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互联网+要求企业做好“供给端变革”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5-07-02 作者:萧萧

    对于互联网+的讨论,现在有一个误区:既是,注重了外部的机遇、讨论了很多市场性的课题;但是忽视了因互联网+企业内部要发生的变革和架构调整。这样的情况,割裂了互联网+在“供给到消费”这个市场链条中的一贯性。这种误区,在大屏和商显行业尤其突出。

互联网+要求企业做好“供给端变革”

    互联网+不仅仅是“消费端”的加法

    从2014年医疗产业开始“互联网+”;2013年,教育智慧化开始“互联网+”;2012年智慧城市开始“互联网+”;在更前面还有物联网概念和工程;而2015年工业制造业也在开始“互联网+”……

    于是,很多大屏和商显企业看到,各种显示设备具有了更大的潜在市场:客户强调智慧化的过程,必然依赖于更多的数据可视化中心的建立。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消费增量”模型。例如,智慧教育尚未成型,2014年就已经贡献了30万台交互式液晶显示设备的市场容量,而研究认为这一数字会很快提升到百万以上。

    市场有机遇,有重大机遇,尤其是互联网+正在加速大屏和商显行业的机遇到来。但是,如果细分到某一个企业身上。这个机遇并不是平等的。

    例如,还是教育市场,液晶的增长并没有给原来强势的投影和传统电子白板企业带来机遇。交互式液晶的前五名品牌,只有鸿合是传统投影业者,其他都是“新秀”。而国内教育投影的老大,日立则在2014年默然与十余年黄金搭档鸿合分手,独立门户。——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呢?

    第一, 面对互联网+的机遇,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如愿的实现发展壮大,没有做好准备的企业很可能面临的是市场萎缩、企业消亡;第二,即便意识到需求端的变化,自身也做出了诸多调整,也不意味着就会一帆风顺,因为整个互联网+的生态转变不是同步一致的过程,中间必然有曲折和未及预料的困难;第三,互联网+的新机遇一定会培养起来新对手。

    更为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做出自身变革的力量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的概念,还包括产业自身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新竞争手段的发展等多元化因素。——这会导致企业自身调整的复杂性大增

    例如,小间距led显示屏,在军队市场的高歌猛进,更多的得益于这种产品“全程国产和自主化”,带来的安全性;再例如极米和坚果在微投影市场的迈进,则得益于其对互联网产品规律、电商规律和粉丝文化的成功把握;另一个例子,工程投影市场,本土品牌的加速发展,则与激光技术的成熟有密切关系。

    所以,一个显然的结论是,拥抱互联网+不是等着天上的馅饼掉到嘴里,而是要用狼性精神去主动争取。在这种争取的过程中,企业自身必须变革、调整、进化,以适应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新需求的确立。即,互联网+亦是“供给端”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大屏和商显企业“+”什么

    传统大屏企业的产品属性如何定义呢?答案是显然的,即“硬件产业”。从DLP拼接、工程投影、液晶商用显示器到新兴的小间距LED屏、激光显示、触控产品、分布式处理器主机、云处理系统等等,厂商、渠道、集成商,在硬件上做的学问还是最多。

互联网+要求企业做好“供给端变革”

    “硬件产业”的特质,也就决定了大屏行业无不把显示技术创新,作为最关键的“价值支撑点”。即便是在目前,行业都集中在强调“解决方案体系”的背景下,这一点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解决方案体系,还是集中在“如何显示”或者“实现何种显示效果”等技术和硬件价值上,而没有形成以“显示什么”或者“显示效果的意义”为核心的客户业务价值标准。

    以上,是大屏和商显行业传统的“产品状况”。这种行业产品供给格局,是不是符合互联网+条件下的产业需要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大屏企业至少面临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 硬件天花板。从显示技术角度看,今天大屏和商显领域异彩纷呈:投影、平板、液晶、激光、LED、OLED、触控、透明显示、异型显示、传感器与显示设备一体化等等。但是,高潮过后是什么呢?大家都明白必然是一个低谷。亦是说,当市场将众多显示技术创新一股脑拿出来之后,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行业要面临基础显示技术进步缓慢、产品同质化、比较需求端相对性能过剩的窘境。

    第二, 数据爆炸。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产业工程等新事物呢?答案只有一个,今天人类可以异常丰富、快捷的获取和处理大量关于管理、生产、创新、安全、娱乐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并用其处理结果来指导社会生活实践,就是互联网+的真实形态。无疑,对这些数据的展示,是未来大屏和商用显示行业的根本任务,而从数据展示形态、展示技巧、数据互动技巧、甚至数据处理本身等产业环节中获利,更会是大屏和商显企业“提升企业价值”的重大手段。

