以让电影人高兴一场:因为国内市场持续的增长还渴望继续保持数年以上。尤其是随着三四线城市市场的拓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整体市场规模在今天数据的基础上翻番不是不可能。
但是,另一方面大屏君要说“电影院线”市场没有那么乐观。2016年暑期毕竟账面数据是零增长(如果非要在小数点后较真,那就是负增长)。但是,电影院线账面的“荧幕数”却在增加。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单位荧幕的平均产出下降超过1-2成。这意味着很多电影屏幕将是“赔钱赚吆喝”。
与电影质量本身的大小年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电影票房的大小年效应不同,院线是长期投资、增长只能是线性的:即,电影市场小年,电影院不可能发展大幅减速,更不可能后退;电影大年,电影院线也不可能一下子增长太多。电影市场和电影院线市场这种规律不统一,实际导致电影小年可能成为某些院线的“低收入年”,甚至“亏损年”。
当然,暑期电影市场并非全年行情的全部。事实上,上半年的票房还有21%的增速,虽然不及前几年三成以上的增幅,但速度依然全球最快。即便是全年市场,预计票房增幅也会在12-15%左右。这个成绩,对于“影片质量小年”而言,已经很不错。
与电影院线市场形成对比的是,2016年家用私家影院市场一片“红火”。从大尺寸电视机、微型投影机到激光电视,如果成长率不到3成,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大屏君觉得,家用私人影院的红火,离不开电影票房发展的支撑作用。例如,今年暑期,你看了《星际迷航13》,难道不想把此前的12部都再看一遍吗?至少,很多新观众,需要捋一捋“情节”吧。但是,前面这12部,电影院可是没有的哦。要看只能是自己想办法。
事实上,“历史影片”是私家影院的真正主角。电影荧幕数量在增长,总数不过四万来块。对于人类已经浩如烟海的“众多优秀影片”而言,这些荧幕真的忙不过来:暑期档三个月一共才18部进口大片,如果《星际迷航》前12部也密集排片,岂不是新片都得被挤下台。所以,毛主席教导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私家影院才是正解。
而且,现在好的产品价格也在下降。例如,100英寸激光电视,较去年同期比较最低价格又有3成的下降;65英寸液晶电视的均价下滑接近同比的一半,销量翻番;55英寸电视已经进入全民可接受的2000+经济价位;去年异常火爆的微型投影,今年分辨率指标提升到1080p,主流产品亮度也实现“翻番”,而价格依然保持3000到5000元的比较经济的水平。
与“电影小年”比较,2016年正在成为“大屏大年”。大屏君对此的总结是,不用买好设备等电影,翻翻历史回忆也很美。关键的是,国内消费者的电影情怀已经被调动起来——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电影品质波动,引发票房剧烈波动的事情。这种票房波动恰恰说明,消费者是带着感情来“观看”和“关心”我们的电影产品的。 君不见,十余年前,国内电影市场“长期悄无声息”,影片好赖、票房岿然不动:那就是没有“消费情怀”的后果。
无论是电影院线市场,还是家用私家影院设备市场,这种“被调动起来”的消费者的“情怀”和“情绪”才是最终的“市场”。只要有对得起消费者的好的产品,好的电影,好的设备,票房和赚钱都不是问题。
当然,大屏君的这种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理由是很充分的:1.暑期票房进口片不是还在增长吗?2.整个中国市场的大消费环境已经升级,全民文化消费趋势正在形成。3.虽然电影这两年受资本左右太多,但是“更纯粹”的电影人也在崛起,并开始推动市场供给侧改革。4.数字信息媒体技术的进步依然迅速。5.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总消费能力在显著增加。
在这些理由的支撑下,一个长期乐观的电影和大屏娱乐市场是可以预期的。不过,历史也不是“老好人”。大屏君真切希望那些仅仅依赖潮流和资本,粗制滥造的东东尽快死掉,还消费者一片高品质的晴空。淘汰一部分、壮大一部分这也是市场竞争不可避免的过程,不是有句网络名言这么说嘛:只有风停了,才知道谁没穿底裤!2016年暑期电影票房正是这种“风停”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