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说扒道:谁的错!今年TV面板跌价最高两成
高速路上出车祸,你不连环撞,还好意思叫救援吗?这就是现在液晶面板行业的基本格局。
跌跌不停!面板企业对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可是孝心满满的。统计数据称,11月份,TV面板价格跌幅恐达5.8%~7.6%,较10月4.4%~5.5%的跌幅扩大。虽然Open-Cell的面板只占液晶电视机最终售价的30-50%,持续价格下跌,依然会对彩电市场的价格走势有较大影响。
如果从2015年初开始计算,TV用液晶面板均价已经下跌超过2成。其中,32英寸和55英寸是重灾区,跌价达2成。事实上,32英寸产品的价格已经趋近现金成本线。
面对如此趋势,不仅是读者,哥都想问一个为什么?对此,台系专家们给出的答案主要是:需求低迷和大陆厂商产能扩张严重两个因素。不过,这样的观点未必站得住脚。
拿32英寸产品为例,市场需求主要是新兴经济体,拉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对于这些地区,32英寸液晶电视正在取代此前的26/27英寸产品的主流地位——原因很简单,价格下降,那些本买不起更大电视的消费者,现在可以选择32英寸产品了。
或者,哥愿意这样来说:世界上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经济形势无论是好一些的时候,还是坏一些的时候,普通百姓都更需要更便宜的产品。不考虑增加这些地区的需求规模,只是简单维持这些地区的销售市场的正常产品换代,32英寸也必然不断降价。当然,32英寸的价格下降与大陆面板厂京东方、华星光电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谁叫我们也是发展中国家呢?我们很理解那些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疾苦与需求。
再来看55英寸产品的价格变化,三个季度多的时间三成的价格下降,直接导致了国内彩电市场第三季度,55英寸液晶电视规模占比较2014年同期翻倍。价格下降是很有效果的,多卖出一倍的产品,这能说是“简单的需求疲软”吗?其实,更多的是“需求相对饱和,或者说是稳定”,而价格下降则促成了高阶产品的替代作用。
所以,哥要用另一个型模型来解释现在的TV用液晶面板价格变化:即启动终端需求升级的门槛。或者说了,虽然消费者喜欢更大的电视,但是只有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潜在市场才会成为现实销量。——面板厂商努力通过新规格,更大规格的产品占领更多的“销售面积份额”,就必然产生某种意义上的“价格竞争”:即便没有现在的全球经济困局,或者厂商们的产能扩展,这种竞价模式也会导致面板价格不断走低。那两个被认为是跌价原因的因素,只是加速剂,不是本质。
当然,哥不否认一些面板企业因此遭遇了更大的经营困难。如日本夏普,电视、手机都被抢单。为什么呢?技术创新渐进天花板,成本维持在全球高地上,这样的企业有困难是正常的。——如果没有近年来日元的大幅贬值,恐怕日本面板业还会更惨。
再来看看台系企业,群创、友达和华映,业绩都在下滑。为什么?一方面创新速度上落后于韩国、日系,另一方面成本上也拼不过大陆企业——中间夹心饼,从来都不会好受。
有难受的,也有潇洒的。大陆地区面板企业大幅扩张产能,全球排位不断晋级,而且利润攀升。如京东方,自成立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英姿飒爽过”。韩企也借助高端布局、OLED领先和本身很强的终端消化能力,继续维持全球老大地位。
半边晴来半边雨:跌价路程上,不是每家企业都很难受。或者占据技术高点如韩系,或者占据成本洼地如大陆企业,都还过得蛮是滋润的。甚至,这些企业更愿意看到产业在这轮产业产能相对过剩和所谓的价格低迷期,实现一定程度的“市场洗牌”。
事务总有两面性,关键是看谁能“趋利避害”:奉劝台厂还是少拿经济和需求低迷或者竞争厂商扩产,为自己的份额下降、利润下滑找借口。而且,按照例往面板业的业绩下滑周期均达两年之久的经验,目前的行业价格下降还只是这场连环撞车的中场,下半场还会更为激烈。所以,看不清形势的亲们还是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