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沧源距省会昆明相距近700公里。隐藏在700公里背后的数字是:沧源全县108所学校中,却只有21间计算机教室,教学设备不足、信息资源匮乏和技术能力滞后让当地成为一座“教育孤岛”。为更好地推动教育部滇西扶贫工作,助力沧源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中央电教馆与沧源县结成“一对一”帮扶单位,连续两年多次输出管理干部及先进理念,并携手优质教育企业,共同为沧源搭建教育为本的高架桥,积极推进滇西教育的繁荣。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和云南省办公厅有关“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目标,中央电教馆于近日再次发出了助力沧源的教育最强音,并集结云南省电教馆、昆明市电教馆和沧源县教育局的合力,在现代中庆的独家技术支持下,顺利取得了沧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现场会”的圆满成功,为沧源未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教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跨过700公里的“教育高架桥”
2015年1月7日,沧源县民族中学录播教室内座无虚席,吕红琴老师正在为民族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带来《归园田居》一课。与教室一窗之隔的观摩室里,学科老师代表们现场观摩了本堂教学。同时,远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的会议室里,由五华区教研中心专家、昆明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们组成的省级教学专家团队,也通过一台便携式录播设备,同步观看了现场教学。此外,共同观摩的还有来自中央电教馆专题教育教学资源部的副处长,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主要组织者、援滇干部曾杰。据悉,这距离他上任沧源县副县长、主抓教育信息化工作还不足一年的时间。
吕老师在教室里的举手投足、与学生的互动问答被五个摄像头忠实记录并还原在省级专家组的眼前,让人一时难以察觉,这同步直播课堂的屏幕内外,竟相隔了近700公里!与此同时,相似的一幕还在沧源国门小学里上演着,来自昆明市五华教育局的领导和专家们也在700公里外的昆明观摩了沧源县国门小学宋汉花老师带来的二年级《数学广角》一课。在现代中庆录播系统的给力支持下,越来越多无形的“教育高架桥”正在通向沧源。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异地教研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是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而一堂优质课的产生离不开反复的磨课和教师的成长。相较于教师个体的自身反思,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和量身点评(教研活动)显然是通向“优课”的捷径。45分钟的课程结束后,吕老师、宋老师走下讲台,迎接他们的将是来自本地教学组的议课和来自省城专家组的点评。现代中庆搭建的录播高架桥此刻已化身为网络教研的最佳平台。观看了完整教学过程的昆明市市级学科带头人赵玲老师,对吕老师的课堂表现赞誉有加,并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就如何更好地改进课堂设计、引领学生对作者的心境体验提出了专业意见。吕老师认真聆听了专家组“面对面”的交流,并不时低头快速记录。同时,汇集了课堂结构类型、教师理答方式和课堂对话深度等等专业内容的点评表,也通过中庆视频展台展现在会议室大屏上,以大数据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这不仅是异地网络教研在沧源县的首次应用,也是云南省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与弱势地区的首次共鸣。不仅充分调动了各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信息和积极性,对于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也是大有帮助。现代中庆基于录播系统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解决方案,有机整合教师成长和优质数字资源两条主线,为教育欠发达地区走出“教育孤岛”、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据悉,此次活动现场会的两大主场——沧源民族中学和国门小学的录播教室,都是近期完工的,其中,在活动中承担了绝对主力的第三代录播系统R300和便携式录播工作站M2000,都是现代中庆捐赠的。“期待中庆录播系统在沧源的部署,能为沧源的教育腾飞贡献多一份力量,为推进滇西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多一种可能,为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带来多一份希望!” 在活动当天举办的捐赠仪式上,中庆集团董事长宋东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