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概念大规模推广已经有4年之久,但是市场还是难觅系统化的4K生态体系:这是2015年BIRTV展会带给业界最大的感慨。事实上,4K正在从最早的普遍标准的预期,转化成一种差异化体验产品。
技术日趋完美,甚至不差钱
在BIRTV2015索尼的展示中,可以看到从4K录像机、后期制作设备、监视器、家庭和机构影像设备到转播车等外场设备的全套4K内容解决方案。在广电系统厂商中,支持4K技术的总线产品、传输产品、播控产品也已经齐备。
甚至以上这些产品,客户还可以选择顶配、简配,一般TV级、效果优先的影院级产品。尤其是入门级的4K体系,已经不比中高端2K产品价格高多少。甚至可以说具有了一定的经济性:如果有关单位要采购新的内容或者广播技术产品,中高端2K还是入门4K真的已经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技术不再是问题、产业配套日趋完善”:这是BIRTV2015在产品层面给4K提供的标准答案。未来4K产品技术的发展,将从效果如何实现,向保证效果的基础上的经济性转变。但是,即便如此,人们对4K的真正到来还不应过于乐观。
应用凸显高端特色,差异体验成卖点
从BIRTV2015现场看,4K产品的主打牌依然是差异化体验,而不是标准化普及。
对于影院市场而言,正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高端巨幕向4K演变,4K采购的主体地位凸显。以激光4K为代表的产品成为行业标杆。另一方面,以中小放映厅,即7米屏幕以下市场,汞灯光源的2K产品经济性紧凑型产品,替代传统1K产品的路途还未完成。后者暂时不可能考虑4K产品:即便是2K产品,由于经济性原因,亦并非达到能彻底普及的程度。
而从TV应用角度看,4K影像的效果还不能打动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包括消费者。原因不在于4K内容和传输方面,而在于家庭电视机的配置。一方面,国内液晶电视刚刚普及不久,大量2K级别的产品尚没有到半寿命期,产品换代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新出售的电视机,以第二季度国内市场看,32以及40-43英寸产品合计占据半壁江山以上——这一部分产品,由于画面尺寸限制,在2K和4K之间几乎没有体验效果差异。
不过,在多媒体广告产品市场,4K标准正在成为真正的选择:任何客户都会首先考虑4K的必要性,虽然这些客户最终未必决定使用4K标准。亦即是说这个市场对4K的认可和认知度是空前的。现在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效果理想度、实际价值、成本等因素最终导致客户选择低阶标准的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间距LED屏的发展,对于多媒体广告市场的4K标准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4K广告的效果依赖于大尺寸画面和4K显示器:小间距LED恰提供了一种满足以上两个标准的优秀终端显示方案。
整体上,应用端的4K发展不取决于效果,而是对经济性和系统配套性更为敏感,这是4K普及的最新障碍,且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克服。但是,高端市场对4K的差异化追求,也已经成为另一类型的标准,足以支持4K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tv系统4K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V系统将是最大的4K潜在市场,但是这个市场现在问题重重。“4K距离2K的普及太近了”,而且4K与2K的效果差异远不如2K与此前的480p、620P标准的差异巨大。这两点成为阻碍广电系统普及4K的核心原因。
对于电视台和内容制作方,很多2K设备还是“全新”的。这些专业产品不同于3G或者4G手机需要频繁更换,而且成本巨大。这样的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家庭电视机上(如前文所述)。如果要更换这些系统成为4K产品,客户面临的局面将是不断的投资,而看不到收益。何况4K之上还有一个8K高悬在那里——这让系统采购者更为谨慎。
对于TV系统4K的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传输效率。如果在广电传输系统带宽不变的情况下,冒然部署4K,则意味着整个系统能提供的频道规模大幅减少——这无疑会降低广电传输企业的潜在收益规模,并还需要采购一大笔新设备。从这个角度看,广电系统接受4K还需要新的传输技术或者新的业务模式的驱动。
更为重要的是广电系统现有的精力,大部分已经被智能电视产品和网络视频所牵扯。如何适应广电网络体系的互联网化是一个更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这个任务面前,4K技术只不过是一个“小卒子”。
那么,互联网视频企业有没有意愿普及4K呢?答案是,也只是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而非普及型的技术标准:第一,互联网视频行业还处于集体烧钱阶段,其中版权和网络带宽是最大的一块成本,如果普及4K,网络带宽和版权成本都会增加,且网络带宽成本翻番都不止;第二,对于网络视频的客户端而言,例如PC、手机移动端等,4K效果的差异性不大,但这两个占据了视频网站七八成的访问量;第三,网络视频除了正规机构的版权产品外,更有很多创意性的个人作品,后者很难实现4K化的标准。
总之,4K的路不会太短,甚至有可能还没走完就迎来8K时代。未来的广电系统将是从2K到8K多个标准长期共存的格局。
高端价值点是4K采购者的核心想法
4K已经从理想的普遍标准,变成了差异化体验价值的个性标准。对此,业内采购者表示:无论是广电、传媒、个人消费者的电视机,或者电影院市场,4K产品是否被选择,都与能不能更快实现差异化价值有关。
例如,电影院的客户采购4K激光放映机,根本想法是在日益激烈的一线城市旗舰影院市场中,占据技术和效果优势——同时,这部分市场也是整个院线体系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对于普通的电视机消费者,2015年上半年两百多万台的4K电视,大多数是销售给了高端客户群。这里的基本消费格局是:因为要买高端所以选购了4K,而不是因为有了4K才去选择高端产品。
这种事实反应出的问题是:4K被购买首要的因素不是因为它的效果差异,而是因为它顶了一个高端的光环。对4K的选择是竞争中追求差异化,而不是追求最终绝对体验效果。而且这种局面至少还会延续数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