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技术现在看起来可能还很早期,但是这种技术或许可以成为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无论是VR应用,还是VR技术都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摸索与尝试让这些技术充满“生命力”。
提到手势识别,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钢铁侠》里的那位霸道总裁。他在实验室里打造铁甲战衣时,手在半空中任意转动,抓、拿、拨动,而那件充满黑科技的盔甲在空中随着手的不断动作应运而生,对这样的场景除了COOL还能怎么形容。
当然这种场景目前还只能在电影特效里看到,但是这种技术其实已经离人们的生活不远了,虚拟现实让手势识别技术有了一个更好的依托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落地,更好地应用在用户有需求的产品上,uSens凌感首席研究员毛文涛说:“未来几年,手势识别技术将在VR领域里有非常多的应用,人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并使用。”
图:uSens凌感首席研究员毛文涛
手势识别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手势识别技术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国外一些科技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种技术可以说是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手势识别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初期,手势识别基于二维彩色图像的识别技术,所谓二维彩色图像是指通过普通摄像头拍出场景后,得到二维的静态图像,然后再通过计算机图形算法进行图像中内容的识别,这是手势识别最早期的形态,曾经有一些APP应用软件就是应用了这种技术。
从二维到三维的变化就在于可以通过深度图像识别出手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二维的基础上增加了“Z”坐标,有了这个“深度”坐标,就可以实时判断手所在的任何一个位置了,并且有了最初级的动态识别,就可以识别手的一些简单动作,还可以通过手势来控制计算机播放、暂停等简单功能。
现阶段所研究的手势识别技术是在三维的基础上,识别出更多手势动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含义,像uSens凌感就正在研发这方面的技术,毛文涛表示,“人从手部到手腕的自由度包含26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判断过程,这其中包括了握、抓、放、划动、点击等动作,需要海量的数据以及计算机算法才能完成。”
无外设手势识别更符合VR领域应用
毛文涛称,“uSens凌感研发的三维手势识别技术是通过VR头盔上的两个摄像头以及三个红外发射器完成所有的手势动作追踪。”这种手势识别技术的核心原理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图形算法把红外发射器所采集到的手形特征区分出来,再经过VR头盔里的左右透镜看到自己手的立体图像,并且还可以得到手指方向、运作等相关信息,而这一切都完成后,用户所看到的就是手的所有动作以及动作之后的反馈。
除了uSens凌感,还有像XBOX、Leap motion、英特尔都有自己研发的手势识别产品,但其工作原理与uSens凌感的不同。早期的Leap motion是通过一款外设产品利用多角成像原理对用户的手势进行识别,只能应用在电脑上,虽然产品技术相对比较完善但实用价值过低,对用户来说,就像通过手的划动控制电视换台一样,在用户需求上讲,无法真正解决痛点问题,最终也就无法在市场中推广。
XBOX、英特尔的方式则是通过结构光、深度摄像机来采集识别手势动作,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识别各种手势并可以进行操控但功耗过大且实用性不强,所以在市场中也很少能够看到所应用的产品。
不同类型的手势识别技术所依托的市场环境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依靠外设技术的厂商就无法应用到VR领域中,这也就是uSens凌感选择红外射线+双目摄像头解决方案的原因。VR头盔可以让用户完全沉浸在VR内容中,这种无外设识别技术更符合人在自然中的动作形态与心理体验。
更加值得期待的手势识别
虽然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研究手势识别技术,并且积累了足够多的理论基础,但将这种技术应用到非行业性产品上还是近两三年才开始的,所以,产品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依旧还有一些关键性难点需要突破。
但可以肯定的是手势识别技术在VR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仅只是一些轻游戏、轻应用中的简单操作,更多深度的操作随着技术的完善以及相关硬件的成熟都是可以实现的。能够想象到的是现在的VR以及未来的AR其实都是可以通过手势识别的方式,给用户创造更佳的体验。
或许有用户会认为手势识别还过于早期,体验上还难以满足需求,但毛文涛认为,“手势识别技术虽然看上去简单,其实内在十分复杂,这项技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够让用户体验到最佳的效果,uSens凌感是一家愿意通过技术沉淀得到优秀产品的公司,手势识别能够让用户有太多的想象空间,这个时间的投入是值得的,相信也是值得用户期待的。”
几句闲话:
这是一个纯粹体验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值得体验的产品。
从技术到应用是需要时间积累与沉淀的。
uSens凌感的首款消费级移动头盔Impression Pi印象湃将于2016年第一、二季度陆续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