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介绍
历时近四年的论证、设计、实验及施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师丹青作为首席设计师,由信息艺术设计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艺术中心应用研究所,以及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团队设计的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于近日竣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作为参观故宫的第一站,坐落在天安门正北的“端门数字馆”以“印象之门”为设计主题,开创性的将整座文物级的古典建筑与前沿性的数字科技有机结合,用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为观众打开紫禁城皇家宫殿的“历史之门”和博物院浩瀚收藏的“文化之门”。
端门外观
端门位置
设计模型
鸟瞰故宫与虚拟漫游结合
设计方案及现场效果
中央“主题体验”区用数字媒体与古典建筑融合的讲述从紫禁城到博物院的前世今生。高分辨率地面屏幕、室内定位系统、可调透明度成像玻璃以及集成控制的20台投影机使观众可以 “凌空”走在紫禁城上空,透过十余扇数字大门了解故宫不同的空间地点以及历史时段。
数字影像大门和数字成像金砖
观众在数字大门前互动
中央大厅地面及里面成像系统
实体大门与可变透明度影像打造“通景画”
“故宫珍藏”区多种互动技术与古典家具结合展示书画器物等珍品。观众可以在长约8米的超清晰“数字长卷”前,聆听《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繁华,用烛光激活《韩熙载夜宴图》的歌舞场景;可以提起电子笔,在“数字书法案”上临摹《兰亭序》;可以与黄筌《写生珍禽图》的虫儿鸟儿互动;可以把玩“数字多宝阁”里面玲琅满目的瓷器、玉器、青铜器;可以在“数字屏风”前试着换上一身龙袍;可以在“数字织绣机”上了解馆藏之秀的精湛技艺。
数字长卷互动展项
数字多宝阁
数字书法台-临摹兰亭序
数字屏风-宫廷服饰互动
在“天子宫殿”主题部分中,三面环绕的虚拟环境CAVE系统可以将故宫尚未甚至永远不对外开放的珍贵建筑空间,以逼真的立体成像技术还原,在第一期展览中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走进”三希堂。展厅西侧可以容纳约四十人的虚拟现实剧场,从宏观到微观细致讲解紫禁城的古典建筑之美。
CAVE虚拟成像系统-入口
CAVE虚拟成像系统-三希堂
虚拟现实剧场-天子的宫殿
虚拟现实剧场
项目背景
“端门数字馆”的清华设计团队由鲁晓波教授、徐迎庆教授任顾问,吴诗中、周楚天任项目负责人,师丹青任首席设计师,主要成员包括:王斌、冼枫、习晓瑾、冯霄、许多健、肖文鹏、王之纲、米海鹏等。在四年的工作中,团队发挥了交叉学科的综合优势,设计方案分别在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在2012年的概念设计方案公开征集,以及2013年的工程设计公开招标中胜出。
“端门数字馆”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一座整体的古典建筑完全用作数字化展示的尝试,项目性质的特殊性以及位于中轴线天安门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设计团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近四年的时间里,设计团队先后出了五套方案,并且做了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试验,在保证对文物建筑的安全性以及最小干预的前提下,在展览展示中将最新技术与古典建筑有机结合。
同时,“端门数字馆”也是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先进成果的集中体现:1)展示中所有的内容素材全部基于故宫博物院历时10余年的浩大的数字化采集的数据库。2)馆内的高分辨率可承重地面屏幕、超宽频室内定位系统,虚拟成像系统等都是国际目前最先进的数字设备。3)展馆的室内施工、数字化集成以及各个展示项目的内容制作等工作集合了大量国内优秀的企业和院校实施。
调光玻璃成像实验
实验室一比一模型搭建
现场原状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