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1.8液晶拼接突破,未来差异化技术定成败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5-11-13 作者:萧萧

补足缝隙的竞争,渐入终点

    2015年10月份,1.8毫米间距的液晶拼接墙单元产品正式来临。这不仅意味着高端视频墙行业的竞争又添新军,更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视频墙产业的技术走向。

   

    在视频墙市场,DLP拼接产品的缝隙指标一直是最好的。十年前该技术产品已经实现2毫米以下间距的产品。目前则包括最小为0.5毫米、最常用1毫米,以及具有一定经济性的2毫米三种主流产品。其中,0.5毫米缝隙产品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且光学缝隙大于物理缝隙——即在这个级别上研发更小缝隙的产品,已经难以创造实际应用中的体验差异。

    近年来,DLP拼接缝隙指标技术的进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更大的单元体上实现更小的缝隙。因为边框的一个基本功能即是对背投单元屏幕的“承重”,这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单元体,边框很可能需要更大的厚度,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以及客服长期使用的屏幕平面的应力变形。第二,则是努力实现更为轻巧的屏幕厚度——屏幕厚度的降低,可以带来产品光学缝隙的减小,这种变化在0.5毫米缝隙的产品上依然有价值。

    不过,即便DLP拼接行业意识到了以上两个技术进步的空间,但是实际上市场对这种技术改变的热衷程度并不高。因为,现有的技术真的已经非常棒,开发更好的产品所能带来的效益价值与投入比例之间越来越不划算。

    相比较DLP拼接产品小缝隙产品的高度成熟,小间距LED和1.8毫米液晶都是新手。

    2014年是小间距LED获得大量应用突破之年:1.6为代表的产品市场需求量急速攀升,1.2产品首次进入实用化,1.0甚至0.6产品实现技术突破。这些变化使得小间距LED能够进入与投影机和DLP拼接产品相当体验效果的高端应用领域一展手脚。

    不过,小间距LED屏的点距突破所到来的成本和技术问题要比DLP拼接严重的多。DLP拼接的边框和屏体功能要简单很多,投影的方式决定了窄缝隙的DLP拼接不需要革新任何光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部件。

    但是,LED屏产品每当点距缩小50%,其他方面的技术精度就要增加4倍。后者将导致产品稳定性、量产合格率等方面遭遇困难。同时,从需求端看,小间距LED基本用在150英寸以上的显示面积上。这样的显示面积决定了市场对于1.0以上产品的需求几乎不大。

1.8液晶拼接突破,未来差异化技术定成败

    所以,无论是技术难度、经济性,还是市场需求都已经决定小间距LED的缝隙已达到“顶峰”,处于一个“性能过剩”的状态。这也是小间距LED市场在2014年缝隙突破为主旋律的基础上,2015年为何迅速转向规模市场突破,而不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指标的原因所在。

    对比小间距LED屏技术上的“过剩”,1.8毫米液晶的出现,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首次进入“无缝”标准的门槛。1.8毫米间距的液晶,无论是和0.5毫米的DLP产品比较,还是和1.0产品的小间距LED比较,指标上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与小间距LED屏,点距的改变会导致产品几乎所有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度的变化不同,无缝液晶、更低缝隙的液晶拼接单元的技术演进,不会对液晶显示的核心部分、面板部分有根本性的变革。这一点有些像DLP拼接。

    但是,液晶拼接单元的边框公用有比较DLP拼接更为复杂。它涉及到支撑、应力、数据线缆等多重功能结构。这种边框上集中更多功能的特点,也是液晶拼接缝隙指标长期落后的关键原因所在。1.8毫米液晶拼接产品的技术突破,主要是采用无金属边框技术。即通过精简和重新组织边框层次结构,实现边框缝隙缩小。

    从市场需求看,1.8毫米不应该成为液晶技术的终点。但是,从液晶显示自身的特色和特点看,1.8毫米也的确接近液晶拼接单元的最终技术极限。即便再有崭新的技术突破,液晶产品未来的缝隙指标,也很难突破1.2毫米、或者1.5毫米的极限。

