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2015年信号传输处理行业趋势梳理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6-01-27 作者:佚名

HDBaseT连接标准正在覆盖全球

    2015年,4K显示最终渗透到了每一个应用领域,IT和专业AV的深入融合也使得网络化音频技术迅速崛起,市场环境的变化引起信号处理行业应用模式的大转变;行业里的每一厂商都必须与同俱进,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才能有所发展。那么,信号处理行业发展到底有哪些热门潮流呢,在此,我们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脉络进行更为清晰的梳理。

   

    HDBaseT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条线缆为音视频行业提供高速、非压缩、超高清、远距离传输的解决方案。目前,HDBaseT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成员大部分是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如LG电子、三星、索尼、松下、爱普生、先锋和Valens半导体公司,全球企业数量已超过130个。

2015年信号传输处理行业趋势梳理

    从LG的大尺寸显示器、科视的Boxer 4K30,再到爱普生的工程投影机,HDBaseT技术在专业领域得到认可,并开始广泛覆盖于投影机、显示屏、矩阵、延长器……整个AV产业链解决方案中的产品。

    在一些大型卖场、安防、机场、公共场合的电视墙、LED屏大都需要高传输率和远距离传送。HDBaseT技术可以通过单条100米局域网线缆,在高清视频信号源与远程显示器之间实现多合一连接,这是许多HDMI做不到的。

    HDMI线缆传输距离只有5米左右,而HDBaseT传输距离可达100米;HDMI线缆价格不菲,而HDBaseT使用便宜易得的CAT5/6类以太网网线作为传输介质;HDBaseT标准目前最高支持20Gb/s的传输速率,是HDMI最高传输速率5Gb/s的4倍,可以满足所有未经压缩的1080p或更清晰的4K×2K视频传输。

    在传输标准方面,HDBaseT已经代表着AV信号路由的未来,从中国市场来看,目前也已有许多中国生产商加入了HDBaseT联盟,包括Aten、Cypress、DET、Grandbeing、深圳舜讯电子、Shinybow、PTN等,出现了越来越多HDBaseT技术的产品。

   

单一功能矩阵淡出,集成设计成趋势

单一功能矩阵淡出市场,集成设计成趋势    在专业AV信号传输控制领域,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单一的硬件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如何利用琳琅满目的产品搭建出与客户需求相吻合的切实解决方案成为越来越多厂商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手段。

2015年信号传输处理行业趋势梳理

    以矩阵产品为例,传统单一功能的矩阵正慢慢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高度整合的多功能混合矩阵产品,甚至很多厂商直接将这种新时代的产物定义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操作,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例如克莱默最新的无缝VSM-4X4HFS矩阵切换器/多信号倍线器,就把无缝拼接、画中画、多画面、切换融合在一起,采用克莱默的PixPerfect高精准像素映射和倍线技术。用一台机器就可以实现视频墙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实现不同信号的互相切换,这在今后的大型监控、应急、会议都非常有用。

    另外,宽博的新产品G3信号管理系统也实现了完美的多合一设计,它支持4K2K,融合了混合矩阵功能、音频矩阵功能、中控功能和信号管理功能,能够通过触摸屏、移动设备和电脑远程管理。在设计上也采用独特的一路一路的小主卡,配置更加灵活。同期推出的还有MultivideoPlus高清混合矩阵MVP-8C,更是把原 Multivideo系列矩阵多种接口输入输出特点发挥到极致,其一共8通道多种接口输入输出,其中2路通道为固定输出,其余6路通道根据插入的板卡自动定义为输入或输出。

   

厂商专注细分市场,开启精专之路

信号处理

    矩阵,这个控制处理市场的核心设备,这两年的发展并不乐观。首先,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云拼接”系统方案的发展,在信号的传输和控制中,已经可以采用标准的IT技术:例如双绞线、光线、交换机、服务器来代替大量的专注性音视频设备,这其中最受冲击的即是矩阵产品。其次,矩阵产品已经形成完整的大规模矩阵交换、数字模拟混合矩阵、插卡模块化矩阵、音视频同传或者混传矩阵、高分辨率矩阵、矩阵与拼接处理器一体化设计等,矩阵产品技术现在已经面临“技术过剩”状态。另外,HDBaseT技术的发展,让视听工程的信号接口呈现出高度统一化的趋势,对于信号控制处理产品来说,种类、技术外延和需求都将出现明显的萎缩。

