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经溜走一半,国内彩电市场交出的业绩是“亏损加大”:据悉,国内市场多数品牌,彩电主业,在不计算财税补贴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呈现主业加大亏损的局面,且亏损品牌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导致彩电产业,集体性亏损的原因是,市场匮乏吸引消费者的新技术,以及传统产品的价格下跌。
据奥维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4K电视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1%。4K电视是近年来电视产业最耀眼的新技术之一,也是今年彩电市场最主要的“新产品线”,也是彩电行业的最重要利润源。据悉,4K电视的毛利接近38%,远超过传统液晶电视平均20%上下的毛利水平。
但是,4K电视的加速普及和售价的加速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最便宜的4K电视只有传统产品的130%的售价,大多数4K产品售价低于传统产品的2倍。4K产品均价只有2013年同期的一半。另一方面,4K电视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1%,未来18个月内可能达到接近顶点的稳定值。彩电企业在4K产品上能做的创新已经“不多了”。
相比4K还有18个月以上的爬坡时间,彩电市场的另一个明星,智能云电视,上半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9%。这个数据表明,智能电视已经越过了“高速增长期”,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就会达到渗透率的最高点。云电视和智能电视未来的发展,将主要局限在,采用更好的CPU和闪存器件等改进上。
面对这样的局面,也许用不了多久,彩电企业就会难以推出任何有“突出技术看点”的新产品。包括已经走到市场渗透率顶点的LED电视和3D电视,以及正在走上渗透率顶点的4K和云智能电视,已经覆盖了彩电产业最关键的创新空间。在未来1-3年的时间内,彩电企业真正能渴望的只有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
年初,LG表示8.5代OLED面板的成品率已经提升到了70%,且在今年底,可实现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的产能。但是,另一家OLED面板的主要推动者,三星则延缓了OLED产品的大尺寸进程,转而投资6代线等三星占优势的中小尺寸产品。此外,以JDP日本显示为主的日系和台系面板企业也将OLED产业短期目标设定为中小尺寸。大陆地区的面板企业,虽然也在致力于推动OLED面板的发展,但是整体投资依然侧重中小尺寸。
OLED面板的发展,决定了2016年,甚至2017年之前,彩电届,得不到足够的OLED面板,来开启新的显示时代。在这段时间内,彩电企业的产品创新必须以液晶为基础。更何况,即便OLED普及,也难以再现彩电代替黑白电视、纯平电视代替球面显像管、背投开启大尺寸家用电视时代,以及液晶代替CRT的“技术更替辉煌”。因为,OLED只不过是“更好一些的平板技术”,OLED时代,彩电企业还是会面对4K、3D、云智能这些老旧概念——以此观点看,未来10年、甚至15年内,彩电行业都难以获得“彩电代替黑白电视、纯平电视代替球面显像管、背投开启大尺寸家用电视时代,以及液晶代替CRT电视,那样的技术更替辉煌”。
缺乏具有突破性的新品,这对于彩电产业将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且是未来三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彩电市场竞争的主要背景,同时也是现阶段彩电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
2014年5月份,小米发布了他的第二代电视产品。这款4000元的电视机,具有3D、4k、云、智能等所有新概念,并使用超薄设计、金属背壳、分体式音箱等时髦的“工艺形态”设计。这样的产品思路,符合小米品牌追求的“一款产品”打天下的竞争策略和高配低价的互联网规律。
但是,就是这样在乎“产品创新”的小米电视,实际上也没有任何超过传统彩电企业的“硬技术”。小米的思路,只不过是在“技术饱和的背景下,尽量把能用的技术都堆砌上,然后在以较低的价格赢得市场”。小米电视的创新状态也不是“独特”的,实际上,堆砌全部或者部分已有技术,是2014年全部彩电新品的“设计思路”。这样的设计思路带来的问题主要是两个:第一,产品的价格只能更低;第二,难以获得消费者“换新”的热情。
如果从过去十年的尺度上看彩电的行情变化,可以发现10年前的2004年,大尺寸平板彩电产品价格低于20000元的非常少,而现在价格高于4000元的就已经算高端了。这十年间,彩电技术的进步,最核心的表现就是“价格下降”。