    综上所述,在技术、需求两个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是传统的DLP拼接,还是新兴的小间距LED和无缝液晶拼接,都已经在缝隙这个最关键的技术形态与指标上达到了一个“极限”。这决定了,缝隙之争已经不再是未来三大技术较量的关键所在。

   

回归显示自身,瞄准差异化的技术细节

   

    缝隙,这固然是拼接墙产品最核心的技术指标,但是却不是唯一。作为显示产品,拼接墙市场对不同显示技术差异化的效果指标也非常关注。

    例如,在体育赛场、广告等数字告示应用市场,小间距LED屏独占市场优势。为什么呢?因为小间距LED的亮度高、色彩艳丽、对比度强烈,适合这些领域。相反,在高端指挥调度中心,DLP拼接则占据统治地位:因为,DLP产品长期饮用的历史,证明了这个产品的可靠和稳定性,这些高度重视安全的系统,不会轻易选择未经实践检验的新技术。

    小间距LED屏、DLP拼接和最新的1.8毫米液晶拼接,是三种各有各自特色的技术,而不是完全替代关系的技术。这就决定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在独特的需求市场占据优势,应当成为未来三大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DLP拼接产品,目前主要的技术潮流是改进光源产品。从传统的汞灯到LED光源,DLP拼接实现了令耗材和冷光源下更高的系统可靠性。但是,LED光源依然具有亮度不足,尤其是在大尺寸单元上亮度不足的缺陷。未来进一步用激光光源改善DLP拼接的亮度水平,并提升色彩、色域和对比度效果表现,是行业进步的最大趋势。

    另一方面,DLP拼接也会提高像素密度。从1024*768过渡到1920*1080,未来甚至会提升到4K分辨率的水平。显示单元的分辨率越高,也就越有利于制作更大尺寸的单体单元。例如16:9的4K单元可以制作成80英寸,甚至更大,采用纵向放置的方式拼接——这样能减少单位显示面积采用的拼接单元数量,即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又能最大程度缩小“缝隙”在整个显示墙上的面积占比。

    小间距LED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基本拼接单元的尺寸。从目前的300*300毫米,提升到50英寸,往往意味着整个工程的复杂度、调试时间、稳定性的方面性能的改善。

    此外,降低成本是小间距LED屏的另一个重任。一方面,表贴工艺需要进一步改善,降低缺陷率,以适应更大单元尺寸和更高的像素密度。同时,整个背板电路也需要改进,采用新的结构或者工艺方法,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大尺寸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小间距LED屏的技术拓展空间,更多的集中在产品规格创新和工艺创新上。这些突破的市场表现主要将是产品应用形态的变化和成本的降低。

    液晶拼接产品未来的技术路线与上游核心显示工艺关系并不大。无论是2K还是4K,无缝液晶拼接都不可能做的单元面积过大——这就决定了更高的分辨率对液晶拼接意义不突出。同时,液晶显示技术也已经高度成熟,包括TFT、液晶材料、多种光学薄膜等未来的进步空间已经不大。

    但是,在液晶显示的下游核心技术方面,液晶依然有进步的空间。例如,LED背光方面,可以采用量子点材料提升产品色彩水平和能效比;玻璃导光板等新背光材料技术进一步改善产品的厚度(目前的10厘米厚度水平还有较大的压缩空间);采用更多的软件优化算法,如分区背光调节技术,改善整个大屏幕的画面一致性和动态画面下的显示效果(对应于,大尺寸DLP拼接单元,单元内的边缘亮度不均和几何畸变)。

    所以,液晶拼接未来的技术进步,主要不是集中在屏上,而是背光模组、整机、边框和软件等方面。同时,亦可借助液晶产业上游的巨大实力,实现产品单位显示面积经济性指标的优势,凭借成本上的竞争力,来和小间距LED、DLP拼接打错位战。

    总之,显示效果、工艺和产品形态等非“缝隙”指标上,不同拼接墙技术依然大有可为。接缝指标的极限化,不是创新的终结,而是另一个竞争时代的开启。更多的相似却又不同的产品,必将为市场中不同行业和客户的微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选择。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