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小间距LED市场继续火热,技术进一步演进,市场推广产品数量、品牌和销量同步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有传统LED厂商力挺,更有诸多原LCD与DLP拼接等厂商涉足,比如,传统的DLP拼接企业威创、GQY、彩讯,液晶显示企业如飞利浦,三星,都已经开始积极涉足这一领域。既有企业的热情爆发以及新生力量的踊跃加入让LED显示屏市场拥有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在诸多业内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小间距LED产品进入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虽然仍集中在高端应用市场,但更多的是针对特定的领域,并着重于小间距LED与其它技术相比有哪些体验上的不同、价值上的优势等方面发力。
从注重技术突破到更注重突出客户体验价值,这种转变,一方面源于小间距LED行业本身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小间距LED参与企业的多元化。
目前,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0.8和0.6的瓶颈。但从目前市场应用情况来看,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和量产的产品,基本集中在1.2到1.9标准之间。对于许多小间距厂商来说,更高的像素密度意味着产品的稳定性与产品的设计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提升4倍,点距突破所到来的成本和技术问题要比其它显示拼接技术严重的多;另外,提升像素密度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用户很少需要那么高的像素密度,小间距LED基本用在150英寸以上的显示面积,这样的显示面积决定了市场对于1.0以上产品的需求几乎不大。这也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0.8和0.6的瓶颈,而真正大量应用依然只有2.0、1.6、1.2这样的产品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技术难度、经济性,还是市场需求方面都表明小间距在缝隙上的发展已趋于一个“性能过剩”的状态,再执着于此也只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近一年以来的市场发展表明,小间距LED厂商对超小间距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更多的已转为“技术储备”。
另外,在厂商的力挺之下,小间距LED虽然得以迅速崛起,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但是,应用成本却依然高企,具体到市场推广中,这就是硬伤,特别是在有液晶拼接产品、DLP拼接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下,对于讲究性价比的行业用户而言,小间距LED屏自然不会是首选。不过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从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产生的规模效应会促进成本的不断下调,小间距LED的优势将会进一步突显出来。但要下调到大众市场能够接受的范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主要由技术发展水平、市场推广情况、厂商格局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因此,目前厂商能做的,便是更好地发挥DLP、LCD和小间距LED各自的优势,为室内显示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小间距LED屏行业已从技术为主导,向应用为主导的转变。厂商与客户的关系正在从技术赢得客户,向价值生态体系赢得客户转变。对于用户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