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据媒体报道2016年底,三星液晶面板部门将关闭2015年刚刚升级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新制程的6代线和并把已经完成技术升级的7代线设备、产能减半。这是即去年关闭液晶面板5代线之后,又一次重大“去液晶化”过程。对此,很多人不禁要问,三星为何这么急于“供给侧改革”呢?
奇视点:这次三星液晶线的关停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将要关停的6代线刚刚完制程技术的升级。三星为何急于选择关停这些生产线呢?
萧萧:其实,从现有计划看,三星已经持续多年对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线的关停工作。这一调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第一,未来是属于OLED的,增加OLED和减少液晶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最近三年大陆地区厂商,如和辉光电、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和韩国主要竞争者LG、日本JDI、夏普等加快OLED布局和投产的背景下,三星有必要对OLED线建设提速,进而保持其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的绝对优势。
第二,全球液晶中小尺寸面板的需求已经到顶。一方面,PC、NB和平板电脑等产品市场高度饱和、市场需求没有增长的迹象;另一方面,手机市场也已经步入饱和阶段,且产品屏幕选择有一定的向5英寸以下小尺寸回归的趋势。同时,结合大陆地区中小尺寸面板产能的扩张和低价趋势,三星在中小尺寸液晶市场已经没有竞争优势——甚至其自用产品,自造都不如购买来的经济。
此外,关停液晶线,在原有基础设施、场地和厂房资源下增设OLED产能,也有利于降低OLED新增产能的投入成本。
这些方面的利益综合计算,三星在即将关停的6代线和半条7代线上的新制程投入是可以“部分牺牲”的。同时,这些线三星会采取出售的方式处理。过去的经验是,信利几乎接手了三星所有的二手线。这样看,其前期投入未必会全部损失。对比此前的那些线,6代线的新技术,对信利肯定也有吸引力。此外,6、7代线的新制程技术设备,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保留给即将布局的OLED线使用。
奇视点:由此看来三星关厂的核心是布局OLED产品,而且现在这一战略已经有所急迫。可以这样理解吗?
萧萧:正是如此。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一直保持领先状态。但是,其相对市场实力并非没有遇到竞争。
至少,现在可以看到如下三个变化:第一、四五年前只有三星有批量OLED技术,现在京东方、和辉、LG等都已经量产供给;第二、四五年前三星OLED屏幕只供自己使用,现在它不得不敞开市场向手机同行供给;第三、三星OLED在中小尺寸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接近100%,下降到八成多,而且未来还可能继续下降。
或者,最简单的说法是,三星在OLED中小尺寸市场的垄断优势被打破了。而在大尺寸市场上LG更是超越三星成为目前仅有的全球供应商。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星必然会通过加速成熟技术的布局和世代演进,尽可能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事实上,6代线关停之后,三星主打中小尺寸的面板产能几乎会全部替换成OLED产品——三星将是全球首个在中小尺寸领域完成全面OLED升级的上游企业。
奇视点:三星加速OLED替代液晶的升级过程,对于国内很多液晶面板企业是不是很是不利,会不会造成一批企业的经营危机呢?
