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投影机在2014年终于扬眉吐气:有了近20万台的销量。乐观的评估认为,2015年这一数据即将翻番。而在2014年底,德仪也不失时宜的宣布将在2015年中推出1080p级别的微投芯片。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激励下,微投的受关注度上升到了决定投影产业的份额结构的高度。
微投如何实现高增长的
每年20万、30万、40万的销量——微投的销售业绩高吗?与家用家庭影院投影机2014年,15万台多的量比较,固然不小。
但是,国内家用投影市场一直有一个被称为“娱乐投影”的特殊圈子:即选购专业家庭影院产品,觉得价格过于昂贵,又非常喜欢玩投影的年轻族市场。这个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已经达到20万的级别。
实际上,微型投影实际填充的市场是“娱乐投影”。
传统娱乐投影机基本价位是2000-3000元,分辨率多数只有800*600;微型投影机目前主流价位也在2500元到3000元,分辨率基本实现了720p高清。同时,传统娱乐投影机亮度多在3000流明,同时体积较大;微型投影主流亮度500流明左右,体积更为小巧。
消费者在娱乐投影和微型投影之间的选择,本质可以看成同价位下,分辨率战胜了亮度——虽然500流明的亮度在光照条件下不够玩,但是在夜晚、关灯、拉窗帘的背景下,提供60-80英寸的可视画面并没有多大问题。而玩娱乐投影的消费者,一个显著特点即是“因为价格原因,能够承受画质的牺牲”——若非如此,这个消费细分市场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笔者认为,不要简单的认为微型投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市场:事实是,目前微投的增长是对传统娱乐投影的替代(另一层含义是极米、酷乐视、坚果、山水,抢夺了明基、鸿基、奥图码的部分市场)。
亮度依然是瓶颈
目前主流家庭影院投影机的亮度已经在追求2000-3000流明的高亮度,激光电视甚至更高一些。高亮度与高对比度屏幕配合,可以在日光照射条件下,形成媲美液晶电视机的显示效果。
而微型投影机500流明的亮度指标显然白天不够看。虽然理论上,500流明的投影机,投射60英寸画面,和60英寸的液晶电视机的一般屏幕亮度处于相当的水平。但是,液晶电视的屏幕拥有多层防反射光设计:即,在关闭画面的条件下,屏幕呈现黑色。而微型投影多数直接投影在白色墙壁上,少部分购买了屏幕的用户,也是用的最廉价白塑幕布——这样的“屏幕”或者墙壁,必然没有防反射光设计,在有外部光源的情况下,画面色彩失真、对比度严重下降的现象就会出现。
当然微投用户也可以说:俺们也用高对比度幕不行吗?答案是不行!首先高对比度幕价格昂贵,几千块,甚至万余元,远超过一般微型投影机的售价。同时,高对比度幕是以牺牲亮度换对比度和色彩的方式,实现高画质的。高对比度幕对于投影机亮度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只有亮度达到2500流明以上的投影产品,才适合使用高对比度幕。
微型投影亮度瓶颈,带来的应用体验局限主要是“必须在小黑屋模式”下才能玩转产品。且,即便是小黑屋模式,这类产品的显示效果亦与专业家庭影院产品、激光电视产品差距巨大。
微型投影机,突破亮度瓶颈也有其办法:第一是,LED光源不断进步,价格不断下降。2014年微型投影市场的爆发,就是基于此前2012-2013年高亮度LED灯珠产品的性能提升50%、价格下降一半的行业趋势。第二是,微型投影未必需要太微型——比如极米、坚果、酷乐视等产品只是比一般的传统投影机个头小,却也放弃了最初微投产品“和手机体积媲美”的超微设计。更大的产品体积,即意味着光源和辅助散热系统设计的空间更大——个头大一点,这是目前微投亮度提升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业界2000流明、1500流明的LED光源家用投影已经上市,但是却价格昂贵、体积巨大——这些产品的技术难以在微投上经济的移植。而即便800流明左右的产品,其价格也会较500流明的高一倍。
亮度成为价格和阵营的分割线
观察现在的微型投影市场,消费者可以发现市场份额超前的,没有一家是传统投影品牌!