    第三, 业务模型多元化。传统大屏行业的业务主要就是“建造一台多功能巨型电视机”——任务简单、目标明晰。在这种行业环境下,大屏企业在不同客户需求间感觉到的差异比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但是,互联网+条件下,数据和数据应用模型,对显示体系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差异化影响会显著增加。尤其是当大屏和商显企业,更多的涉及数据段增加值的时候,其业务模型必然变得复杂,并因客户不同而异。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决定了单独注重硬件价值的大屏和商显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并不能分得更多的市场价值和收益,甚至硬件自身的过剩与同质化,还会使得这种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能力下降。

    反向的发展通道则是“服务化”:以客户多元化价值为中心,扣住客户业务需求的差异性、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大屏和商显企业服务客户价值的能力。亦,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大屏和商显企业应当是以“创新服务价值”为目标的企业。——增加服务价值,这是大屏企业实现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新部门、新架构,大屏和商显企业要和互联网共振

    打好互联网+条件下的服务牌,为行业创造崭新的价值点:这句话说起来如此容易,做起来去并不容易。两个摆在行业面前难题:

    第一, 客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便是智慧城市、智慧教育这些比较早起步的互联网+领域,客户对自身需求的把握能力都很有限。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的应用模式在不断涌现,另一方则是由于客户不是“互联网”专家。例如:客户对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早已经习惯了,但是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却可以轻易解决——对此,谁来提出首次方案建议呢?显然不会是客户。

    第二, 大屏和商显行业企业只是“窄面专家”。什么意思呢?大屏企业的专家身份,是了解大屏是怎么回事、如何实现,能够对既定需求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些专家,对客户的业务和需求并不了解、不深入,他们不知道“客户居然还有这样的需求”,所以这些专家解决问题的技能无的放矢。

    “互联网+实际操作中不对口,对不上号,各说各话”:这是很多情况下大屏与商显企业和客户之间“鸡同鸭讲”式的矛盾。这也是,阻碍互联网+大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所在。打破这种困境局面,行业需要“双向专家人才和团队体系”。

    何为双向专家呢?就是指那些即懂的大屏这套东西和技术,也了解客户业务、能够深入客户需求的“专家”人才。什么是双向团队体系呢?即是指大屏和商显企业的内部团队要能够深入客户阵地,帮助客户组织它的业务流程——这个团队长期在客户业务一线从事调研工作。

    拥有以上的能力,需要大屏企业实行更为扁平化的内部资源价值体系。所有的创新、研发力量要向前端的客户需求倾斜,由具体的项目方案团队调度使用。项目团队权力进一步放大,知识技能结构空前完善。一线队伍到最高决策的中间层大幅减少。运营和考核体系,全面以项目创新为中心来构建。企业运行流程从,研发创新出新产品,销售部门来卖掉;转变为,以客户服务和项目部门掌握的客户需求为基础,创新构建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长期迭代式的支持客户业务模式的升级与发展。

    这种大屏企业内部的结构转变,销售部门变成了创新和调研部门、研发体系从独立部门,变成了服务于前端市场的灵巧性组织、售后支持从独立运转,变成了客户团队的一部分。这种结构转变,企业架构更为扁平化、权力和资源全面前倾、客户团队全程全寿命的跟进项目、关键决策力量靠前把关、一线技术力量走出实验室,到达客户第一现场。这种结构转变,是大屏企业人流、物流、财力流通结构的全面调整。

    当然,接受以上这种业务结构重组,大屏企业必须先接受互联网+的大变革理论,同时必须树立起崭新的互联网思维。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在实践中循序渐进、逐步摸索和改变。

    外部加法、内部加法协同,互联网+才能实现

    消费端互联网+必然要求供给端也实现互联网+;企业外部环境的互联网+必然也要求企业内部结构实现互联网+方向的转型。这是一个问题的反正面,是互联网+体系的不同组成部分。

    把握互联网+规律中,供给与消费的平衡、把握互联网+是对客户需求的全面创新、把握互联网+不能只看别人加,自己原地不动的几项基本规律,是现在大屏和商显企业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既可以解释“为何互联网+雷声漫天,我的业务却不见增长的迷惑”,亦可以解释“为何我这样行业领先企业没有实现增长,那些新创企业却业绩不错的迷惑”。因为大家的外部环境是客观不变的,但是每个企业应对同样外部变革的内部转化却大不相同。或者说,决定大屏和商显企业互联网+战略成败的根本,即在于能不能实现适用于互联网+规律的企业内部变革。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