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视行业跌宕起伏、风起云涌,出现了一些高端技术,出现了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的跨界合作;出现多个新品牌的崛起,也出现了企业大面积的亏损;出现了价格战,也出现了口水仗的你长我短,但是回归到最后,都要面临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对于彩电行业2015年备受关注的几项技术,小编进行了简单梳理,为大家关注了一年的话题做一个总结。
技术创新
1、
OLED技术(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被誉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又被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OLED具有自发光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图层和玻璃基板,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节能省电,因此OLED屏幕具备了LCD不可比拟的优势。
OLED自身便能发光,无需借助背光灯,因此机身可以做得很纤薄,同时在显示时黑色场景可以全黑显示,就如同关机一样,因此OLED电视在理论生对比度可以达到无穷大,最终的显示效果也是液晶技术不能比较的,另外就是OLED近乎于零延迟的极速动态响应效果,可以保证画面的超高流畅度,给用户带来极致的观影体验。
其实早在2013年创维就率先推出了OLED电视,OLED显示技术也不是在2015年突然出现的,只是在2015年OLED技术在行业取得的发展和认可是空前的,2015年可以说是OLED技术的发展元年。2015年9月16日,中国视像行业协会牵头举办了OLED有机电视行业巅峰会,会上成立了中国OLED显示产业联盟,联合近30家机构,涵盖OLED显示产业上下游、产学研领域,创维担任联盟理事长,共同推进OLED的发展。韩国LG和三星是OLED显示的支柱产业,在OLED上游企业的布局上很完善,从设备到材料、专利技术,几乎可以说是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全球收购,多种手段并用。在技术思路上,蒸镀、激光热转印、喷墨印刷等也在多条腿走路。而在中国,OLED阵营强大,彩电整机厂商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都参与其中,创维也是国内首家率先实现全球量产4色4K OLED有机电视的企业,面板上游厂商主要有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同时,中国两大家电卖场流通企业苏宁和国美也为OLED电视站台助阵。
2015年OLED技术在官方立场上也得到了坚定立场,中国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亚斌就公开表示,“我们认为当前OLED以其独立自发光特性和柔性可卷曲的材质,代表了彩电进步的方向,中国企业必须正确理解产业发展趋势,不能因为暂时不具备产业优势就否认OLED技术的先进性及其代表的发展方向。”
当然,目前OLED技术面临的技术问题就是成品率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但是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是需要时间的。OLED电视相比液晶电视可以省去背光源等附件,在生产制造上也更具竞争力,并且OLED能从小尺寸做到大尺寸,加上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能卷能曲等特征,市场前景好。OLED显示技术是未来显示发展的动力,具备改变产业发展的潜力。
激光显示并非是新出现的技术,它已经有50年的发挥历史,但是激光成为下一代电视显示技术的争论也是在2015年达到高潮。激光显示技术具有色域范围广、寿命长、效率高、功耗低、轻量化等优点。激光显示技术继承了数字显示技术的所有优点,同时以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作为显示光源,在色度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可真正实现超高清、全色和真三维。
激光电视从本质上讲其实算是激光光源的超短焦正投投影机,目前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海信,海信推出了激光家族,其实激光电视的市场定位是相对高端的“家庭影院”,而不是普通的电视机。虽然激光电视亮度非常的高,是天然的高色域电视,同时相比同等尺寸的液晶电视,携带方便,安装简单,但是相比一般消费者心理定位电视价格在几千元或是1~2万元的预期,激光电视5、6万元的价格又显得非常昂贵。
激光显示技术具有天然的色彩优势,在尺寸具有理论无限大的优势,同时相比其他显示技术,国内企业掌握了核心专利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但是目前激光电视在行业得到的支持还是很有限,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激光电视是小众产品,企业不宜过度用力。从本质上讲,激光电视与我们在会议室常见的投影仪并无本质区别。事实上,激光电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叫电视,而是叫投影仪。他反问到:“如果投影仪可以作为大屏幕、超大屏幕使用,为什么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投影仪没有走进消费者客厅?”而从目前公开报道来看,全世界主流彩电企业仅海信一家把激光电视作为液晶电视替代产品在进行推广。
其实就市场定位来说,海信推广激光电视本身是没有错的,激光电视作为与液晶、OLED有机电视相互补充是没有问题的,毕竟这几种显示技术都是各有所长,短时间内非要争论谁好谁坏,也只是显得相互揭短,对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
