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Audio 有着悠久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高效率流动演出扩声系统的先驱。全新的MLA? 蜂窝式扬声器阵列结合了设计传统与尖端的研究成果和开创性的技术。与传统的流动演出阵列相比,MLA提供了更强大的扩声性能,在观众覆盖区域内能提供一致的音响效果。
在过去的10年,线阵列已经成为流动演出扩声系统的标准。现在的声学模型(早期的设计者还无法用到)证明了线阵列比当初认为的要复杂得多。这会导致实际结果与预计的不一致以及系统装配困难的问题。
MLA用特有的优化软件和蜂窝式阵列设计来解决一致性和装配上的问题。这使得调音师的混音效果能以高度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再现性被传达到整个观众区,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一串24只的MLA系统里,以观众区位置和场馆的大小为基础,对阵列里的144个独立的声学蜂窝单元进行智能优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首先,软件会计算出在整个观众区达到一致的频率响应和声压级需要什么样的声源。然后,软件配置出能产生这样一个声源的MLA阵列。用数学术语来说这叫“反推演”,用软件来做数值优化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拥有如此多的独立驱动并优化过的蜂窝单元,使得阵列的解析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结果就是与以前的流动演出扩声技术相比,在整个场馆范围内能获得更为一致的频率响应和声压级。MLA优化处理的核心是整个行业里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阵列声学模型。
针对每个蜂窝单元独立的驱动信号
Matlab声学模拟软件
虽然MLA在方便流动演出的规格以及铰接的吊装结构等物理特性方面与线阵列是一样的,但在达成目标上与早期线阵列设计者所宣称的目标是不同的,早期线阵列的目标是平直、同相的垂直波阵面。早期流动演出线阵列通常是由同一个音频信号驱动整个阵列——也就是只有一个分区的系统。今天的流动演出阵列通常是由3或4个级进式分区构成,每个分区分别驱动,越靠上的分区信号电平和高频EQ增益越大,以此来补偿由于距离导致的越来越多的空气吸收所产生的损失。象这样的简单分区精度完全不够,不足以达成设计工程师的目标,即在一个大型的场馆里达到想要的声音平衡与声压要求。与此不同的是,MLA有72个独立的高频蜂窝单元,每一个都针对观众特性做自动的均衡和电平优化。MLA比一个3分区的线阵列有着高达24倍的高频控制精度。
另外,作为一个电子控制的系统,还拥有如此多的由软件控制的独立驱动和优化的蜂窝单元,MLA的垂直覆盖角度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来做实时调整,以此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和吊装高度。所以,如果覆盖区域的边缘太靠前或太靠后,这个在现场就能通过优化软件来调整。
原来的阵列覆盖范围
通过电子方式扩展后的覆盖范围
从左至右:单一分区,多分区和蜂窝式MLA系统
特性
数字优化、高度集成的流动演出扩声系统
箱体体积小巧、组装规模具有可扩展性,是设备租赁市场上理想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蜂窝式阵列结构,内置功放、DSP和数字网络
每个箱体具备6通道独立的D类功放,对每个蜂窝单元进行独立驱动和DSP控制。
行业领先的DISPLAY2?智能软件与板载DSP处理器互相作用,带来高度精确的声场优化。告别了使用预置进行“试错”的过程。
控制软件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调节垂直覆盖角度来应对时刻变化的环境因素和吊装高度
带PFC(功率因子校正)的开关电源,工作电压兼容全球标准3分频全号筒负载设计,使得单一紧凑箱体就能为低、中、高频分别提供140/139/145dB的峰值声压(在1米处)
快速、完备的吊装系统可以吊装多达24个箱体
真正的90°(-6dB)水平恒定指向性,中高频具有指向角度控制。可用的一致性覆盖角度达到120°(-10dB)
60Hz–18kHz全频段±3dB频率响应
优势:
系统启动之时,便得到理想的房间曲线
智能优化的配置系统,无需经历“试错”的过程
改善了不同声场、不同配置下的扩声效果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混音位置的艺术创作直接而准确地传达到整个观众区
出色的高功率密度意味着与其它系统相比能获得更高的声压级,同时占用更小的运输空间
通过PFC(功率因子校正)获得更加“绿色”的声能
用户评价:
最近我用过几次Martin Audio的 MLA系统,现在这套系统也是与以前一样的情况 – 在主扩左右通道以及超低频通道上的输出均衡都是处于平直的状态,最后得到的是一个音质特别温暖、性能强劲的阵列。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扩声系统都是相同的。在主输出上MLA系统又一次做到了不需要任何均衡处理;出来的声音相当清晰、有力,在一个超大的区域内都十分平滑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