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一代电视是什么?现在似乎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搜 索

下一代电视官方坚定立场:未来=OLED

更新日期:2015-11-24 作者:pjtime资讯组
分享到:
第13期

    前言:下一代电视是什么?现在似乎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亚斌说,“我们认为当前OLED以及独立自发光特性和柔性可卷曲的材质,代表了彩电进步的方向。中国企业必须正确理解产业发展趋势,不能因为暂时不具备产业优势就否认OLED技术先进性及其代表的发展方向”。

下一代电视官方坚定立场:未来=OLED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亚斌

    奇视点: 郝亚斌先生的这个表态意味着什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萧萧:首先,这是一个最接近政府态度的“非政府表态”。在我国,行业协会不是简单的第三方组织。他更像是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事业单位。在显示产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就有点像慈善行业的“红十字会”。但是,红十字会有很多竞争对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却没有。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这个组织的工作,也不仅仅是第三方性质的。他也以“受委托”的形式,来做一些政府部门要做的事情。可以这样理解:在显示行业,政府自己做的是“事务性”的工作,而企业要做的是“技术性”和经营性的工作。另外还有些没有经营意义的技术性的事情或者比较接近企业经营的“事务性”事情,就交给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做。

    对于“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这个职位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行业协会机构的很多的会长、副会长都是兼职的。实际负责机构日常运行的,往往是专职的常务副会长,或者是秘书长。

    奇视点:如果说这次“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传递的是一种“官方”态度。那么为何不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更直接的方式,而是绕一个圈子呢?

    萧萧:说OLED是方向这没有错。但是,毕竟眼下企业和产业是在靠液晶活着。如果是直接的、政府高层直接说OLED是方向和趋势,必然对已经形成的和目前占据主体的液晶产业不利。尤其是在OLED暂时依赖韩国企业的背景下,这等于为“他人做嫁衣”。

    而且,OLED替代液晶应该是一个市场自主化的过程。这里面企业的经营权必须是自由的。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固然要提示“一种真理的存在”,但是也不能越俎代庖的“完成替代经营”。这涉及到更深层次市场规则的问题。

    所以,说还是要说,但是要有技巧。掌握好这个技巧,人物、身份、时机,这些都很重要。既要让产业明白,企业明白,也不能引起“骚动”。

    奇视点:您讲我们的OLED还是对韩国有所依赖的。目前,韩国企业OLED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萧萧:韩国OLED显示的主要支柱企业是LG和三星。这些企业研究OLED量产技术至少超过20年,历史久远,而且投入巨大、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电视机用的大尺寸产品角度看,韩国LG现在依靠白色OLED配合RGB滤光膜的技术,取得了产业化的先导优势。其中,E4线自去年建成以来,成品率持续爬坡,现在已经达到8-9成,完成了“最为广泛”的规模化量产技术验证。现在,LG在大尺寸线的政策已经集中在“扩大规模上”。预计未来数年会至少以每年2-4万片玻璃基板投入量的规模,持续扩大产出能力——这意味着每年至少20-40亿美元的投入。在大尺寸上,三星现在有些停步不前:自己主导的三原色OLED技术难以突破,又不愿意放下身段走LG的路线——等于被卡住了。

    在中小尺寸线方面,三星的4.5和5.5代线已经规模运行5-7年,三星手机产品已经实现从液晶到OLED的过渡。LG也建设了5.5代线,来抢占中小尺寸市场。而且,去年以来,三星、LG率先进行了6代线OLED的规划和建设。并形成了6代线面向中小尺寸,8.5代线面向大尺寸的未来产品线格局。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企业在OLED上游产业的布局也很完善,从设备到材料、专利技术,几乎可以说是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全球收购,多种手段并用。在技术思路上,蒸镀、激光热转印、喷墨印刷等也在多条腿走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韩国的OLED策略是空前规模的、也是完整系统化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产业界学习。

    奇视点:由此看来,韩国在OLED方面是比较领先的。那么我们自己的产业,OLED方面发展的怎么样呢?

    萧萧:虽然韩国的确获得了OLED时代的先手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别人要俯首称臣。比如说,韩国很多的OLED设备和材料还是要从日本采购;再比如说我国的OLED产业研发也一直没有停止。

    这方面,我国的成绩包括维信诺基于清华大学有机发光显示器项目的长期技术研发,包括材料、工艺、量产标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世界性的成就。京东方则在鄂尔多斯建立5.5代低温多晶硅背板的OLED生产线,取得了量产突破;和辉光电上海的4.5代纯OLED生产线也在去年取得了量产突破;京东方还准备在明年基于重庆8.5代线的金属氧化物面板推出白光+RGB滤光膜的大尺寸彩电用OLED面板产品。

    整体上,我们与韩国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两个层面:量产时间晚一些,但是优于日台;上游技术落后韩国和日本,但优于台湾。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在OLED时代,我们没有理由在像液晶早期那样全面落后。现在看来,短期争第一不可能,韩系的历史积累不是短期可超越的,但是在核心面板产品上有问鼎第二,超越日台的基础和机会。

    奇视点:郝亚斌的表态虽然提到了OLED这个方向问题,但是也指出OLED现在有些问题,请问这些问题主要是指什么?