微型投影市场的主力是极米、酷乐视、坚果、山水等,日系投影巨头的缺席比较厉害,台系品牌亦市场成绩不佳。但是,这并非说台系、日系品牌没有微型投影机。市场的秘密在于价格和亮度。
一台真正满足优秀显示效果的投影产品,必然是具有一定亮度水平的产品:这是玩投影的人的基本常识。专业家庭影院投影机的起始亮度一般定位为1000-1500流明。这样亮度的产品依然意味着光照下效果不佳,必须在小黑屋模式下才能发挥出画质优势的缺陷。LED光源产品比较汞灯产品,在色彩和对比度效果上有优势。但是其真正堪用的起始亮度指标也需要在1000流明左右。
所以,传统投影品牌,与初创型企业形成了选择差异。明基、奥图码、日系巨头等更愿意提供高亮度的微型投影机,比如900流明的明基gp30、奥图码HD93达到1300流明的家庭影院产品。传统投影厂商选择的产品路线,明确具有性能优先的趋势。这与新型品牌选择价格优先、市场规模优先的路线截然不同。
传统投影厂商选择LED光源产品性能优先的路径,有其特殊的背景。这些品牌在2000-3000元价位上都拥有大量传统投影产品供应,包括800*600分辨率、1024*768分辨路,甚至720p的产品。这些产品目前正是新兴投影品牌微投产品的主要竞争者。
极米等新兴微投品牌,选择价格更为低端的500流明中低亮度产品作为突破点,也有其特殊原因:这些品牌处于初创阶段,急需证明自己创业方向的正确性,即急需要销量数据、份额数据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尤其是那些拿了风险投资的企业更是如此。
以上这些因素,形成了微型投影市场创业品牌和传统投影巨头的市场二元格局:即份额占优势的创业品牌,在高端产品线缺乏成绩;具有研发和基础技术优势的传统投影巨头,因为在营销思维和产品线选择上的差异,暂时在市场份额上表现不佳。
走向高分辨率、高亮度不可避免
上文中已经提到,微投产品市场的爆发可以看成是“低亮度+低价格+高分辨率”对传统娱乐投影“高亮度+低价格+低分辨率”差异化竞争的胜利。
亦,微投产品2014年以来的爆发趋势,与其基本实现720p的高清分辨率关系密切:目前,网络视频基本实现高清化,正在向超高清方向发展。在亮度、对比度效果有限的背景下,分辨率的提升也可以改善整体画质体验。娱乐投影用户已经厌倦了近10年来800*600分辨率产品的表现力。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在亮度有限背景下,高分辨率会是未来微投竞争的一个焦点。
对此,微型投影机光阀的上游供应商德州仪器自然心知肚明。因此,德仪在2014年底宣布即将提供1080p级别的微型投影芯片。这类产品最早将在2015年中后期与消费者见面。对此,传统投影巨头也表现出极大的欢迎。
另一方面,微投产品最大的性能缺陷依然集中在亮度上。因此,亮度突破一直是所有厂商努力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传统投影巨头暂时具有产品和技术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不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首先亮度提升越是到高亮阶段进步越缓慢,甚至最终形成难以逾越的瓶颈;其次,消费市场对亮度提升的需求不是无止境——现在1000流明的产品技术已经成熟,只不过价格稍微贵一些,2000亮度的产品开始走进整机研发人员的视野。
所以,无论分辨率还是亮度,传统投影巨头和新型微投创业品牌最终都会形成:基本指标相当的同台竞技格局。这一局面最早可能在2016年初来临。
对于传统投影品牌,高亮、高分辨的微投,已经不是对低端娱乐投影机的替代,而是直接威胁娱乐投影机和家庭影院投影机两大板块的份额,甚至威胁商务和教育市场的基本格局。这种威胁性的严重程度是空前,因此,在2-3年的未来时间内,必然存在传统投影品牌和微投创新企业之间的一场生死之战。
如何布局新营销,微投市场技术之外的较量
极米的销量在迅速攀升,甚至超过了很多数年苦心经营的品牌——这个成绩很有意思。因为极米是全新的品牌。导致极米崛起的关键原因即是极米的营销文化。
以米命名,已经透漏出极米是小米的忠实粉丝这一秘密。互联网营销和粉丝文化的娴熟运用,以及一上市就加大的品牌形象公关,使得新品牌的劣势被避免,而崭新的体验优势被发挥出来。加上时机得当的价格战(成本定价)策略,极米销量攀升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极米模式也有其缺点:即,极米产品销量虽高,盈利却并不比别人高。高销量除了依赖高超的营销技巧外,也依赖着更低的价格。2014年微投产品争相压价,与其市场增长几乎是同步的。极米固然需要向投资人证明其无可挑剔的成长能力,却也必然牺牲一定产品效益。
或者说,极米的模式是先份额、后效益的长尾战略。对此,至少有两个要点存在不确定性:第一,微投市场究竟能有多大?无论如何它不能媲美手机,甚至也赶不上TV的数据,更有甚至传统商教投影200万台的规模都难以超越。第二,投影圈子虽小,但品牌很多。传统大佬、新兴品牌二三十个,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极米可能不得不和竞争者分享市场规模。这两点都可能导致极米模式不可持续。
但是,极米模式是否是可持续性的,并不影响极米模式对微投,乃至整个投影产业的改变。低价格,成本定价、快速产品迭代、更为简洁和专注的产品线,更为亲和的粉丝文化……这些都已经改变投影市场的运营哲学。
极米的改变力量,现在的表现是对卓多传统微投优势品牌的超越,难保这种改变力量不会演化成未来对整个投影产业,家用、商教等市场的全面替代。而且,极米不是一个人,他的后面还有坚果、红蝶等“友军”。
所以,微投带给整个投影产业的启迪,至少应该包括产品技术这个硬件层面,以及产品品牌文化这个软件层面,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微投亦不需太完美
无论如何微投时代已经开启。纵使多数产品亮度不足、有些噪声问题、智能和无线功能亦不是很令人满意、特别是内置的喇叭音量很不足(微投体积过小导致),但是低成本、便捷、大屏的主应用优势,依然足以撬动一大波粉丝。
未来,随着更多品牌的加大投入,随着亮度的进一步突破和1080p产品的登场,微投的市场容积,少则是目前的5倍,多则也可能是目前的10倍。这样的一个量能,也足以改变全球投影产业的品牌结构。同时,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也很幸运,他们能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非凡体验,并完全置身事外的观看投影产业新一轮“截然不同”的革命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