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扬州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大型音舞诗《大运扬州》在扬州大剧院盛大首演。全剧将扬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以“一条河、一个人、一条街、一朵花”为故事线索进行串联,调用各种舞台舞美及声光电技术、舞台机械等,让观众在极具视觉体验的全新舞台中,通过古往今来的扬州经典事件和人物,了解扬州城史,感受扬州魅力。
《大运扬州》演出现场
原班人马再续扬州千年史
《大运扬州》改编前的原剧目为《千古风流》,2015年该剧目作为献礼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城庆作品,在扬州体育公园体育馆首次上演,填补了扬州大型音舞诗的历史空白。
为打造一部真正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演出剧目,2016年《千古风流》原班人马再次集结:国家一级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靳苗苗出任演出总导演;著名舞美设计师冯彬负责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师乔木为演出进行灯光设计;数虎图像担任演出舞台多媒体舞美视频设计制作。全力呈现扬州城2500年的精彩。
演出现场
全新舞台呈现更逼真视觉
《大运扬州》演出舞台,由一块主LED屏、六块侧LED屏,及一块16*8.5米(宽*高)的纱幕构成,删除了去年使用的斜纱和侧纱。另外,由于演出从去年的体育馆搬到了今年的扬州大剧院,场地变化了很多舞台呈现及技术手段都需要重新梳理。
背景主屏和两侧各3块侧屏
首先是舞台变小,LED屏幕的尺寸就有所变化。侧屏尺寸变小,由去年可移动的宽侧屏,转换为今年的传统舞台“腿子”形式的侧屏,但在视觉呈现上也更为集中。除了LED屏,今年还采用了一块布满台口的进口金属透明纱幕,和两台26000投影机,投影影像配合舞美视频呈现扬州的历史变幻。
除了配合演出设计呈现美轮美奂的舞美影像,数虎图像还全新设计了几个重头节目,将纱幕与LED屏充分结合,呈现更具舞台空间感的逼真视觉效果。“开凿大运河”中,视觉首先从纱幕投影开始,展现运河开凿的地图变化。透过纱幕,则是演员们开凿邗沟的辛劳场面,配合舞台两侧放置的两个二层平台架子,使得演员的表演层次更加立体。随着音乐的情绪和表演的高潮,LED屏幕亮起,展现的是运河开凿一层层推开,无数工人正在劳作,最终,运河通水,大水由远及近的喷涌而来。
“万家灯火”一节,利用纱幕与人影互动,影像与各方位演员互动,呈现万家灯火一片祥和的气氛,可谓是最重头的创作。设计团队在金属透明纱幕后面做了一个高4.8米、可以站三层人的舞美架构,而整块纱幕空间被分割成无数个小格子空间,每一个格子内都有真人演员和影像配合表演,展现一个个的家庭生活状态。随着影像结构投影的立体转换,变化后的空间内又有不同的演员和角色,最终几个空间变化成一个空间,真正在舞台上实现蒙太奇效果。
“鉴真东渡”部分,船体模型依然保留,随演员表演和剧情发展移动。为呈现鉴真东行之路的坎坷,数虎图像设计人员以惊涛骇浪的舞美影像为背景,前置纱幕投影,营造出风雨袭来的逼真场景。最后纱幕投影与后置视频中的佛光普照影像配合,表现鉴真与僧侣们终于到达东瀛,弘扬佛法与文化。
舞台置景尽显扬州风韵
相比去年的《千古风流》,《大运扬州》虽然舞台的空间变小,但是整剧的精细度并没有降低,章节清晰,细节饱满。为表现扬州风韵中的亭台楼阁、飞檐翘角,小桥流水、山涧树林,古城街道、竹林瑟瑟,舞台置景方面,主创团队在舞台右侧放置一座高达7米的假山,正式演出时演员坐在上面进行古琴演奏;舞台左侧的亭台楼阁供演员在上面走动表演;而舞台上一方60多平的水池,与架起的一座拱桥,形成的“小桥水流”之景,则更加令人称奇。
竹林置景与影像配合
除此之外,帆船、寺庙大门、汉白玉栏杆、竹林等实景,也组成了舞台上最重要的表演场景。威压的使用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演绎郑板桥和“玉”节目中,演员吊着威压出场,并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更是美感十足。
威压吊着演员与影像配合表演
精致的舞台置景、精美的舞美影像,整个《大运扬州》宛如一轴美不胜收的画卷,徐徐展开,配上扬州传统的“非遗”评话、弹词、扬剧,以及杂技、器乐演奏、现代风格音乐情景剧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浩浩荡荡串联起了扬州2500年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使观众尽情领略大美扬州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