    萧萧:首先,任何新技术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这是一般规律。液晶也曾经如此,也被质疑过。没有什么好怕的。

    其次,这些所谓的技术问题,最核心的一个是成品率。现在LG的8.5代线已经轻松超7成,较好的状态超过8成——超过液晶大尺寸线早期水平。而4.5和5.5代线,基本能稳定在85%以上,与液晶的差距,特别是低温多晶硅背板下的液晶产品的差距不足10个百分点。而且,业内已经在大规模建设6代线,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企业都有项目开工,大家认为6代线低温多晶硅背板下的OLED的成品率不应有多大问题。——这相当于液晶在06-07年的产业状态。

    而其他方面的问题,本质看都是成本性的和性能提升性的问题:8.5代线是蒸镀工艺还是印刷工艺,是白色OLED还是三原色OLED。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在根本上影响OLED的生存,反而是决定了液晶还能活多久。对于小尺寸产品,则这样的问题都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制约小尺寸成本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性的而是规模性的。

    奇视点:也就是说,从“困难”角度看,中小尺寸上OLED已经开始取代液晶了,是吗?

    萧萧:是的。中小尺寸OLED对液晶的取代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看。

    第一, 从产品看,智能手表等新兴智能设备八九成采用OLED显示屏;手机采用OLED屏的比例也在扩大,三星已经实现了自家产品线的普及。

    第二, 从产业投入看,三年来新建的中小尺寸线基本都是OLED线或者拥有OLED产能的低温多晶硅先进液晶线,尤其是随着三星、LG、JOLED、鸿海富士康郑州项目、友达昆山项目、京东方成都项目、华星光电武汉,和深天马项目的开工,几乎世界性的大尺寸面板巨头和中小尺寸龙头企业都已经规划了6代线OLED项目——今后三年,这些项目将推动OLED中小尺寸供给能力的大幅增长。

    第三, 日本显示JDI、韩国三星和LG等企业已经开始淘汰部分中小尺寸液晶生产线,进而由OLED填充这些产品线关停后的缺口。如,最近三星已经决定关闭位于韩国忠清南道天安市的第五代LCD面板生产线。此前,这个工厂是手机、电脑用液晶面板的重要制造基地。

    实际上,未来数年内,包括韩国和台湾一批2001-2007年建设的液晶面板厂都面临“或者升级技术”、或者“关闭”的重要设备寿命期改造的选择。如果这批液晶生产线有效的改造和导入OLED技术,那么OLED的全球供给能力还将持续稳定的大幅增长。

    奇视点:看来,OLED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那么,OLED又将为显示行业带来哪些新的体验呢?

    萧萧:OLED对液晶的替代价值是很丰富的。

    一方面,在显示效果上,除了残影和寿命两个指标不及液晶外,其他指标OLED的效果都更好或者相当。尤其是响应速度和对比度的提升,会为任何一台电视机或者手机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体验。而对于残影和寿命的担忧,也没有一些宣传中的那么严重。OLED的残影问题不会比等离子更坏:等离子电视不也被全球很多消费者接受了吗!寿命上,OLED足以满足6-8年的使用时间,这固然不及液晶的30年寿命,但是却与我们大多数电视机的实际工作年限相当。就个人看,我也不认为有谁的液晶电视真的会用30年,用10年的都将是屈指可数的——因为人们喜欢新设备。

    另一方面,OLED可以制作成超薄柔性产品。如,最近江苏昆山维信诺技术创新研讨会上展示的最小直径3mm全卷曲OLED屏。这个特性将使得OLED可以工作在一些特殊的创意之下,取得液晶所不能拥有的市场价值。

    此外,理论上,在相同成品率下,OLED显示设备的成本应当是低于液晶产品才对。现在市场价格倒挂,一方面是成品率等技术因素的原因,另一方面是OLED暂且供不应求的原因。或者说,长期看,OLED技术对于降低显示产品的消费成本亦有好处——这应该是普通消费者最愿意听到的消息。

    奇视点:最后这个OLED“成本更低”,似乎很少有人认可吧!

    萧萧:实际上,我们的显示技术的主线,从CRT、液晶到OLED,在同等显示面积下他的成本一直是降低的。你看,现在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最早卖五万、八万,现在两千多;而倒退20年两千多只能买29寸的CRT。这个所谓的理论成本要通过技术突破、规模上去和较长的时间来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这一点也是认定OLED对液晶最终代替趋势的关键之一。

    奇视点:那么,据您看,普通消费者什么时候才能购买的起现在昂贵的OLED电视呢?

    萧萧:这个估计还要等3年时间。一方面,现在供给端不足,另一方面一些技术还待提升。这些都需要时间。从液晶的经验看,大致是3年左右。到那个时候,OLED电视就可以大规模的进入普通家庭。而手机和电脑产品上的普及会更早一点,大概2年左右,普通消费就可以大量选择各种品牌的OLED手机或者电脑产品。

奇视点

站在不一样的角度

我们如何剖析同一个问题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