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公安部监管局张金革处长带队,包括监管局副处长张涛、江苏省监管总队副处长林通及苏州市监管支队/各区县监管负责人在内的行业专家一行来到科达,召开了一场以智能监控为主题的座谈会,与科达总经理陈卫东等人一起探讨监管信息化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座谈会现场
张金革一行参观科达
近年来,随着羁押人数逐年上升,看守所安全监管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在公安部监管局的指导和推进下,各地公安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推动智能监控等新技术新系统的部署应用,使各地看守所在保障被监管人员权益、提升监管效率、解放警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但是,面对严峻的监管形势,这些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智能监控,目前在看守所的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对此,张金革处长在座谈会上指出,智能监控下一步要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第一,要从视频报警向警情报警、警情预警转变;第二,要从只关注实时报警向加强警情数据研判分析转变。
为谁而智能:警情报警和预警处理
对于第一个转变,张金革处长表示,以前智能监控的应用中,告警的误报率居高不下,导致民警疲于应付“假告警”,这与解决警力不足的初衷相悖。而从发现警情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以往的告警分为报警类警情和预警类警情,探头遮挡/移位、非法滞留、值班离岗等属于前者,是监控系统需重点发现的目标;而探头故障、声音异常、起身等则属后者,无须告警及联动,仅进行记录。这样,既降低了系统对视频分析数量和精准度的压力,也保证民警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处理好紧急重要的报警类警情,既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又不浪费资源。
针对这一观点,现场来自一位来自监所一线的监控巡视民警深有感触的回应:这样的智能才能代替民警看到并发现真正的问题,而民警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解决好这些问题,机器和人各司所职、默契配合,最大化发挥安全监管的价值。
智能终极目的:研判分析应用正当时
对于第二个转变,张金革处长认为,智能告警的终极目的不是告警本身,而是更好的处理告警,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提升应对处理能力,甚至防止新问题的发生。然而目前的智能监控系统还仅仅是针对每次事故单独告警或记录,并未形成数据库及相应管理机制。因此,张处长认为,对警情数据的研判分析已成为监管监控的迫切需求。
警情数据的研判分析总体来说分成两步:第一步,监控系统对警情告警后要立刻形成数据报告并最终汇总至数据库,这些警情数据要妥善保存和科学归类,每天有多少警情、什么类别的警情、什么时间发生的警情、与什么人员有关等等,信息要完善。第二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报告,提炼出哪类警情高发、哪些人高发、什么时间段高发等有价值的数据,甚至设计相应的预案和联动机制,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加强警情处理能力。
张金革处长提出的这一点,正是安防大数据的典型应用模型:积累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判断结果——给出预案。
没有人是大数据的旁观者
安防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科达从平安城市到智能交通、商业零售的大数据布局已经一步步被实践验证,而前端智能感知、中间大数据平台、后端大数据应用的系统架构更成为业界共识。
从本次研讨会来看,我们相信,接下来,监管行业的安防大数据应用也将呼之欲出。而科达作为监管智能化建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监管智能化经验,并拥有前端、平台与应用完备的产品解决方案,近年来更在感知、云计算与视频大数据应用上走在业界前列。基于这些经验与技术积累,科达愿与合作伙伴一起,尽早推动视频大数据在监管行业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