量子点技术2014年就开始崭露头角,在2015年CES展上走进大众视野。量子是一种尺寸在2-10纳米之间的纳米晶体,每个量子依据不同的尺寸,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在蓝色LED的激发下,量子薄膜可以发射出色彩纯度很高的光线,能够将蓝色光源转换成红、绿色,抑制偏色状况,实现平衡的三原色输出,可以大幅度提升色域表现,采用这一技术的电视机将集成一层微小的晶体,将色彩能力提升多达30%。
同时,量子点的功耗和成本也要比OLED更低,量子点技术实际上是改善液晶面板的色域, 给LCD产品的高色域方面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让我们对电视的色彩体验进入一个新台阶。目前推出一系列量子点产品的企业有三星和TCL,量子点技术在电视产品上的运用可行性得到了证明,只是这项技术在行业的推广显得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得到的产业认可度有限,离真正的成为一种主流技术还有一定的距离。
HDR即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这个名词最先出现是在摄影领域,杜比实验室在2014年CES展上展示了自己的HDR技术,而在2015年CES上,索尼、松下等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HDR显示技术。HDR技术的核心是能够增强照片的动态范围,意思就是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的对比度大,在电视上的应用也是通过画质黑白对比度调整达到画质的最优显示。
通过使用HDR技术,画面的色彩会更加饱满充实。色调的渐变也会更加细腻,呈现的画面更自然、真实,同时,HDR技术在画质上的使用与电视的物理分辨率无关,主要是让像素更加准确。换句话说,就是目前的主流4K电视和全高清电视都能同样适用,当然,4K超清电视结合HDR技术会更加优势叠加。
HDR技术目前在行业内很多厂商的旗舰高端机型都有搭载,从CES2015开始,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和企业开始重视HDR技术,而近段时间,HDR的呼声渐高,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而在CES2016上,HDR很有可能成为电视展台的一大热门。
5、 海信发布的中国首颗自主画质引擎芯片
2015年11月25日,海信在京宣布,搭载自主研发SOC级画质芯片Hi-View Pro的智能电视正式上市。这颗自主画质引擎芯片的发布对中国电视业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很多年来,中国彩电企业都处于“缺芯少屏”的尴尬境地,但是海信画质引擎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处境,在加强海信产品画质上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对整个电视行业也具有重大意义。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认为:芯片是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企业无论是做手机还是电视,只能简单的拼装原件,生产千人一面的大路货。相反,从苹果到三星卓越的企业都是自己设计芯片,从源头上定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都是二流厂家。
海信自主画质引擎芯片大幅度提高了液晶电视画面的动态范围、动态对比度、色域、清晰度和运动流畅性,是国家“核高基”高端芯片产业化的结果。海信自主画质引擎芯片的发布对中国彩电行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将海信成功送进了世界一流企业的阵营,成为与三星、索尼一起成为世界电视显示技术的定义者和领导者。
电视分体技术不是2015年最新出现的,几年前日本就出现了分体技术电视,但在国内企业中,把分体电视做出来推向市场在2015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米、BOE、大麦、乐视都是分体主义者,其中小米、乐视又算是做得最好的。
分体电视的定义就是把电视的显示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声音系统分离开来,由电视显示终端、主机、音响系统三部分组成。打破传统电视三者集成一体的结构模式,解决了传统电视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大幅度提升了电视的寿命、音响效果、功能实用性,实现了电视的个性定制,三大部件可以自由组合和升级,同时也为智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家都知道,电视越做越薄,音质的处理和电视的厚度本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所以如何内置音响和更多的电子部件是一个核心问题,或许分体就是一个最好偶读解决办法。但是目前分体电视的这几家企业都实力很弱小,更何况连电脑都在推一体机的时代,分体电视能不能成为一种主流还很堪忧。
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什么样的技术会成为企业的主打也只是消费者和市场的选择,也有可能多种技术与创新市场齐驱。所以说2015年是电视行业喜忧参半的一年,压力与动力兼备,但是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还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好的品质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