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拼接的不温不火,OLED的耀眼出世:这是2016年IFC展会拼接墙行业的一个小对比。两大平板技术同台竞技,这一局面自等离子拼接“离世”之后,首次出现。这不禁令人揣测:LCD和OLED是兄弟还是仇敌!
OLED是一种非常适合制作拼接显示墙的技术——这一点,大屏君七八年前就已经提过。道理很简单,做拼接墙的显示单元,越是轻薄越容易实现窄缝隙,并可以在应用功能上做出创新。从CRT、等离子到液晶,某种意义上就是“屏幕越来越轻薄的过程”。其中,DLP背投影拼接算是独特案例:虽然整机很是厚重,但是投影技术的屏幕却可以非常轻薄。
而与这些显示技术比较,OLED会是最轻薄的产品。她没有背投影那么大的主机箱(其实基本没有机箱),也没有CRT的阴极射线管的后背长度,更不用采用等离子产品那么厚重的玻璃屏幕,同时比较液晶显示还少了一个背光源系统……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OLED显示技术是迄今为止,“最轻薄”的产品,所以也就成为了最适合“拼接”显示的技术。
当然,大屏君如此看好OLED的拼接应用,还有额外的一些因素:比如,IFC2016展会上的透明OLED拼接,和液晶的透明产品比较,因为没有侧边背光源,所以OLED的边框更窄,可以做成缝隙更小的拼接单元。再比如,未来的柔性OLED单元,可以自由折叠弯曲弧度,这将使得拼接墙体的形状设计获得前所未有的可塑性。还有融合了IN-CELL或者ON-cell触摸屏的OLED单元,可实现观看、触摸、书写的一体化拼接——这里面的每一点都是以往的拼接显示技术难以实现,或者实现效果不如OLED理想的“独家卖点”。
最后,大屏君格外看好OLED作为拼接市场未来之星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成本因素:OLED和液晶技术同样都属于半导体显示产业,通用基础技术和工艺非常多,达到70%以上。这使得OLED产品的制造可以继承液晶时代的众多“遗产”,进而快速实现成本下降。同时,OLED和液晶比较,不需要背光源组件,这从产品构成上形成了最终的成本优势。同时,作为拼接单元使用,OLED可以很好的继承液晶的窄缝隙技术,并与自身的其他成本优势结合,成为最有利于推动窄缝隙平板拼接产品普及的技术。
当然,OLED的千般好,还得依靠最终的上游产业能力,才能转化成市场上的产品——这也是OLED拼接目前最大的“不是瓶颈的瓶颈”。或者说,上游面板企业还没准备好“米”,给下游拼接企业“下锅”。
拼接屏幕使用的OLED显示单元,要采用8代以上面板线制造。这类生产线的建设至少需要一两百亿人民币的资金。而且构成产业规模,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大量降低成本、出产不同规格的产品,一家面板厂至少要形成每月10万片玻璃基板的投入量(折合80万块以上的55英寸显示单元产能)。
正因为面板业这种科技密集、资金密集、产能密集的本质,OLED真正能海量进入拼接市场,还必须等待上游投资的到位,以及建厂周期的完成。所以,IFC展会的参展企业也会直言,OLED现在还不是首选供给型产品。而且,即便初期OLED产能放量,对于面板企业而言抢占真正规模巨大的彩电市场,也要比进入拼接墙行业更具战略性。不过,后者并不妨碍拼接墙企业以彩电用OLED面板为基础自己二次开发和改装OLED拼接产品。大屏君还依稀记得,液晶拼接最初的产品都是如此而来的。
事实上,OLED拼接产品的道路既由OLED显示本身大众产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也由拼接行业小众市场的特殊属性决定。这是OLED在专业拼接行业不可回避的命运。不过这不影响人们对属于OLED时代的拼接墙产业格局的“联想”。
今天拼接墙行业的基本格局是什么呢?DLP背投、液晶、小间距LED三足鼎立。其中,小间距LED和DLP背投主要是高端应用;液晶技术则垄断了中低端市场,并极力挺近高端领域。从产品特点看,小间距LED是无缝隙化的产品,其价值独特性决定了它与液晶和DLP拼接是竞争加合作的关系。液晶和DLP的市场差异主要由成本差异构成,尤其是随着2015年液晶1.8以及1.4缝隙产品的问世,缝隙问题已经不是困扰液晶与DLP竞争的关键。
在这样的一个产业格局中,加入一个产品种类丰富度更高(如柔性、透明),价格趋势更低,缝隙可控性更强的OLED,首先受到冲击的即应当是液晶的高端市场方向。或者说,大屏君认为,正式OLED拼接的出现,让人们对液晶拼接走向高端小缝隙的可能产生了怀疑。同时,伴随着OLED拼接的日益成熟和丰富,以及OLED显示对液晶显示替代进程的最终形成,液晶拼接的中低端市场也将被OLED彻底征服。在形成规模优势的基础上,OLED的高端市场恐怕也会继续发力,那个时候DLP的优势是否还能持续保持,也将是未知数。
对比DLP拼接产品OLED产品还将继承液晶产品的“群狼”特点。在上游供给实现丰富性之后,OLED拼接的行业门槛会显著低于DLP背投产品。其得到的上游势力支撑、终端厂商支持和消费端的知名度都会成为DLP拼接的棘手问题。而对于此,DLP拼接的优势将主要集中在既有市场的认可度上,以及寄希望于OLED拼接在缝隙指标上的“持续落后”——但是,大屏君认为,对于后者不可过于自信:因为OLED拼接会继承液晶拼接的绝大多数产业技术,包括现在液晶拼接的1.8、1.4窄缝隙技术,这些技术结合OLED不需要背光组件层的特点,恐怕其最终的缝隙控制能力将在液晶之上。
对于行业内的企业而言,率先布局先进技术、下一代技术是“创新能力领先”的标志,也是积累品牌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这也是在今天OLED拼接未解决上游供给问题的时候,就有企业愿意推广这类产品的核心原因所在:“借助OLED升级大势,实现企业在产业地位的逆袭”,大屏君窃以为,这是现在很多大推OLED显示的企业的私欲之一。
不管今天推出OLED拼接产品者的策略如何,OLED时代的大门都已经因此而打开。迎面而来的这种新的力量,必然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展开对大屏市场的一场彻底的洗礼。对此,大屏君只有一问:各位行业同仁准备好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