2015年信号传输处理行业趋势梳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信号控制处理厂商开启“转型”的道路。如科迪、捷成等传统矩阵厂商,依托其在广电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广播电视、军事指挥等高端市场,另外一方面,吸取在民用市场运作的经验,专门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于会议室的产品,专攻会议市场;而相比传统的矩阵企业,淳中视讯、快捷、宽博基业等企业因产品线涵盖面广的优势,直接由产品供应商转型成为系统方案集成商,并在各自善长的领域深度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自己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如淳中视讯在安防领域,快捷在会议室领域、宽博基业在数字告示与指挥控制室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与国内厂商专攻某一市场不同,国际厂商爱思创更喜欢全面开拓,当然这与爱思创自身的实力分不开。在今年的infocomm展上,爱思创展出了数百款产品以及众多的解决方案,以适用不同领域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同时,爱思创产品在技术参数方面也一直保持着行业的领导地位,并针对目前4K行业标准缺失、宣传混乱的情况,积极发布True4K 标准-这是一个为 4K 产品技术参数设定的清晰而完整的行业标准,践行了领导厂商应具备的行业责任。

   

技术快速演变“模块化”的价值放大

技术快速演变 “模块化”的价值放大

    信号控制处理技术与前端的显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如所有的信号处理技术、信号传输技术、接口技术等都在为实现更高清晰度的显示而努力。近几年,显示的分辨率从标清、高清到超高清(4K)实现了三阶段跳跃式发展,每一次的发展,都给带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号控制处理厂商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因显示技术发展带来的产品需求。同时,由于技术演变太过快速,许多新产品往往从研发到上市推出仅几个月之后就将面临淘汰,更高的分辨率,飙升的用户期望, 给信号控制处理设备厂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15年信号传输处理行业趋势梳理

    市场向前发展得很快,要想打造一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非常困难,模块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方面,以矩阵产品为例,只要切换底板能够处理目前全4K的带宽需求,基于模块的设计方式,可以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多种可选的输入输出板卡。如果客户需要升级支持全4K,他们仅需要单独换卡,而不需要换整个切换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与经济性。

    2015年,随着4K技术的快速,信号控制处理设备模块化的价值再度放大。今年infocomm展,快思聪就展出完整的DM 4K系列,包括输入/输出卡、接收器、传送器及缩放控制器等,所有产品皆可因应不同应用范畴提供最高分辨率的支持。DigitalMedia突破界限,为业界首个支持端到端 4K 分配系统。

    另外,ATEN 也推出了VanCryst™模组化矩阵式影音整合方案,包含了VM1600模组化影音切换器与模组化输入/输出板卡,包括VM7514/VM8514 HDBaseT输入/输出板卡、VM7804/VM8804 HDMI输入/输出板卡以及VM7104 VGA出入板卡。

    随着显示技术的变革,现在够用的每一信号控制处理产品在一定时期后都可能会面临淘汰。未来的技术如何演变,我们很难去预测,与其赌未来,不如着眼眼前通过模块化定期更新产品更具经济效益。

   

用户需求――拼接处理器的价值核心

    2015年,分布式拼接处理器从介入期过渡成熟期,市场的热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布式拼接处理器因价格较高,在一些低成本项目中常被排除在外;二是在高端应用市场, 大都要求具备高度的显示同步,极短的输入图像到大屏显示的延时,和控制策略响应时间。在这三个广泛被重视的参数上,分布式图像拼接控制器相对于其它的处理方面并不占优势;三,分布式拼接在许多的应用场合,其功能优势并非用户刚需。市场对于分布式拼接处理器的需求相比2014年明显放缓,对此,拼接处理器厂商也逐渐从概念炒作开始转向产品价值的提升。

2015年信号传输处理行业趋势梳理

    如传统的传统处理器厂商,威创、大视电子等,在处理器设备上有较深的技术底蕴,更善于发挥各种拼接处理器技术之所长。因此,在处理器上更注重产品整体性能的优化。如威创基于分布式架构威创推出全新的嵌入式全数字多屏图像处理系统CLink多屏处理系统。除具备海量IP视频接入、领先的模块化设计、超高稳定性等优势外,Clink处理器采用了独有的同步控制电路,集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业界领先的“乱序恢复技术(D.R.T)”和“像素同步技术(P.S.T)”,可实现全阶段AV数据流的同步,在跨屏同步性上堪称业界最好。

    而德普视讯、晨驭 显约等新型的分布式处理器厂商则积极发挥分布式处理器的IT价值,推动网络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在贴近用户需求的同时,既降低了工程的介入成本也推动了分布式处理器在相关领域的垂直应用。如德普视讯的MCS云拼接系统,从技术来源到系统拓扑结构和需求设计理念都是按照标准统一的互联互通需求设计,产品可以嵌入到任何标准化IT环境和互联网信息系统中的产品,不仅具有很好的扩展能力,还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IT环境降低用户的投入成本。