萧萧:对此,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方面,液晶到OLED的升级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三星的策略只不过是领先者继续追求领先而已。这个变化不会改变任何业内企业对大的产业方向的判断。另一方面,在布局OLED面板方向上,国内产业界并非全面落后。
比如,从量产来看,京东方、和辉、维信诺已经实现OLED的批量供应,深天马、华星光电也离此不远。这种进度状态虽然落后于三星,但是并不显著落后于LG,同时领先于日本和台湾同行。当然,国内也有信利这样主打经济性,而非世代更替技术领先的面板厂存在。但是,另一个基本的认识是,至少未来三五年内,液晶还将是中小尺寸显示应用中占据市场比例最大的产品——需求侧不会有太多的压力。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本土面板企业在OLED布局上的位置。这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尤其是和液晶时代本土显示产业全面落后的境遇对比,更可看出本土企业这些年努力的成绩。
同时,布局OLED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技术和资金。在三星、lg、京东方、维信诺、和辉等已经实现量产的背景下看,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各个企业入行的主要瓶颈。更何况从OLED的背板技术看,国内面板企业几乎都掌握有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两个已经规模化实用的技术。这就等于说OLED的技术困难已经解决了大部分。
而从资金角度看,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创新基金和地方政府对OLED等新兴项目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空前的。合肥、重庆、成都、深圳、福州、武汉、厦门、南京、咸阳、北京、上海、鄂尔多斯、苏州等地都把面板业看成是战略性支柱项目。这些城市加起来的财力、人力不可小窥。按工业化人口的规模计算已经超过英国、法国或者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总人口。这种财力更不是台湾面板业者可以抗衡的。
财力对于面板产业异常重要:大家应该都知道,无论是液晶、等离子还是OLED,最早的市场和技术领先者都是日本企业。那么为何行业壮大发展到今天,日本企业的声音反而变小了呢?答案就是在持续不断的投资竞赛中他们落下了差距。没有资本支持的技术领先,最后的结果就是像夏普那样“卖身了事”。
所以,无论从产业替代的进程看(大陆企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市场需求结构看(液晶还将长期占据主力),或者是从投资OLED新线的技术和资金基础看(技术难题不大,资金大陆企业最容易搞到),大陆地区面板产业在OLED时代都不会再出现液晶时期全面落后的状态。甚至,OLED时代是大陆面板业对台日企业反超和缩小与韩国企业差距的机会。
奇视点:三星已经在加速OLED对液晶的替代过程,那么从全球看这一进程已经到何种程度了呢?
萧萧:三星不再建设液晶中小尺寸线,逐步淘汰液晶中小尺寸线已经有七八年之久。LG在这方面也比较领先,不仅中小尺寸,包括大尺寸线,现有新项目都已经全面OLED化。
从全球其它面板产地看,无论是日台还是我国大陆地区,2015年开始都已经停止规划新的液晶面板线。或者说,现有的已经规划或者开工的工程完工,液晶面板线的建设就将历史性的划上句号。而且,即便是现在正在建设的液晶面板线,也都采用低温多晶硅或者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该技术是OLED制造的前置条件。
同时,全球面板产业正在积极规划更多的OLED面板项目。如京东方的成都6代线2期,这将是国内第一条专门制造柔性OLED的项目,结合一期项目,京东方成都6代线465亿的主要产能都是OLED。华星武汉T3的二期项目也是纯OLED项目。此外,京东方还计划在今年,利用8.5代液晶线部分产能和设备改造提前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如果这一点实现,京东方将是全球第二个供给大尺寸OLED面板的企业。
日本方面,日本一直在规划6代线的OLED项目,载体公司叫做JOLED。这个项目的难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资金性的。项目进度完全取决于筹资进度。夏普已经和鸿海达成合作事项,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提升金属氧化物背板工厂的产能利用情况,并至少投资2000亿日元开发新的OLED项目。——不过后者这项投资的金额和LG、三星、京东方比较而言,显的有些寒酸。
此外,台湾面板业,在OLED项目上的规划和动作都是最慢的。现在还看不到具体的项目性动作。当然,由于鸿海对夏普的收购和出资,夏普OLED项目可以看成是台湾业者的布局。
假如,非要用一句话形容全球OLED产业的状态,可以这样说:在建的还有液晶的份,新规划的已经全是OLED——搬迁的旧线,如信利购买的三星折旧液晶线则另算。
奇视点:那么,就您看来,全球显示行业距离真正进入OLED时代还有多远呢?
萧萧:我觉得现在可以这样说:OLED前半部分的剧情比较缓慢,后半部分将超乎想象的快,而现在就是转折点。三年之内,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或者电脑,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OLED都会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变量。
对于这一点,金属氧化液晶和低温多晶硅液晶有前车之鉴:2013年之前,这两个技术无比高大上,几乎是外星科技的感觉,市场普及进度也不是很快。但是,2013年之后,一下子似乎所有面板企业都掌握了这两个技术,新生产线层出不穷。终端产品看,廉价机型都已经在用这两个技术的产品。——这是典型的“先慢,后快”的过程。OLED的发展进程也将是如此。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OLED还离我们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