但是,即便价格下降的主线不能逆转,彩电企业还是会有一些办法创新,来维持自己的利润,这些办法主要是:2K电视的普及、网络电视的普及、LED电视普及、3D电视的出现、智能电视的普及、更大尺寸产品线的丰富,以及现在4K电视的普及——这些新产品,每一波都能将相应消费需求的市场毛利拉升50%以上。
也就是说,一方面,彩电产品的价格是持续走低的,另一方面,彩电产品在具体产品线上的创新,又能阶段性的拉高售价——而后者,则是彩电企业“赚钱”的主要方式。如果这种创新消失,彩电企业将面临一个“只会不断下降”的从产品价格线。
不断创新的彩电产品,不仅仅是为彩电企业赢得了“利润空间”,同时也是市场的消费动力。例如,LED电视的普及和LED光源节能水平的提升,是促使国家先后出台彩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政策性激励手段的“产业基础”。再比如,大尺寸和2K、4K产品的普及,促进了早期购买中小尺寸、低清晰度电视的高端消费者,在产品寿命期内频繁更换新电视;云智能电视的发展,将在2014年带来超过2000万台的智能盒子市场。
如果,彩电产品的技术创新出现停滞,那么以LED液晶电视10万小时的背光寿命计算,消费者可以使用电视机20-30年而不更换。LED液晶电视的寿命远超过传统CRT电视。没有新技术的激励,消费者更新产品频度必然降低,市场规模则会随之萎缩。
在彩电市场新品、新技术创新乏力的背景下,价格战会是最直接的竞争选择。乐视、小米、联想,等彩电新手无不选择价格战作为产品的核心价值点之一。即便是酷开、mooka、kktv这样的传统彩电企业的互联网电视子品牌,也难以逃脱价格战的宿命。
2014年彩电企业的行业亏损,与互联网电视的价格战拥有密切关系。同时,这一行业性困境,也与市场缺乏重量级有吸引力的产品创新,和去年结束的节能补贴优惠政策对市场的透支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液晶电视普遍长于传统CRT电视的稳定使用期有关系。而彩电产业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创造彩电产品的“非技术性价值”。
去年上市的乐视超级电视、今年批量供货的小米电视,市场反响都很不错。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1.特殊的品牌价值和认可;2.高配的产品;3.低配的价格。
价格战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彩电行业更需要注意另两个事实:高配的产品——一个彩电新手,很快就能搞定顶级配置的产品的技术,这说明彩电产品技术的“固定化”“程式化”是很厉害的,彩电技术创新已经到达瓶颈阶段。而特殊的品牌价值和认可,则意味着彩电产业在“技术之外”的创新空间。
因此,创维酷开电视提出“第一台家庭互联网电视”,并以“青春版”、“梦想板”这样的名字来全新诠释“彩电的消费者情感价值”。最近,乐视电视推出的乐4K互联网电视生态,也格外强调内容服务的产业价值和“4K开启未来”对于消费者的“梦想美好生活”的意义。
技术之外的设计、技术之外的创新,以此为竞争主旋律的产品、产业非常多。例如服装、例如小家电、例如家装产品……很多行业都已经跨过了“技术创新的爆炸期”,主要新品创意设计、主要市场营销价值,都不在依赖“技术革新”造成的吸引力。对比于此,彩电行业进入“创新低潮”阶段,并非失去了创新空间,而是需要转变行业价值点,实现非技术性的产业性的创新。这将是未来数年内彩电产业的主要任务和核心转变。
在互联网电视上,彩电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自技术角度看,已经很成熟,但是这种技术和产品上的成熟,却不能掩盖,应用和生态价值链上的初级状态。同时,电商和定制电视产品,过去两年高速发展,但其市场份额比例依然没有超过1成,依然处于萌芽阶段;代表电商真正未来的“O2O”还只是一个影子;智能机器人生产线、3D打印技术,和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更为弹性的生产管理体系,在彩电产业也只是刚刚“小荷才露尖尖角”……
因此,无论在制造技术和工艺、彩电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渠道革新、应用和体验生态,以及告别硬件价值,构建基于“体验价值”的彩电产业新盈利模式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彩电企业能够创新、能够获得竞争力提升的空间和领域。
获得彩电产品非技术性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彩电产业从依赖技术革新、到依赖产品体验体系革新的增长转变已经在发生着:乐视4K生态、海信视频联盟、TCL爱奇艺电视、酷开阿里电视、海尔的连续两年裁员、富士康的机器人代工工厂、小米的粉丝生态哲学都是这种变化的一角。
彩电依赖技术创新时代即将终结,这是技术演进到高度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是,消费市场的规律并非仅由技术来决定,技术创新的终结,不是产业竞争的终点:他恰恰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属于生态竞争的彩电时代的开端。2014年,彩电行业的困境,则可以被视为这种转型的“阵痛”。