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智能可穿戴行业发展风头正劲,但目前市场仍然处于拓荒阶段,发展前景仍不明确。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准自身定位和作用,最大程度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等,都将是智能可穿戴制造商们面临的艰巨难题。
智能可穿戴市场迎来快速增长
记者近日从2015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SINOCES)主办方了解到,为期4天的展会将汇聚国内外最新的五花八门的智能硬件产品。
据了解,本届展会在二号馆特设2600平方米的移动互联与智能硬件展区,集中展现了新时期下最具创新力的智能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许多来自国内外最新的五花八门的智能硬件产品,如海尔小帅智能家庭影院、智慧云谷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也在展会中亮相,而淘宝众筹、长城会等也将首次出现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电子消费展上。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而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更是成为重视健康兼具追求时尚的重要标志。今年6月以来,包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者杰布·布什等在内的国外政要被发现在多个场合佩戴Watch,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上佩戴的是Fitbit智能运动手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则佩戴着Jawbone运动手环。
近两年,在在资本的推动下,智能可穿戴产品在不同领域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很多厂商都开始涉猎这个新兴市场。在国外,互联网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消费电子企业如索尼、三星,以及耐克、阿迪达斯等传统企业,都已经向智能可穿戴设备伸出了触角。国内,百度布局的“云端”数据模式正在建设中,奇虎360、小米、中兴通讯等生产的智能手环都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随着PC、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传统设备市场都日趋饱和及成熟,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及众多处于科技硬件产品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都强烈想要找到全新的增长机会。而很多企业认为,智能可穿戴就是下一个风潮产品。
SINOCES组委会负责人楼伟列认为,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零部件的能耗降低、电池的续航延长以及低功耗蓝牙等无线标准的推出,未来几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将高速增长,而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市场。
目前尚处拓荒阶段
虽然从数据上还是从产品数量上看,智能可穿戴市场的发展风头正劲,但仍然存在着内冷外热的尴尬,尤其是如今能够实现真正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然处于拓荒阶段,发展前景仍不明确。
目前,无论是芯片、技术方案、算法技术、传感器还是续航、显示等方面的技术都在以“火箭”式的速度在探索发展,而智能可穿戴借用这些本身还处于快速演变中的技术进行产品的搭建,就像是直接将实验室的产品搬到了市场商业化中。
对此,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雪涛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行业,而只是一个细分市场。互联网公司、IT公司和传统的运动装备公司都对产业有涉及,通过各自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切入可穿戴市场。然而当前全球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仍然还是个未能完全走出实验室的新型产品。虽然面临市场爆发期,但其规模和成熟度还需要时间酝酿。
SINOCES组委会负责人也表示,“现在智能可穿戴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在解决用户痛点并没有大的突破,很少有引爆市场获得实际的销量的影响力。我们应该从用户需求角度用极致产品去解决已经存在的刚性需求,而创造需求比较难突破”。
如同任何新兴的计算平台一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准自身定位和作用,最大程度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等,都将是智能可穿戴制造商们面临的艰巨难题。
智能硬件的核心是大数据
在SINOCES组委会负责人楼伟列看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能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都是通过更丰富的传感器和算法来更自动和低成本地数字化人的生活,然后,再通过更丰富的反馈介质和反馈机制来影响和改变人的生活。
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到现在,仅凭靠优秀的工业设计和包装就能开发出一款改变行业的产品,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毕竟,再好的硬件设备,缺乏软件支撑,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因而,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变。
作为硬件智能化的时代之门,大数据由过去单纯的数字,转化为如今的数据统计,包罗万象。它不仅包括我们所说的客户量,业务量,营业收入额,利润额等等,还包括数据的整合与结构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广泛存在于社交网络、物联网以及电子商务之中。
不过,可穿戴和大数据两个领域的世界级权威AlexPentland教授说,光有数据还不行,大数据需要的是超强的分析能力,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技术手段与分析水平,还远远没有将大数据真正的能量挖掘出来。要想让智能可穿戴设备真的变成我们器官的延伸,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与生俱来的本能,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是革命性的进展。
SINOCES组委会负责人楼伟列表示,可以预见,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层出不穷,并且不断更新。但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来说,无论形态如何变化,最有意义的部分仍在于通过设备上的传感器所采集并保存于云端上的数据。因为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可穿戴设备才具有智能的属性,而大数据则因为有了可穿戴设备的采集数据,才真正变得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