    另外,传统的信号处理控制厂商则将矩阵、转换等各类功能板卡有机的融入到拼接处理器,打造出具有众多功能的综合信号处理控制平台。

    以上是不同来源的拼接处理器厂商对拼接处理器发展持有的态度,但是从客户的角度看,大屏拼接处理器面对的问题无外乎三个:显示、控制和传输信号。因此,市面上任何技术形态的处理器和解决方案系统,都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优势。所以,大屏拼接处理器价值提升的本质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信号处理控制设备深度网络化

    近年来,大屏拼接IT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屏核心设备之一的分布式拼接处理器产品更是多元IT技术的产物,IT技术改变了大屏拼接行业的产品、设备和研发方向;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大屏信号处理控制设备也必须走互联网化、IP通信、兼容标准IT应用的路线。

    目前,信号处理控制除了产品的模块化、集成化发展外,产品的网络化也得到很大发展,已经能够提供更灵活的架构,创建可扩展的、大规模的网络。在切换速度,延时响应等方面有大的提升,对于4K的支持能力也大大加强。

    如格芬HD over IP w/RS-232和IR连接解决方案可以在局域网分配高清视频和控制信号。它可以创建一个可倍线和可扩展的交叉点矩阵系统,支持多达65,000个发射器和接收器。该系统直观的网页服务器界面使系统配置更简单,固件升级更容易。

    Lightware为千变万化的应用环境推出一个全面的视频、音频和控制发送器SW4-TPS-TX240,可使用单根CAT线缆传输DisplayPort、HDMI和DVI达550英尺,并支持3D和4K/UHD,适用于小型会议室和教室。MMX6x2-HT家族满足了更小的会议室和教室环境的实际矩阵切换需求。

    Matrox则推出了Mura IPX Series,4K采集和IP编码/解码板卡,让制造商和AV系统创建者可以提供能够在标准IP网络上实现高质量、低比特率、多通道4K或HD编码和解码的视频墙控制器。全新的Mura IPX硬件,结合了最新的、易用的APIs和Matrox MuraControl TM 视频墙管理软件,给系统集成商部署针对控制室、数字告示、AV演示系统的先进视频墙控制器提供了基础。

    目前,在信号处理设备的主要应用市场,基于网络和IP的产品已经日益丰富。虽然业界对网络化产品的具体技术和形态还不能达成共识,但是对于网络是信号处理的未来的认识已经空前统一。

中控系统触控终端的移动平板化

       

    传统的中控系统一般是中控主机+触摸屏的模式,触控终端就是各厂家推出的专来触摸显示屏产品,但是随着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用移动设备代替触摸屏的新控制模式已渐成趋势,全球知名的中控厂商,如AMX、crestron、extron、克莱默以及国内的ITAV、宽博等都已推出相关软件,运行于ipad或android平板之上,使之成为中控系统的全新触控终端。

    如2015年年初,Extron 电子公司推出的Extron Control,这是一款全新的应用程序,可让用户直接通过 iPad 完整地访问 Extron 控制系统。在快速完成初始设置之后,iPad 可快速地连接至相应的房间,为用户带来完美的高灵敏度触控体验。

    克莱默也推出了K-Touch 3.1,以进一步增强其云平台中控解决方案, K−Touch 3.1通过用于Apple TV、摄像头、Vera™智能家庭控制产品、中央照明以及克莱默FC−26I/O连接产品的滑块和拖放式编程模块等功能,使该平台使用更加便捷,并且减少了配置时间。K−Touch 3.1还引入了Apple TV IP控制、全屏沉浸模式,支持iPhone 6和iPhone 6+,进一步改善了集成商的用户体验。

    另外,宽博今年也为其最新的Multivideo Plus开发了新一代控制软件,操控人员可通过主机7英寸电容触摸屏、手机、iPad或Web页面对矩阵工作信号进行管理,比如:信号源连接状态信息查看,输入输出信号格式、分辨率、HDCP状态查看,EDID信息管理,音频格式查看,风扇、电源、温度的管理等。

    采用“移动设备+控制软件”已经成为中控系统触控终端的主流。用移动设备代替传统的中控触摸屏,有许多的优势:首先中控触摸屏都是厂商生产的专用设备,价格较高;而平板的价格相对便宜得多,其次,中控触摸屏一旦出现故障,通常需要返修,这必然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而平板是通用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用另一块平板快速顶替。三是平板中控触摸屏是厂商研发的专用设备,仅能完成设备控制,功能难以扩展;而在平板上开发相关应用比较容易,其功能扩展、软件更新也更加快捷。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