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公司,还在把数字告示叫做“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那么很可能你们这个团队要“OUT”掉了。因为,数字告示产业正在打开她的“升级模式”。
数字告示传统市场的瓶颈
2007年是国内数字告示产业第一波爆发周期的起点。但是,四年之后的2011年,数字告示却迎来了一波堪称巨大的挫折:此前,精心布局的产品、理念,未能实现最够的市场规模、数字告示企业面临两种难题:第一,投入过大的企业,难以找到成熟的市场,收回成本;第二,投入过小的企业,根本拿不出成形的应用方案,逐渐退化成免费服务或者纯硬件厂商。
对比,笔者将2011年的数字告示产业困境称为“需求端解构”。即,因为没有能够把握住需求市场的成长节奏,而导致自身产业格局异常波动。
这种“需求端解构”的核心是即有技术和产品,与需求客户的价值不匹配。标志性的行业特点包括:一,大尺寸显示设备成本高昂;二,播放机设备的技术架构未有理想的平台选择,尤其是ARM平台还未标准化;三,潜力市场开拓不力,首先是传媒市场自身的饱和以及效益有限,其次是零售市场的拓展缓慢和公共服务市场的过度结构化;四,产品应用模型局限于信息推送,产品价值模式的单一;五,运营带宽成本和带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够理想……
以上五点,可谓之“内外交困”。甚至,这些因素,不仅是2010-2011年数字告示行业困境的成因,亦是今天数字告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应的行业发展之路则在于三块进步:1.降低成本、2.撬动需求、3.发觉新的应用模式和价值点。而在近年来显示技术进步和互联网+概念崛起的背景下,以上三条已经在逐步成为现实。
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元化
数字告示产业,首先是基于显示硬件技术的产业。显示产业的发展对数字告示行业成长影响重大。
第一, 大尺寸液晶显示产品价格不断走低。据统计数据显示70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显示器2013-2014年均价下降50%以上,销量增长超过一倍。其中,80英寸以上产品2015年市场销量将增加7000-10000台。价格走低对产品应用的驱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大尺寸上,中小尺寸的应用规模更广、数量更大。因此,哪怕是1成的价格下降,对于整个产业的成本构成都是巨大的影响。业内预计,液晶显示设备的价格持续下滑还能持续数年,尤其是中大型尺寸,将更为突出。
第二, 播放技术平台的进步。这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播放机采用ARM架构,产品稳定性曾强、成本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其次,H.265等新编码技术,以及4G和光纤宽带的普及、资费降低,提升了产业的带宽经济性;另外,云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器端成本和维护性投入呈现降低趋势,尤其是改善了中小企业运营的平台成本。
第三, 多元化显示解决方案的出现。这主要包括液晶在4K、8k、裸眼3D、透明显示、触控产品、大长宽比产品、异形产品、窄边和超薄、高亮与户外显示产品上的进步;小间距LED显示屏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激光电视和短焦投影技术的成熟、进步以及成本下降。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包括目前占主流的红外触控产品和正在走向市场的触摸屏技术的液晶显示产品——这类产品为数字告示从简单的推送,向双向交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过去三年间,这类产品价格下降亦过半。
以上这些行业硬件方面的进步和变化,历史性的为数字告示系统的需求价值拓展创造了更为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是,真正让我们看到行业爆发期望的变化,并非硬件的改变,而是互联网+概念大潮的冲击。
融入互联网+数字告示的愿景
一个理想的数字告示系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07年这一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的定义也许是“便捷推送、震撼展示”——即告别分众传媒电梯间广告那种小屏效果和人力更新内容的业务模式。
但是,这样的应用模型已经不是数字告示的真正未来。笔者认为,数字告示提供何种产业价值和应用模型,必须与今天的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进步同步考虑:这就涉及三个方向的问题,除了广告还有更多的信息可以上网,进而登陆数字告示平台吗;如果数字告示系统拥有智能,那么和观众的会话模式会是怎样的呢;在一个有限应用场所中,数字告示如何与其他设备协同——假定这些设备实现了智能化?
