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微软宣布AR代表性产品全息AR眼镜HoloLens正式发售,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产品的硬件结构吧!
目前,微软HoloLens仅提供给受邀请的开发者使用,主要是针对企业应用,并非消费者,因此它不会降低价格而大量生产,而3000美元的价格令很多独立开发者望而却步。
大多数的VR设备都以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的为目标进行画质和视觉体验方面的优化,而HoloLens的目标是让用户与产品进行更密集的交互。HoloLens本身就是一套由计算系统、显示器、音箱等组成的虚拟现实设备,其图形图像运算由本身内置的计算机实现,不需要再外接处理器或者手机等计算设备。本质上可以看做是微软进化的Kinect技术和虚拟现实空间定位技术相结合。
外形
HoloLens采用较厚的遮阳板式样的头带,整体重579克。集合了全息透镜,深度摄像头,内置耳机等配置,都通过一个神秘的英特尔32位架构GPU和HPU(全息处理单元)控制。 另外 ,还配备了2GB内存和64GB板载存储。眼镜上还有一个通风口,以防止过热。在连接方面,它会同时支持蓝牙和Wi-Fi。为了便于携带,这款眼镜配有一个的盒子,AC电源适配器和一个备用鼻托。它还配备有一个新型蓝牙配件Clicker,可以作为持续不断手势的替代品。而电池方面,可以使用2-3个小时。这对于希望能使用24小时的用户来说有点儿失望。但这不是问题吧,谁能一直用24小时呢?充电需要通过Micro USB,而待机时间长达两周。
定位与跟踪HoloLens传感器:
1. 陀螺仪
2. 磁力计
3. 加速计
4. 眼球追踪摄像头
5. 环境光探测器
6. 麦克风矩阵
7. 灰度摄像头4个
8. RGB摄像头1个
9. 深度摄像头1个
定位是VR和AR的核心问题,定位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旋转跟踪和位置跟踪。头部的旋转跟踪是指用户带上头盔转动头部时看到哪里。位置跟踪是指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位置,比如用户带上头盔行走,如何确定用户在空间中的位置。前三个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和加速计组成惯性测量单元(IMU),利用惯性原理解决头部旋转跟踪问题。
位置跟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外到里,另一种是从里到外。Oculus DK2采用外置摄像头检测头盔红外标记实现位置跟踪,是从外到里的跟踪方式。
HTC、Project Tango、Hololens都属于从里到外的跟踪模式。HTC采用Lighthouse室内定位技术和G-Wearables的Step VR产品动作捕捉及室内定位系统。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定位光塔,对定位空间发射横竖两个方向扫射的激光,在被定位物体上放置多个激光感应接收器,通过计算两束光线到达定位物体的角度差,解算出待测定位节点的坐标。Project Tango通过深度摄像头快速重建三维场景,通过三维场景的比较确定物体位置。Hololens采用了Tango类似技术,同时加上IMU不断校正。
手势识别
HoloLens通过手势、语音和Clicker来控制。 设备上的唯一物理控件是电源开关、音量按钮和对全息透镜对比度控制键。
全息影像
HoloLens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就在于此, 与环境混合的虚拟模型及全息概念,让这款眼镜远远好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包括谷歌眼镜和索尼的智能眼镜。HoloLens有两个镜片,分别对应两个眼睛,由蓝,绿和红三层玻璃组成。奥妙在哪儿呢?Hololens镜片上方有一个“光引擎”将光投射到眼镜中。玻璃镜片中微小的波纹细槽衍射光粒子,让你的眼睛看到虚拟物像并感知虚拟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