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虹发布的停牌进展公告称,目前公司正在策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同时正在论证公司等离子屏及模组资产和业务处置方案。这说明曾经叱咤风云的等离子显示技术正式寿终正寝。
PDP已经走完最后一段路
长虹等离子项目07年上马。长虹旗下虹欧公司PDP(等离子面板)项目工程,规划总投资6.75亿美元,年产PDP模组达到216万片。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投资人民币近60亿元。这也是国内在平板显示时代第一个大尺寸显示项目,开创了国内显示产业向平板显示新高峰进军的新时代。但是,往往“第一个尝试”的人,风险也更大。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17.4亿元,净利润亏损3.47亿元。2014年上半年营收3.1亿,净亏损1.3亿。营收数据的变化已经说明该项目面临最后时刻。据悉,最快从9月起,相应生产设施在最后一次扫线后,即将进入自然封存状态。
全球等离子产业步入下坡路始自08年。这一年先锋、日立先后退出等离子产业。等离子大王松下在刚刚完成12面取技术升级之后,已经决定投入巨资发展等离子的竞争技术:8代线液晶面板。此后,08-10年,全球8代以上液晶面板线量产速度加快,等离子在大尺寸产品上的优势逐渐丢失。
11年和12年,松下等离子和液晶项目同时爆出巨量亏损。其中,松下全球最大也是最先进的等离子项目经历了最后的生死时刻,并在2013年被证实即将全面关停。同期,松下还关停了6代线的液晶面板项目。
2014年前后,韩国彩电大厂三星和lg先后表示将放弃旗下等离子显示产品。这一时期,长虹等离子面板厂也进入“完成最后订单合约”的状态。全球等离子电视销售同时进入扫尾阶段。
面对液晶PDP输在“没有独特”的市场
等离子和液晶比较,其画质好于液晶,作为家用产品观看距离需求也更小,在同等市场规模下,大尺寸产品成本更低,这些优点是公认的事实。但是等离子也有烧屏、无法小尺寸化、大尺寸分辨率难以4K化和体积笨重的缺点。不过,这些优缺点的比较并不足以判处等离子和液晶任何一个死刑。
导致等离子产品消亡的本质原因在于:等离子能做的事情,液晶全能做;液晶能做的很多事情等离子都不能做。
等离子显示主要用途有大尺寸电视机、大尺寸商用显示器、拼接墙单元三个。这些领域液晶也有同类产品推出。此外,液晶还可以用在小尺寸显示上,比如手机、电脑;液晶也可以制造高亮和超高分辨率的产品,比如户外显示液晶、8K级别的32寸医疗显示器;液晶更可以制作曲面显示、透明显示产品,实现超薄和超轻产品;液晶也可以通过IN-CELL和ON-CELL技术实现内嵌触控应用——这些应用都是等离子显示所没有的。
应用形式更多样、市场更广泛,客观决定了液晶更易深入人心、液晶的支持厂商和阵营更多更强。液晶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其与等离子竞争的整个过程中,液晶始终占据市场主导权,液晶产业阵营也始终更具实力。
OLED不会走等离子的覆辙
与昔日液晶、等离子的竞争比较,目前显示产业又出现了一对路线之争:液晶与OLED的较量。
单纯的从画质看,OLED更为漂亮。而且,OLED和液晶都属于半导体显示,都需要TFT背板结构,都是大小尺寸通吃的显示技术。二者产品应用特性的相似性更为明显。这就决定了OLED与液晶的竞争必然更为激烈。尤其是在目前液晶已经实现高度成熟的产业配套,产品价格低廉的背景下,很多人都为还处于技术爬坡、成本居高不下阶段的OLED捏一把汗。
不过与液晶比较,OLED也有自己独特的显示特性:这就是最容易实现柔性显示。如果将柔性显示视作未来显示产业的必然趋势,那么OLED和液晶的竞争胜算就会增加很多。同时,OLED产品理论成本也将更低、产品厚度、节能和画面效果优势都十分明显。
事实上,在理想的工艺条件下,OLED和液晶嘴比,其缺点仅仅是寿命这一个。但是,即便目前30000小时的寿命,也已经满足主流显示应用的需求。而在其他显示特点上,除了高亮领域OLED不占优势外,其它方面OLED都堪称是完美获胜。这也是为何在液晶已经非常成熟的背景下,厂商依然愿意大力投资OLED技术的原因所在。
那OLED、液晶的竞争,与等离子、液晶的竞争对比,可以发现从技术与应用角度看,OLED所处的位置更像多年前液晶所处的位置。因此,昔日杀死等离子的液晶,明天的确有很大的可能死于同样的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