对以上三个问题,如果都进行肯定性的回答,那么读者会发现,互联网+智能技术下的数字告示应该是:一种商业智能机器人,并工作被称为“商业互联网”(区别于移动互联网、家庭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概念)的生态环境中。这样的系统下,传统的内容分发,只是一项必要,却占比非常小的基础性工作。
这样的产业愿景,将能解决了传统内容分发性系统没有能够根本性流行的原因:简单内容分发,自身面临的是“消费者不缺乏广告”的生态瓶颈。虽然任何商业或者公共服务环境中 ,信息的不对称依然高度存在,但是这并不说明消费者得到的信息数量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驾驭这些信息的能力有限,以及超越消费者处理能力的过量的信息,这使得简单推送信息的数字告示系统,结构性的加重了“信息价值”的不对称。——简单讲既是,消费者对信息轰炸持反感态度,因此信息推送模式的商业价值并不突出。
所以,单纯信息推送性的数字告示,除了在公交提示等特殊领域大获成功外,在更多的领域则面临“价值不明”的应用尴尬。而对于成本敏感性的商务和公共服务活动,价值不明是致命的缺陷。
强调数字告示应该是智能机器人化的主动服务系统,强调数字告示应该融入“商业互联网”就是强调“如何用信息”,而不在是“填鸭式”的简单推送信息。实现这样的产业转变,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 一个拥有一定产业实力,并意识到目前数字告示应用的不足的行业环境;第二,一个已经日益丰富起来的多元化互联网应用环境和消费者习惯;第三,相对处于经营和管理困境中的客户市场,如零售行业、政府公共服务行业愿意改善自身竞争力的基本结构性需求;第四,必要的舆论风气和信心引导。
以上这四个方面的条件,今天看来已经比较成熟。经过8年发展的国内数字告示行业早已沉淀下基本的产业实力;电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消费习惯的改变;O2O和互联网+等概念已被各个行业高度重视;国内经济市场对互联网+驱动下的产业升级保有很强的信心;同时电商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人民对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提升的期待、相对低迷的国内和全球经济也形成了不小的“升级倒逼力量”。
那么,如果数字告示的升级之路已经万事具备,数字告示企业又应该如何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呢?
数字告示企业抓住生态既是抓住互联网+
互联网+条件下的数字告示企业,必然拥有几个显著的行业转变:
首先,数字告示系统可能的功能内涵应是没有边界的。它是一个信息集中、处理、展示为主要工作流程,集结了环境感知、用户交互与自主智能技术的体验体系。这种认知,决定了数字告示的平台设计,必须满足可以模块化扩展、数据模型重构、以及兼容第三方应用的软件工程学特征。
第二, 数字告示行业内的企业,必须了解到没有任何企业能通吃“产业链的上下游”。显示、播控、系统运营、功能插件与模块等不同产业链环节会属于不同的“生态伙伴”。做好、做精自己的产业环节,并提供生态友好的共生价值,要比眼热别人碗里的饭更重要。
第三, 数字告示行业,必然诞生一批以运营和平台集控价值为核心的领头羊企业。这些企业将采用规模制胜、信息流量制胜的商业模式。虽然这些企业可能不提供任何具体的软件和硬件销售业务,但是却是整个行业的运转中心。
第四, 数字告示行业不需要刻意强调自己的“行业特色”。互联网+的概念已经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性共生内涵。这种生态共生关系,既是强调企业外部价值与内部价值对企业发展的同等贡献。其潜在含义既是“应需而动”,而不是“固步自封”。什么样的市场或者服务是数字告示、另一些则不是数字告示,这种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应该提供生态链中的哪些服务价值。
第五, 软件技术将会比硬件更具看点和时代竞争力。因为,软件才是提供数字告示企业“体验”与“客户价值”差异的关键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软件功能,或者依靠协作伙伴提供的多元化功能,将是数字告示企业未来竞争的真正焦点之一。这种变化,即与硬件的性能过剩有关,更与数字告示市场客观的客户需求有关。
对于自身既是互联网行业分支的数字告示,理解以上种种行业转变并不困难。这些行业转变的核心主要围绕着“如何让数据和信息发挥价值”来做文章,即让有限信息发挥出应有价值,要比无数的盲目推送信息重要得多。如何让数字告示应用 ,告别简单的信息爆炸模式,进入到精选的信息价值模式,取决于数字告示软件如何管理和运营“信息数据”。
对此,数字告示企业如何看待微软小冰这种技术呢?这种学习型的交互技术,必然是数字告示未来的选择方向之一。此外,数字告示企业也无数次畅想过主动性的信息选择技术,如针对不同人物的特征,选择推送信息。同时,在历史经验,亦可称为大数据结论的指导下,信息推送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仅仅是改变信息推送模式还不够,还需要在信息或者说数据自身的内在关系上做文章。即“决策级别”的信息交互。这要求数字告示服务商从研究信息的传递过程,逐步深入到研究信息的内在价值逻辑过程。这无疑对数字告示企业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提出崭新的挑战。
更深入的应用模式变化,还会发生在系统交叉上:如数字告示系统利用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数据,或者数字告示系统与商户的会员系统同步工作,以及数字告示系统与电商和O2O应用的融合……这种跨系统的需求变化,更体现互联网+的本质,可想想的创新空间亦会更大。
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发展的跨越
2013年开始,一个小小的打车软件居然引起了出租车这个古老行业的巨大质变。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杠杆放大效应。
在数字告示领域,能不能出现一些简单,却切中命门的功能创新,进而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呢?笔者认为,这正是互联网+时代,数字告示产业即将会发生的革命。
现在,数字告示人,要做的既是抓住软硬件技术发展的机遇、专注互联网+的时代风潮,运用创新智慧,为市场提供具有爆发力的新应用。这是数字告示突破简单的公共服务和传媒市场,进入海量零售市场;突破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应用的限制、进入更广阔的城镇和农村市场;跨越简单的卖系统或者硬件赚钱,实现长尾价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